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丘陵山地差速差逆湿式转向驱动桥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4177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丘陵山地差速差逆湿式转向驱动桥及其控制方法,由桥壳、驱动机构、差速差逆机构、半轴I、制动器I、半轴II和制动器II组成,驱动机构由轴、齿轮I、齿轮II、齿轮III、离合器I和离合器II组成;差速差逆机构由太阳轮、行星架、行星齿轮、半轴齿轮I、半轴齿轮II、制动器、离合器和齿轮VI组成。控制器接收到直行指令、差速转向指令、差逆转向指令或制动指令后,分别通过控制离合器、离合器I、离合器II、制动器、制动器I、制动器II的结合和分离,实现直线行驶、差速转向行驶、差逆转向或制动动作。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传动效率高,控制简单,可靠地实现差速转向和差逆转向,避免了土壤表层的破坏,极大地提高了丘陵山地作业适应性。极大地提高了丘陵山地作业适应性。极大地提高了丘陵山地作业适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丘陵山地差速差逆湿式转向驱动桥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驱动桥
,尤其涉及一种丘陵山地差速差逆湿式转向驱动桥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有7亿亩丘陵山区农田,这些田地分布不均、面积分散,使得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通常都在平原平川原有的机械基础上加以改造后再用于丘陵山地。
[0003]丘陵山区传统的履带式机械底盘普遍存在结构复杂、转向功能单一和操作强度大等问题,尤其是转向功能,采用的单边制动进行转向,一方面,制动侧土壤表层破坏严重,并且转向阻力增大容易导致发动机熄火;另一方面,单边制动转向的转弯半径偏大,田间地头调头比较困难。
[0004]驱动桥是位于传动系末端,传递转速和转矩给驱动轮的机构。驱动桥一般由减速器、差速器、中间传动装置和桥壳等组成。
[0005]现有技术中,公布号/公开号CN 103703938 B和CN 111328488 A等专利申请公布/公开了实现差速差逆功能的变速箱,但是变速箱的布置形式比较复杂,传动效率较低。CN 113978243 B、CN 110962507 B和CN 110014826 B等公布的驱动桥都不具备差速差逆转向功能,不利于丘陵山地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驱动桥转向功能单一的问题,提供一种丘陵山地差速差逆湿式转向驱动桥,结构紧凑控制简单,可以实现差速转向、差逆转向、湿式制动等功能,转向功能多样。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丘陵山地差速差逆湿式转向驱动桥,由桥壳、驱动机构、差速差逆机构、半轴I、制动器I、半轴II和制动器II组成,其中:
[0009]所述的驱动机构由轴、齿轮I、齿轮II、齿轮III、离合器I和离合器II组成;所述齿轮I固连在轴上;所述齿轮II和齿轮III通过轴承固定在轴上;所述离合器I的主动盘固连在轴上,从动盘固连在齿轮II上;所述离合器II的主动盘固连在轴上,从动盘固连在齿轮III上;
[0010]所述的差速差逆机构由太阳轮、行星架、行星齿轮、半轴齿轮I、半轴齿轮II、制动器、离合器和齿轮VI组成;所述太阳轮与齿轮II啮合;所述行星架与太阳轮同轴固连在一起;所述行星齿轮圆周均布在行星架上且与半轴齿轮和半轴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半轴齿轮I固连在半轴I上;所述半轴齿轮II固连在半轴II上;所述制动器定盘固定在桥壳上,动盘固定在行星架上;所述离合器的主动盘固定在行星架上,从动盘固连在半轴I上;所述齿轮VI固连在半轴II上且与齿轮III啮合;
[0011]所述的制动器I定盘固定在桥壳上,动盘固连在半轴I上;
[0012]所述的制动器II定盘固定在桥壳上,动盘固连在半轴II上。
[0013]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丘陵山地差速差逆湿式转向驱动桥进的控制方法,控制器接收到直行指令、差速转向指令、差逆转向指令或制动指令后,分别通过控制离合器、离合器I、离合器II、制动器、制动器I、制动器II的结合和分离,实现直线行驶、差速转向行驶、差逆转向或制动动作。
[0014]进一步地,控制器接收直线行驶指令时,控制器分别控制离合器保持结合、离合器I保持结合、离合器II保持分离、制动器保持分离、制动器I保持分离、制动器II保持分离。
[0015]进一步地,直线行驶的控制过程为:外部动力经齿轮I传给轴,离合器I结合后,带动齿轮II转动,齿轮II带动太阳轮转动,离合器结合后,半轴I和半轴II与太阳轮组成刚性连接而同步转动,实现直线行驶。
[0016]进一步地,控制器接收差速左转向行驶指令时,控制器分别控制离合器保持分离、离合器I保持结合、离合器II保持分离、制动器保持分离、制动器I保持结合、制动器II保持分离;控制器接收差速右转向行驶指令时,控制器分别控制离合器保持分离、离合器I保持结合、离合器II保持分离、制动器保持分离、制动器I保持分离、制动器II保持结合。
[0017]进一步地,差速转向行驶的控制过程为:外部动力经齿轮I传给轴,离合器I结合后,带动齿轮II转动,齿轮II带动太阳轮转动;离合器分离,动力由太阳轮经动行星架到行星齿轮,带动两半轴齿轮I和半轴齿轮II转动,实现半轴I和半轴II的转动;向左转向时,制动器I结合,处于半联动状态,半轴I的转速下降,半轴II的转速上升,右侧转速大于左侧转速从而实现左转向;制动器I结合力大小区间是从到%,结合力为%时,制动器I完全制动,制动器I完全制动时,转弯半径最小;向右转向时,制动器II结合,处于半联动状态,半轴II的转速下降,半轴I的转速上升,左侧转速大于右侧转速从而实现右转向。
[0018]进一步地,控制器接收差逆转向行驶指令时,控制器分别控制离合器保持分离、离合器I保持分离、离合器II保持结合、制动器保持结合、制动器I保持分离、制动器II保持分离。
