一种对风偏差定量评估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4432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风力发电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对风偏差定量评估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包括:获取采样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对机组运行数据进行清洗,在剔除异常数据后,排除控制差异、湍流强度差异、叶片损伤等因素影响,以筛选后机组作为评估对象;以功率系数CP期望值作为特征参量,以降低功率波动性及随机性对对风偏差评估影响;进行对风偏差有效风速区间计算,选择出机组恒CP控制风速区间,以减少数据量需求;计算出每个对风偏差角度下期望CP并进行归一化处理,最后进行对风偏差曲线拟合,进一步减弱波动性影响;对拟合曲线求导并计算拐点,与设定好的预警判定规则进行对比,发出告警及给出量化评估结论,对对风偏差修正进行指导。对对风偏差修正进行指导。对对风偏差修正进行指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风偏差定量评估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风力发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风偏差定量评估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由于风向标长期运行误差、风向标安装误差、测量误差等因素造成机组对风偏差,正常机组的发电能力或效率CP值应在风向标与机舱夹角接近于0度时达到最优,如果在其他夹角下性能最优,则证明机组对风存在一定偏差,对风偏差会造成机组发电功率损失,损失率为,θ为偏差角,例如当对风偏差为10
°
时,机组功率损失约为4.5%。
[0003]目前,在役运行机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普遍存在轻微程度的对风偏差,结合600余台机组对风偏差分析,发现偏差角度普遍在3
°‑6°
范围,功率损失约0.5%

1.63%左右,需要现场在开展年检及半年检工作时,对于机械式风速计使用配套对风工装定期进行风向标校准,对于超声波式风速仪则定期进行风速仪检查及参数校准。
[0004]由于风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特点,造成机组出力也存在波动性,目前,行业内,评估对风偏差时,一般以风速、有功功率为评估参数,以不同风速条件下,有功功率最大的点所在的偏差角度为条件,来定性判断对风偏差情况,考虑到有功功率的波动性,给评估结果带来较大不确定性,且风电机组对风偏差评估效率低、随机性强;或者,以发电能力(即实际有功功率与理论有功功率比值)为评估参数,以发电能力最大的点所在的偏差角度为条件,来判断对风偏差情况,该方法虽然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功率波动产生的影响,但需要较大的数据量作为支撑,不适合短期对风偏差评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风偏差定量评估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风电机组对风偏差评估效率低、随机性强、不确定性大、数据量要求高的问题。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对风偏差定量评估方法,包括:
[0008]S1:获取采样数据;
[0009]S2:根据步骤S1获取的采样数据计算平均空气密度,并对测量风速进行标准化计算,对机组运行数据进行清洗,对机组控制参数一致性、机组湍流强度和叶片排查数据进行分析,进行评估风速区间选择;
[0010]S3:根据步骤S2中获得的评估风速区间,按照对风偏差对评估区间进行分区,并计算每个对风偏差区间期望CP,根据每个对风偏差区间期望CP,对期望CP进行归一化处理,获得归一化期望CP;
[0011]S4:根据步骤S3获得的归一化期望CP,进行多项式拟合,得到多项式拟合曲线,根据多项式拟合曲线,进行偏差情况量化评估,对对风偏差偏差角进行分级预警。
[001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获取采样数据具体包括:
[0013]S11:获取风电场标杆机台数、每台标杆机装机容量,电站非标杆机总容量;
[0014]S12:获取风电场机组完整年历史运行后台运行数据,包括1min运行数据和10min运行数据;获取风电场机组完整年历史机组运行日志、停机记录、故障记录和叶片排查记录表,运行数据包括:风速、风速最大值、风速最小值、风速标准差、有功功率、有功功率最大值、有功功率最小值、有功功率标准差、叶轮转速、环境温度、发电机转速、桨叶角、机舱位置、风向、PLC状态、停机记录、故障记录和叶片检查记录;
[0015]S13:获取完整年历史运行数据同期温度、气压和湿度数据。
[001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平均空气密度的计算公式为:
[0017][0018]其中:ρ
10min
为推导出的10min内平均空气密度;
[0019]T
10min
为实测10min得到的平均绝对气温;
[0020]B
10min
为实测10min得到的平均气压;
[0021]R0为干燥气体常数287.05J/(kg
·
K);
[0022]所述步骤S2中对测量风速进行标准化计算的计算公式为:
[0023][0024]V
ave
为标准化的风速;
[0025]V
10min
为机舱风速10min平均值;
[0026]ρ0为参考空气密度。
[002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对机组运行数据进行清洗包括:
[0028]根据计算得到的标准化数据,对机组运行数据进行清洗,剔除异常数据,获得清洗后的机组运行数据;
[0029]对10min平均值里有下述状态的数据进行删除:风速超出风力发电机组运行范围的数据;风力发电机组故障引起的风力发电机组停机数据;在测试或维护运行中人工停机数据;停机或启动阶段数据;降功率运行数据;电网限电期间运行数据;
[0030]查看机组PLC状态,选择风机状态为正常发电状态的运行数据,其余数据进行剔除;
[0031]所述步骤S2中对机组控制参数一致性、机组湍流强度和叶片排查数据进行分析具体包括:
[0032]控制参数一致性分析:根据清洗后的机组运行数据,通过转速

