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姜花香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在烟草制品中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44256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黄姜花香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在烟草制品中的应用,属于烟草加工技术领域。(1)将粉碎或破碎后的黄姜花用乙醇溶液进行浸提,固液分离,得到醇提液;(2)将醇提液采用有机膜和/或陶瓷膜进行多级膜分离,并按照膜孔径由大到小逐级进行分离,获取全部级别截留液或部分级别截留液,得到黄姜花醇提分离物;所述有机膜的截留分子量取自3000~200000Da,所述陶瓷膜的膜孔径取自5~200nm。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黄姜花香料的制备方法,将粉碎后的黄姜花通过乙醇溶液进行浸提,然后进行多级膜分离的精细分离,从而获得聚焦黄姜花不同香气维度的醇提分离物作为初步提取的香料,为进一步获得黄姜花醇提精制物、黄姜花精油、黄姜花水提精制液等同源精制产品提供基液。提精制液等同源精制产品提供基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姜花香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在烟草制品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黄姜花香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在烟草制品中的应用,属于烟草加工


技术介绍

[0002]黄姜花(Hedychium flavum Roxb.)为姜科姜花属多年生草本芳香花卉,花香浓郁、甜香纯正,沁人心脾,具备色、香、美的特点,多用作鲜切花和庭院绿化。其花主要含有1,8