[0019]进一步地,差逆转向行驶的控制过程为:外部动力经齿轮I传给轴,离合器II结合,带动齿轮III转动,齿轮III带动齿轮VI转动,制动器结合后,太阳轮与桥壳组成刚性连接,太阳轮、行星齿轮和两个半轴齿轮、组成定轴轮系,动力从齿轮VI到半轴齿轮II经行星齿轮再到半轴齿轮I,半轴齿轮I和半轴齿轮II转向相反,带动半轴I和半轴II的转向相反实现差逆转向。通过切换驱动轴的旋转方向可以实现左差逆转向和右差逆转向的切换。
[0020]进一步地,控制器接收制动指令时,控制器分别控制离合器保持分离、离合器I保持分离、离合器II保持分离、制动器保持分离、制动器I保持结合、制动器II保持结合。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丘陵山地差速差逆湿式转向驱动桥及其控制方法,实现了差速转向、差逆转向、湿式制动等功能,转向功能多样,避免了土壤表层的破坏,控制简单,机动性强,极大地提高了丘陵山地作业适应性。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
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丘陵山地差速差逆湿式转向驱动桥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差速差逆机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直线行驶功率流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差速行驶功率流示意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差逆行驶功率流示意图。
[0030]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是液压控制原理图。
[0031]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流程图。
[0032]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流程框图。
[0033]附图标记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丘陵山地差速差逆湿式转向驱动桥,由桥壳(0)、驱动机构(1)、差速差逆机构(2)、半轴I(3)、制动器I(4)、半轴II(5)和制动器II(6)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由轴(100)、齿轮I(101)、齿轮II(102)、齿轮III(103)、离合器I(104)和离合器II(105)组成;所述齿轮I(101)固连在轴(100)上;所述齿轮II(102)和齿轮III(103)通过轴承固定在轴(100)上;所述离合器I(104)的主动盘固连在轴(100)上,从动盘固连在齿轮II(102)上;所述离合器II(105)的主动盘固连在轴(100)上,从动盘固连在齿轮III(103)上;所述的差速差逆机构由太阳轮(200)、行星架(201)、行星齿轮(202)、半轴齿轮I(203)、半轴齿轮II(204)、制动器(205)、离合器(206)和齿轮VI(207)组成;所述太阳轮(200)与齿轮II(102)啮合;所述行星架(201)与太阳轮(200)同轴固连在一起;所述行星齿轮(202)圆周均布在行星架(201)上且与半轴齿轮(203)和半轴齿轮(204)相互啮合;所述半轴齿轮I(203)固连在半轴I(3)上;所述半轴齿轮II(204)固连在半轴II(5)上;所述制动器(205)定盘固定在桥壳(0)上,动盘固定在行星架(201)上;所述离合器(206)的主动盘固定在行星架(201)上,从动盘固连在半轴I(3)上;所述齿轮VI(207)固连在半轴II(5)上且与齿轮III(103)啮合;所述的制动器I(4)定盘固定在桥壳(0)上,动盘固连在半轴I(3)上;所述的制动器II(6)定盘固定在桥壳(0)上,动盘固连在半轴II(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丘陵山地差速差逆湿式转向驱动桥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器接收到直行指令、差速转向指令、差逆转向指令或制动指令后,分别通过控制离合器(206)、离合器I(104)、离合器II(105)、制动器(205)、制动器I(4)、制动器II(6)的结合和分离,实现直线行驶、差速转向行驶、差逆转向或制动动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丘陵山地差速差逆湿式转向驱动桥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器接收直线行驶指令时,控制器分别控制离合器(206)保持结合、离合器I(104)保持结合、离合器II(105)保持分离、制动器(205)保持分离、制动器I(4)保持分离、制动器II(6)保持分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丘陵山地差速差逆湿式转向驱动桥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直线行驶的控制过程为:外部动力经齿轮I(101)传给轴(100),离合器I(104)结合后,带动齿轮II(102)转动,齿轮II(102)带动太阳轮(200)转动,离合器(206)结合后,半轴I(3)和半轴II(5)与太阳轮(200)组成刚性连接而同步转动,实现直线行驶。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丘陵山地差速差逆湿式转向驱动桥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广宇王忠山杨少奇孟长伊张磊高瑞遥徐峰王华泽李玲玲李剑飞杨海天郝宇佳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农业机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