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巢式分层培养乳酸菌的生物反应器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4161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蜂巢式分层培养乳酸菌的生物反应器及使用方法,属于生物反应器技术领域,该蜂巢式分层培养乳酸菌的生物反应器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加热机构、第一蜂窝机构、承筒机构和第二蜂窝机构,通过本装置,由第一蜂窝机构和第二蜂窝机构的转动带动多个第一六边形槽和第二六边形槽内的粉末状乳酸菌柱转动,第一蜂窝主体和第二蜂窝主体的转动,使外壳内上部的水气混匀,同时,第一蜂窝主体和第二蜂窝主体在差速反转转动状态,其内部多个第一六边形槽和第二六边形槽内的粉末状乳酸菌柱与外壳内水气接触量相同,吸收外壳内水气的含量相同,多个第一六边形槽和第二六边形槽内各个部位的粉末状乳酸菌柱湿度相同,乳酸菌可以正常生长。常生长。常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蜂巢式分层培养乳酸菌的生物反应器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反应器
,具体涉及一种蜂巢式分层培养乳酸菌的生物反应器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生物反应器,是指利用自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具有特殊降解能力的微生物接种至液相或固相的反应系统,目前研究得最多的两种反应器是“升降机型反应器”和“土壤泥浆反应器”,升降机型反应器是通过水相的流动来提供适当的营养、碳源和氧气,从而达到降解土壤中污染物质的目的,与固相系统相比,生物反应器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将污染物进行有效降解;
[0003]培养乳酸菌需要将乳酸菌放入生物反应器内,通过生物反应器提供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模拟乳酸菌的生存环境,从而使乳酸菌在生物反应器内繁殖,达到培养乳酸菌的目的;
[0004]在现有技术中,生物反应器内由加湿器对反应器内进行加湿,加湿过程中水气在反应器内由下而上运动,对培养基中的粉末状乳酸菌进行加湿处理,传统培养基内的粉末状乳酸菌表面接受到的水气含量不同,造成部分粉末状培养基内乳酸菌表面的湿度大,部分粉末状培养基内乳酸菌表面的湿度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蜂巢式分层培养乳酸菌的生物反应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加湿过程中水气在反应器内由下而上运动,对培养基中的粉末状乳酸菌柱进行加湿处理,传统培养基内的粉末状乳酸菌表面接受到的水气含量不同,造成部分粉末状培养基内乳酸菌表面的湿度大,部分粉末状培养基内乳酸菌表面的湿度小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蜂巢式分层培养乳酸菌的生物反应器,包括:
[0008]外壳;
[0009]所述外壳内设有加热机构、第一蜂窝机构、承筒机构和第二蜂窝机构,所述第一蜂窝机构和第二蜂窝机构均位于承筒机构内,所述第一蜂窝机构位于第二蜂窝机构的下侧;
[0010]封层板,所述封层板固定连接于外壳的两侧内壁,所述封层板设于加热机构和承筒机构之间;以及
[0011]差速反转转动机构,所述差速反转转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转动轴、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伺服电机固定连接于外壳的上内壁,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伺服电机的输出端,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封层板的上端,所述转动轴与第二蜂窝机构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于转动轴的圆周表面,所述第二齿轮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封层板的上侧,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蜂窝机构连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盘、螺栓、安装槽、电路板和
顶板,所述加热盘、螺栓和安装槽分别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加热盘自下而上依次堆叠,所述顶板设于位于上侧的所述加热盘的上端,所述顶板和多个加热盘通过多个螺栓连接,多个所述电路板分别开设于多个加热盘的内壁,所述电路板滑动连接于多个安装槽内。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承筒机构包括固定环、轨道环、海绵供水箱、水囊供水箱、对流供水箱、中通管和连接管,所述固定环、轨道环、海绵供水箱和连接管分别设有多个,所述水囊供水箱和对流供水箱均设有两个,多个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于均固定连接于外壳的两侧内壁,两个所述水囊供水箱和对流供水箱均固定连接于多个固定环的内壁,多个所述海绵供水箱均固定连接于固定环的内壁,两个所述水囊供水箱、对流供水箱和多个所述海绵供水箱交错设置,多个所述轨道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水囊供水箱、对流供水箱和多个海绵供水箱的上下两端,多个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水囊供水箱、对流供水箱和多个海绵供水箱的一端,所述中通管固定连接于多个连接管的另一端。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蜂窝机构包括第一蜂窝主体、第一固定环板、第一轨道槽、第一六边形槽和齿环,所述第一轨道槽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六边形槽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固定环板固定连接于第一蜂窝主体的圆周表面,两个所述第一轨道槽均开设于第一固定环板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一轨道槽分别与位于下侧的两个轨道环滑动连接,所述齿环固定连接于第一蜂窝主体的圆周内壁,所述齿环与第二齿轮相啮合,多个所述第一六边形槽均开设于第一蜂窝主体的一端。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蜂窝机构包括第二蜂窝主体、第二固定环板、第二六边形槽和第二轨道槽,所述第二轨道槽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六边形槽设有多个,所述第二固定环板固定连接于第二蜂窝主体的圆周表面,两个所述第二轨道槽均开设于第二固定环板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二轨道槽分别与位于上侧的两个轨道环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蜂窝主体的圆周内壁固定连接于转动轴的圆周表面,多个所述第二六边形槽均开设于第二蜂窝主体的一端。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每个所述加热盘均由陶瓷PTC加热层、水囊层和海绵层组成,所述海绵层设于陶瓷PTC加热层的内侧,所述水囊层设于陶瓷PTC加热层的外侧,所述陶瓷PTC加热层与电路板电性连接。