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编提花网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4185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经编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经编提花网布,包括面层、中间层和底层,其中,面层包括沿经编提花网布的横向循环分布的若干最小提花单元,每个最小提花单元包括呈沿经编提花网布的纵向延伸的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其中第三纱线包括交替分布的波峰和波谷,第四纱线包括交替分布的波峰和波谷,第三纱线的波谷与第四纱线的波峰连接,第三纱线的波峰与第四纱线的波谷相对并形成网孔,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以衬纬组织分布在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的两侧;中间层包括第五纱线形成的编链组织;底层包括第六纱线和第七纱线形成的经平组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经编网布的网孔呈多层次分布或多色效果,层次性强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编提花网布


[0001]本技术涉及经编
,具体指一种经编提花网布。

技术介绍

[0002]经编类面料经过多年发展,其在舒适性、手感、品质等方面有很大提升,但随着消费者对鞋服面料要求的日益增加,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开发具有新颖性和竞争力的产品,是目前行业内共同追求的目标。
[0003]经编提花网布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被广泛用于鞋服领域,现有的三层结构的经编提花网布一般包括网眼面层,连接层和网眼底层,其透气性好,但网眼结构较为单一,且无法实现同一网眼的多层次结构,导致三层经编网布差异化较小,难以满足后续的网眼类鞋面产品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经编提花网布,包括面层、中间层和底层,其中,
[0005]一种经编提花网布,其特征在于:包括面层、中间层和底层,其中,
[0006]所述面层包括沿经编提花网布的横向循环分布的若干最小提花单元,每个所述最小提花单元包括呈沿经编提花网布的纵向延伸的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其中第三纱线包括交替分布的波峰和波谷,所述第四纱线包括交替分布的波峰和波谷,所述第三纱线的波谷与所述第四纱线的波峰连接,所述第三纱线的波峰与所述第四纱线的波谷相对并形成网孔,所述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以衬纬组织分布在所述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的两侧;
[0007]所述中间层包括第五纱线,所述第五纱线为编链组织,连接所述面层和底层;
[0008]所述底层包括第六纱线和第七纱线,所述第六纱线和第七纱线为经平组织。/>[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纱线为0
‑0‑0‑
0/0
‑0‑1‑
1/1
‑1‑2‑
2/2
‑2‑2‑
2/1
‑1‑1‑
1//组织,第二纱线为2
‑2‑2‑
2/2
‑2‑1‑
1/1
‑1‑0‑
0/0
‑0‑0‑
0/1
‑1‑1‑
1//组织,第三纱线为(1
‑0‑1‑
1/2
‑3‑2‑
2/)
×
2/3
‑2‑2‑
2/(4
‑5‑4‑
4/3
‑2‑2‑
2/)
×
2/2
‑3‑3‑
3//组织,第四纱线为(4
‑5‑4‑
4/3
‑2‑2‑
2/)
×
2/2
‑3‑3‑
3/(1
‑0‑1‑
1/2
‑3‑2‑
2/)
×
2/3
‑2‑2‑
2//组织。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五纱线为2
‑1‑2‑
3/1
‑2‑1‑
0//组织。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六纱线为0
‑0‑0‑
1/3
‑3‑3‑
2//经平组织,所述七纱线为1
‑1‑1‑
2/1
‑1‑1‑
0//组织。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相同,且所述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与所述第一纱线均具有不同的纱线特征。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具有不同的纱线特征。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为200D阳离子涤纶FDY纱线,所述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为150D有光涤纶FDY纱线。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五纱线为30D涤纶半光单丝。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六纱线和第七纱线为100D涤纶半光FDY纱线。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
[0018]1经编提花网布的面层通过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配合形成面层的网孔结构,且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分别分布与第二纱线和第一纱线两侧,并通过控制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的纱线特征,例如纱线规格,纱线种类或纱线颜色等,进而得到的经编网布的网孔呈多层次分布或多色效果,层次性强。
[0019]2经编提花网布的底层为经平组织,经平组织较为致密,其耐磨性和支撑性较好,可以增加经编提花网布底层的物性,且经编提花网布整体呈半透效果,既保证了透气性,又保证了面料的物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面料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面层效果图;
[0022]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梳栉GB1

GB4的垫纱组织示意图;
[0023]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梳栉GB3和梳栉GB4的垫纱组织整体示意图;
[0024]图5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梳栉GB1

GB4的垫纱组织整体示意图;
[0025]图6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梳栉GB1

GB4的垫纱组织示意图;
[0026]图7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梳栉GB3和梳栉GB4的垫纱组织整体示意图;
[0027]图8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梳栉GB1

GB4的垫纱组织整体示意图;
[0028]图9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3的梳栉GB1

GB4的垫纱组织示意图;
[0029]图10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3的梳栉GB3和梳栉GB4的垫纱组织整体示意图;
[0030]图1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3的梳栉GB1

GB4的垫纱组织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3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3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34]实施例1
[0035]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经编提花网布,包括面层1、中间层3和底层2,其中,
[0036]所述面层1包括沿经编提花网布的横向循环分布的若干最小提花单元,每个所述最小提花单元包括呈沿经编提花网布的纵向延伸的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其中第三纱线包括交替分布的波峰和波谷,所述第四纱线包括交替分布的波峰和波谷,所述第三纱线的波谷与所述第四纱线的波峰连接,所述第三纱线的波峰与所述第四纱线的波谷相对并形成网孔,所述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以衬纬组织分布在所述第三纱线和第
四纱线的两侧;
[0037]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编提花网布,其特征在于:包括面层、中间层和底层,其中,所述面层包括沿经编提花网布的横向循环分布的若干最小提花单元,每个所述最小提花单元包括呈沿经编提花网布的纵向延伸的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其中第三纱线包括交替分布的波峰和波谷,所述第四纱线包括交替分布的波峰和波谷,所述第三纱线的波谷与所述第四纱线的波峰连接,所述第三纱线的波峰与所述第四纱线的波谷相对并形成网孔,所述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以衬纬组织分布在所述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的两侧;所述中间层包括第五纱线,所述第五纱线为编链组织,连接所述面层和底层;所述底层包括第六纱线和第七纱线,所述第六纱线和第七纱线为经平组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编提花网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线为0
‑0‑0‑
0/0
‑0‑1‑
1/1
‑1‑2‑
2/2
‑2‑2‑
2/1
‑1‑1‑
1//组织,第二纱线为2
‑2‑2‑
2/2
‑2‑1‑
1/1
‑1‑0‑
0/0
‑0‑0‑
0/1
‑1‑1‑
1//组织,第三纱线为(1
‑0‑1‑
1/2
‑3‑2‑
2/)
×
2/3
‑2‑2‑
2/(4
‑5‑4‑
4/3
‑2‑2‑
2/)
×
2/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加明陈文辉邓盛土吴端龙陈梦佳陈娟曾淯莹
申请(专利权)人:安踏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