桨叶角、转速

功率、转速

扭矩控制参数散点图,判断其一致性,一致性有偏差的机组不进行对风偏差分析,排除控制因素影响;
[0033]机组湍流强度分析:通过对机组湍流强度进行分析,设定湍流强度范围,对全风速段及15m/s湍流强度>设计湍流强度的机进行剔除,减少风况的影响;湍流强度计算公式为:
[0034]I
i
=σ
i
/V
ave,i
[0035]其中:I
i
为第i个10min湍流强度数据;
[0036]V
ave,i
为第i个10min标准化平均风速数据;
[0037]σ
i
为第i个10min标准偏差数据;
[0038]叶片排查数据分析:通过查看叶片检查记录,对于叶片有缺陷的机组进行排除,不进行对风偏差分析,减少叶片对评估结论的影响;
[0039]所述步骤S2中进行评估风速区间选择的方法为:
[0040]根据变速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策略,存在恒CP
max
工作区或最大风能捕获区,该风速段桨距角保持不变,控制发电机转速,使转速跟随风速而变化,保持恒定叶尖速比,恒定风能利用系数,该风速区间即为风速区间选择基础;画出机组风速

转速散点图,以两个转折风速点为基准,确定恒CP
max
工作区范围,对CP
max
工作区进行缩减,分别缩减5%工作区间上下限,确定最终评估风速区间。
[004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根据步骤S2中获得的评估风速区间,按照对风偏差对评估区间进行分区具体包括:
[0042]在数据及风速区间确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风偏差定量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获取采样数据;S2:根据步骤S1获取的采样数据计算平均空气密度,并对测量风速进行标准化计算,对机组运行数据进行清洗,对机组控制参数一致性、机组湍流强度和叶片排查数据进行分析,进行评估风速区间选择;S3:根据步骤S2中获得的评估风速区间,按照对风偏差对评估区间进行分区,并计算每个对风偏差区间期望CP,根据每个对风偏差区间期望CP,对期望CP进行归一化处理,获得归一化期望CP;S4:根据步骤S3获得的归一化期望CP,进行多项式拟合,得到多项式拟合曲线,根据多项式拟合曲线,进行偏差情况量化评估,对对风偏差偏差角进行分级预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风偏差定量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获取采样数据具体包括:S11:获取风电场标杆机台数、每台标杆机装机容量,电站非标杆机总容量;S12:获取风电场机组完整年历史运行后台运行数据,包括1min运行数据和10min运行数据;获取风电场机组完整年历史机组运行日志、停机记录、故障记录和叶片排查记录表,运行数据包括:风速、风速最大值、风速最小值、风速标准差、有功功率、有功功率最大值、有功功率最小值、有功功率标准差、叶轮转速、环境温度、发电机转速、桨叶角、机舱位置、风向、PLC状态、停机记录、故障记录和叶片检查记录;S13:获取完整年历史运行数据同期温度、气压和湿度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风偏差定量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平均空气密度的计算公式为:其中:ρ
10min
为推导出的10min内平均空气密度;T
10min
为实测10min得到的平均绝对气温;B
10min
为实测10min得到的平均气压;R0为干燥气体常数287.05J/(kg
·
K);所述步骤S2中对测量风速进行标准化计算的计算公式为:V
ave
为标准化的风速;V
10min
为机舱风速10min平均值;ρ0为参考空气密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风偏差定量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对机组运行数据进行清洗包括:根据计算得到的标准化数据,对机组运行数据进行清洗,剔除异常数据,获得清洗后的机组运行数据;对10min平均值里有下述状态的数据进行删除:风速超出风力发电机组运行范围的数据;风力发电机组故障引起的风力发电机组停机数据;在测试或维护运行中人工停机数据;
停机或启动阶段数据;降功率运行数据;电网限电期间运行数据;查看机组PLC状态,选择风机状态为正常发电状态的运行数据,其余数据进行剔除;所述步骤S2中对机组控制参数一致性、机组湍流强度和叶片排查数据进行分析具体包括:控制参数一致性分析:根据清洗后的机组运行数据,通过转速

桨叶角、转速

功率、转速

扭矩控制参数散点图,判断其一致性,一致性有偏差的机组不进行对风偏差分析,排除控制因素影响;机组湍流强度分析:通过对机组湍流强度进行分析,设定湍流强度范围,对全风速段及15m/s湍流强度>设计湍流强度的机进行剔除,减少风况的影响;湍流强度计算公式为:I
i
=σ
i
/V
ave,i
其中:I
i
为第i个10min湍流强度数据;V
ave

i
为第i个10min标准化平均风速数据;σ
i
为第i个10min标准偏差数据;叶片排查数据分析:通过查看叶片检查记录,对于叶片有缺陷的机组进行排除,不进行对风偏差分析,减少叶片对评估结论的影响;所述步骤S2中进行评估风速区间选择的方法为:根据变速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策略,存在恒CP
max
工作区或最大风能捕获区,该风速段桨距角保持不变,控制发电机转速,使转速跟随风速而变化,保持恒定叶尖速比,恒定风能利用系数,该风速区间即为风速区间选择基础;画出机组风速

转速散点图,以两个转折风速点为基准,确定恒CP
max
工作区范围,对CP
max
工作区进行缩减,分别缩减5%工作区间上下限,确定最终评估风速区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风偏差定量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根据步骤S2中获得的评估风速区间,按照对风偏差对评估区间进行分区具体包括:在数据及风速区间确定的情况下,进行每个对风偏差区间风能利用系数CP计算,对风偏差区间按照1
°
进行划分,区间中间值取整数,计算公式为:其中:V
i

j
为第i个偏差区间第j个10min标准化平均风速数据;P
i

j
为第i个偏差区间第j个10min平均有功功率数据;ρ0为参考空气密度;A为风轮扫掠面积;CP
i

j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