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深部软岩巷道预应力锚杆支护监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应力锚杆支护监测
,具体为一种深部软岩巷道预应力锚杆支护监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煤炭开采逐步进入深部领域,深部软岩大变形控制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预应力锚杆支护是目前深部巷道位移稳定性控制的主要技术手段。其中锚杆的锚固方式有端部锚固、全长锚固和加长锚固几种。
[0003]现有的预应力锚杆支护存在不能对深部软岩巷道进行综合监测和日常监测,导致无法合理选择预应力锚杆支护参数,进而无法为正式支护设计提供依据,同时在日常监测过程中,因监测人员的水平有限,无法更好监测和判定异常情况,达不到最佳的监测效果,造成无法及时监测到异常和降低监测准确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预应力锚杆支护存在不能对深部软岩巷道进行综合监测和日常监测,导致无法合理选择预应力锚杆支护参数,以及因监测人员的水平有限,导致监测效果不佳和准确度低的问题,而提出一种深部软岩巷道预应力锚杆支护监测方法。
[0005]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深部软岩巷道预应力锚杆支护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深部软岩巷道预应力锚杆支护初始设计并布设受力监测仪、顶板离层指示仪、多点位移传感器和综合监测测站;对深部软岩巷道预应力锚杆支护进行综合监测和日常监测并将监测得到的监测数据和监测报告发送至服务器内存档保存;其中,综合监测包括巷道表面位移监测、预应力锚杆承载体内外深部位移监测以及巷道顶板离层监测和锚杆作荷载监测;预应力锚杆承载体内外深部位移监测布置在巷道围岩易于失稳的关键部位,范围不小于巷道跨度的1.5倍,孔内测点数不少于四个;通过服务器内设置的异常处理模块接收监测人员在日常监测过程中发现异常后通过智能终端提交的监测异常指令,并对监测异常指令进行异常处理得到对应的组织人员;将所有的组织人员与监测人员进行视频通讯并对异常监测数据进行在线分析得到分析原因,将分析原因发送至主管部门对应的智能终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部软岩巷道预应力锚杆支护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深部软岩巷道预应力锚杆支护初始设计包括:S1:现场调查与巷道围岩地质力学评估,具体为:首先确定评估区域,预应力锚杆支护设计限定在该评估区域内,并分析巷道服务期间影响预应力锚杆支护性能的其他因素,根据巷道围岩地质力学评估结果依据松动圈厚度进行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确定评估区域的巷道是否适合采用预应力锚杆支护,对于松动圈厚度R=2000mm~3000mm的围岩选择预应力锚杆支护;松动圈厚度R≥3000mm的围岩选择预应力锚杆,同时选择注浆及金属支架的辅助支护;其中,现场调查包括巷道工程地质条件和巷道生产条件;巷道围岩地质力学评估内容包括围岩物理力学性能参数测定、应变软化特性测定、围岩结构测定、地应力测定以及围岩松动破碎测定;S2:依据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地质力学评估结果确定选择预应力锚杆支护,采用理论分析、工程类比以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预应力锚杆支护参数初始设计、预应力锚杆支护综合矿压监测以及预应力锚杆设计;S3:锚杆支护材料与构件;S4:深部软岩巷道预应力锚杆支护施工,施工顺序包括:临时支护、一次支护、二次支护以及补强支护;S5:喷射混凝土施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部软岩巷道预应力锚杆支护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巷道表面位移监测内容包括顶底板相对移近量、顶板下沉量、底鼓量、两帮相对移近量和巷帮位移量;综合监测测站采用十字布点法安设,每个综合监测测站安设两个监测断面,监测断面间距应不大于两排锚杆间距。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深部软岩巷道预应力锚杆支护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离层指示仪的浅基点固定在锚杆端部位置,深基点固定在锚杆上方稳定岩层内300mm~500mm;若无稳定岩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