桉油素、芳樟醇、β

石竹烯、橙花叔醇等香气成分。虽有文献提及由黄姜花提取的浸膏是高档调香原料,但鲜有其具体制备工艺的报道。
[0003]黄姜花天然香料成分复杂,各风味组分之间相互交叠,导致高品质香料产品制备困难,现有技术中能实现工业制备出凸显黄姜花特征风味的香料更是鲜为少见。另外,将黄姜花提取的香料用于烟草制品的加工中,可以提高抽吸时烟气的丰富性和舒适度,给消费者带来一种全新的感受和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黄姜花香料的制备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黄姜花香料成分复杂、产品风味不够聚焦、高品质香料制备困难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黄姜花香料。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黄姜花香料在烟草制品中的应用,为了开发能够彰显黄姜花香气风格的,适用于多种烟草制品加香方式的特色香料。
[0007]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黄姜花香料的制备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1)将粉碎或破碎后的黄姜花用乙醇溶液进行浸提,固液分离,得到醇提液;
[0009](2)将醇提液采用有机膜和/或陶瓷膜进行多级膜分离,并按照膜孔径由大到小逐级进行分离,获取全部级别截留液或部分级别截留液,得到黄姜花醇提分离物;所述有机膜的截留分子量取自3000~200000Da,所述陶瓷膜的膜孔径取自5~200nm。
[0010]其中步骤(1)所述的黄姜花可以采用鲜花、干花或其组合。
[0011]其中步骤(2)中的多级膜分离可以单独使用有机膜或陶瓷膜进行分离,也可以将两者结合交替使用进行分离,但要遵循膜孔径由大到小的分离。
[0012]本专利技术的黄姜花香料的制备方法,将粉碎后的黄姜花通过乙醇溶液进行浸提,然后将醇提液进行多级膜分离的精细分离,从而获得聚焦黄姜花不同香气维度的醇提分离物作为黄姜花香料初步提取的香料,为进一步获得黄姜花醇提精制物、黄姜花精油、黄姜花水提精制液等同源精制产品提供基液。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成本较低、产品附加值较高,适宜规模化生产应用。
[0013]本专利技术的黄姜花香料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固液分离可以采用离心、过滤、静置等常规手段,为了提高分离效率优化选择过滤的固液分离手段。
[0014]本专利技术的黄姜花香料的制备方法中,多级膜分离指的是孔径由大到小的膜组件或
膜设备依次使用,每级膜分离透过液作为下一级膜分离的原料,每一级膜可以截留不同分子量的物质。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方案,考虑分离时间和成本,可以采用三~六级的膜分离,以四级膜分离为例,第一级膜为孔径50~200nm的陶瓷膜,第二级膜为孔径15~20nm的陶瓷膜或截留分子量80000~200000Da的有机膜,第三级膜为孔径5~10nm的陶瓷膜或截留分子量10000~20000Da的有机膜,第四级膜为截留分子量3000~5000Da的有机膜。
[0015]本专利技术的黄姜花香料的制备方法中,在获得黄姜花醇提分离物香料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处理,使得黄姜花香料的香味风格更加丰富、自然,从而获得黄姜花醇提精制物。为了更好地凸显黄姜花的香味风格,进行感官评价,将膜分离组分进行重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优选地,将黄姜花醇提分离物中的第一级膜、第三级膜、第四级膜的截留液进行复配,得到黄姜花醇提精制物。
[001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级膜、第三级膜、第四级膜的截留液复配时的干物质质量比为(10~12):(5~6):1。
[0017]本专利技术的黄姜花香料的制备方法中,在获得黄姜花醇提精制物香料的基础上,对膜分离最后一级透过液进行后处理,获得黄姜花中最有价值的黄姜花精油香料。优选地,还包括如下步骤:将步骤(2)中膜分离最后一级透过液浓缩、除去溶剂,然后进行分子蒸馏,分子蒸馏的温度为40~70℃,收集轻组分,得到黄姜花精油。
[0018]优选地,所述分子蒸馏的压力为0.01~0.1mbar。
[0019]本专利技术的黄姜花香料的制备方法中,首先获得了彰显黄姜花不同香气维度的黄姜花醇提分离物作为基础香料,然后进一步地获得了具有丰富性、自然感黄姜花香气风味的黄姜花醇提精制物香料和具有高附加值的黄姜花精油。在此基础上,为了使得黄姜花原料的资源利用最大化,提高其经济价值,本专利技术将使用乙醇溶液浸提后的黄姜花料渣,用水进一步提取其中的香味物质。优选地,该制备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0020]a.将步骤(1)中所述固液分离得到的料渣用水浸泡提取,固液分离,得到水提液;
[0021]b.将水提液采用陶瓷膜和/或有机膜进行多级膜分离,并按照膜孔径由大到小逐级进行分离,获取全部级别截留液和最后一级透过液,得到黄姜花水提分离物;所述陶瓷膜的膜孔径取自5~200nm,所述有机膜的截留分子量取自10000~200000Da。
[0022]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方案,考虑分离时间和成本,可以采用三~六级的膜分离,以三级膜分离为例,其中,第一级膜为孔径200nm的陶瓷膜,第二级膜为孔径15~20nm的陶瓷膜或截留分子量80000~200000Da的有机膜,第三级膜为孔径为5~10nm陶瓷膜或截留分子量10000~20000Da的有机膜。
[0023]为了更好地呈现水提后黄姜花的香味风格,优选地,将黄姜花水提分离物中的第二级膜、第三级膜的截留液和第三级膜的透过液的干物质质量比为(8~10):1:(15~20)进行复配,得到黄姜花水提精制液。
[0024]为了保证最大程度地提取出花香成分的同时,节约成本,优选地,所述乙醇溶液的浓度为75~95%(V/V);步骤(1)中所述浸提的料液质量比为1:4~15。
[0025]进一步地,以黄姜花鲜花为原料时,料液质量比为1:6~10;以黄姜花干花为原料时,料液质量比为1:4~15。
[0026]为了提高乙醇溶液的浸提效率,优选地,所述浸提是在加热60~80℃条件下进行的,浸提的时间为2~6h。进一步优选地,每次浸提1~2h,浸提2~3次,合并多次提取液得到
醇提液。
[0027]为了增加水和料渣的接触面积,达到更好的提取效果,优选地,步骤a中所述水提的料液质量比为1:5~15。
[0028]优选地,所述水提是在加热70~90℃条件下进行的,水提的时间为1~7h。进一步优选地,使用水提取1~2次,每次1~3h,合并多次提取液得到水提液。
[0029]本专利技术的黄姜花香料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30]一种黄姜花香料,采用上述方法制备而成。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姜花香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粉碎或破碎后的黄姜花用乙醇溶液进行浸提,固液分离,得到醇提液;(2)将醇提液采用有机膜和/或陶瓷膜进行多级膜分离,并按照膜孔径由大到小逐级进行分离,获取全部级别截留液或部分级别截留液,得到黄姜花醇提分离物;所述有机膜的截留分子量取自3000~200000Da,所述陶瓷膜的膜孔径取自5~200n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姜花香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多级膜分离为四级膜分离,其中,第一级膜为孔径50~200nm的陶瓷膜,第二级膜为孔径15~20nm的陶瓷膜或截留分子量80000~200000Da的有机膜,第三级膜为孔径为5~10nm陶瓷膜或截留分子量10000~20000Da的有机膜,第四级膜为截留分子量3000~5000Da的有机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黄姜花香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黄姜花醇提分离物中的第一级膜、第三级膜、第四级膜的截留液进行复配,得到黄姜花醇提精制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黄姜花香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膜、第三级膜、第四级膜的截留液复配时的干物质质量比为(10~12):(5~6):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姜花香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将步骤(2)中最后一级膜分离的透过液浓缩、除去溶剂,然后进行分子蒸馏,分子蒸馏的温度为40~70℃,收集轻组分,得到黄姜花精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黄姜花香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蒸馏的压力为0.01~0.1mbar。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黄姜花香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a.将步骤(1)中所述固液分离得到的料渣用水浸泡提取,固液分离,得到水提液;b.将水提液采用陶瓷膜和/或有机膜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娟杨春强杨国涛杨伟平徐秀娟马骥何保江范武霍现宽姬凌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