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每个所述海绵层均设有两个通道口,每个所述水囊层均设有三个通道口,两个所述水囊供水箱、对流供水箱和多个海绵供水箱内均设有水泵。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位于多个海绵供水箱内的水泵通过管道分别与多个海绵层的通道口连接,位于两个水囊供水箱内的水泵通过管道与水囊层的一个通道口连接,位于两个对流供水箱内的水泵通过管道与水囊层的另外两个通道口连接。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封层板内滑动连接有封口滑板,所述封层板的上端开设有多个散发孔,通过封口滑板在封层板内滑动实现散发孔的开启和闭合,所述封层板内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伸长端与封口滑板的一侧端固定。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与两个所述水囊供水箱、对流供水箱和多个海绵供水箱连接的管道内均设有电控阀。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1、本方案中,通过本装置,由第一蜂窝机构和第二蜂窝机构的转动带动多个第一六边形槽和第二六边形槽内的粉末状乳酸菌柱转动,第一蜂窝主体和第二蜂窝主体的转
动,使外壳内上部的水气混匀,同时,第一蜂窝主体和第二蜂窝主体在差速反转转动状态,其内部多个第一六边形槽和第二六边形槽内的粉末状乳酸菌柱与外壳内水气接触量相同,吸收外壳内水气的含量相同,多个第一六边形槽和第二六边形槽内各个部位的粉末状乳酸菌柱湿度相同,乳酸菌可以正常生长。
[0023]2、本方案中,其中一个用于水囊供水箱通过水泵输送水源,另外两个通道口用于与对流供水箱内的水泵连接,对流供水箱内的水泵在运行时,使水囊层内的水源经过管道进入对流供水箱内,再由对流供水箱内经过管道输送至水囊层内形成水循环,热量通过管道以及对流供水箱的外壳散发至外壳内的空间,使外壳内上下两部分的温度保持一致。
附图说明
[002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巢式分层培养乳酸菌的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8);所述外壳(8)内设有加热机构(1)、第一蜂窝机构、承筒机构(2)和第二蜂窝机构,所述第一蜂窝机构和第二蜂窝机构均位于承筒机构(2)内,所述第一蜂窝机构位于第二蜂窝机构的下侧;封层板(7),所述封层板(7)固定连接于外壳(8)的两侧内壁,所述封层板(7)设于加热机构(1)和承筒机构(2)之间;以及差速反转转动机构,所述差速反转转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5)、转动轴(501)、第一齿轮(502)和第二齿轮(503),所述伺服电机(5)固定连接于外壳(8)的上内壁,所述转动轴(50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伺服电机(5)的输出端,所述转动轴(50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封层板(7)的上端,所述转动轴(501)与第二蜂窝机构连接,所述第一齿轮(502)固定连接于转动轴(501)的圆周表面,所述第二齿轮(503)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封层板(7)的上侧,所述第二齿轮(503)与第一蜂窝机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巢式分层培养乳酸菌的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1)包括加热盘(101)、螺栓(102)、安装槽(103)、电路板(104)和顶板(105),所述加热盘(101)、螺栓(102)和安装槽(103)分别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加热盘(101)自下而上依次堆叠,所述顶板(105)设于位于上侧的所述加热盘(101)的上端,所述顶板(105)和多个加热盘(101)通过多个螺栓(102)连接,多个所述电路板(104)分别开设于多个加热盘(101)的内壁,所述电路板(104)滑动连接于多个安装槽(103)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蜂巢式分层培养乳酸菌的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筒机构(2)包括固定环(201)、轨道环(202)、海绵供水箱(203)、水囊供水箱(2031)、对流供水箱(2032)、中通管(205)和连接管(206),所述固定环(201)、轨道环(202)、海绵供水箱(203)和连接管(206)分别设有多个,所述水囊供水箱(2031)和对流供水箱(2032)均设有两个,多个所述固定环(201)固定连接于均固定连接于外壳(8)的两侧内壁,两个所述水囊供水箱(2031)和对流供水箱(2032)均固定连接于多个固定环(201)的内壁,多个所述海绵供水箱(203)均固定连接于固定环(201)的内壁,两个所述水囊供水箱(2031)、对流供水箱(2032)和多个所述海绵供水箱(203)交错设置,多个所述轨道环(202)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水囊供水箱(2031)、对流供水箱(2032)和多个海绵供水箱(203)的上下两端,多个所述连接管(206)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水囊供水箱(2031)、对流供水箱(2032)和多个海绵供水箱(203)的一端,所述中通管(205)固定连接于多个连接管(206)的另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蜂巢式分层培养乳酸菌的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蜂窝机构包括第一蜂窝主体(301)、第一固定环板(302)、第一轨道槽、第一六边形槽和齿环(303),所述第一轨道槽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六边形槽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固定环板(302)固定连接于第一蜂窝主体(301)的圆周表面,两个所述第一轨道槽(303)均开设于第一固定环板(302)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一轨道槽分别与位于下侧的两个轨道环(202)滑动连接,所述齿环(305)固定连接于第一蜂窝主体(301)的圆周内壁,所述齿环(305)与第二齿轮(503)相啮合,多个所述第一六边形槽(304)均开设于第一蜂窝主体(301)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蜂巢式分层培养乳酸菌的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蜂窝机构包括第二蜂窝主体(401)、第二固定环板(402)、第二六边形槽和第二轨道槽
(403),所述第二轨道槽(4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道梅陈曦孟繁博林茂郑秀艳汤鹏宇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所贵州省现代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贵州省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科学研究所贵州省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