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阀冷却器泵体锻造精密成型方法及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4160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阀冷却器泵体锻造精密成型方法,包括步骤,S100,将待锻造的铝合金棒料添加至加热炉中加热,S200,将加热完成后的铝合金棒料置入镦粗模具中锻造成型形成镦粗锻件,S300,将得到的镦粗锻件置入锻造成型模具中锻打成型,获得铝合金泵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铝合金在镦粗模具和锻造成型模具中依次锻打成型获得铝合金泵体,避免了通过铸造产生气孔和砂眼导致泵体力学性能降低的问题,且提高了表面质量和精度,其次通过镦粗模具和锻造模具一次进行多个铝合金棒料的锻造成型,并通过旋转机构进行镦粗锻件的转移,提高了生产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阀冷却器泵体锻造精密成型方法及成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泵体锻造
,具体涉及一种气阀冷却器泵体锻造精密成型方法及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冷却器是利用水或者气体作为冷却剂的一种散热装置,泵体是其中吸入冷却剂并排出热介质的重要的部件,是一种对于严密性要求很高的零部件,一般通过铸造工艺制造泵体。
[0003]冷却器的泵体一般采用铸铁或者铸钢进行制造以避免腐蚀和开裂,也有采用铝合金材料进行铸造的泵体,但铸铁或者铸钢密度较大导致泵体较重,且耐腐蚀性以及耐磨性相较铸铝较差,而铸铝的内部会形成气孔和砂眼,从而降低抗冲击性和抗疲劳性,且表面质量低,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铝合金制备泵体的成型工艺以及成型装置以提高产品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阀冷却器泵体锻造精密成型方法及成型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泵体在通过铝合金铸造时存在气孔和砂眼导致泵体力学性能较差且表面质量较低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000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阀冷却器泵体锻造精密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00,将待锻造的铝合金棒料添加至加热炉中加热;S200,将加热完成后的铝合金棒料置入镦粗模具中锻造成型形成镦粗锻件;S300,将得到的镦粗锻件置入锻造成型模具中锻打成型,获得铝合金泵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阀冷却器泵体锻造精密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铝合金泵体依次进行切边修整、热处理、酸洗和抛丸修饰的工序,以得到目标产品。3.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气阀冷却器泵体锻造精密成型方法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镦粗模具(1),具有多个镦粗型腔(2),所述镦粗型腔(2)用于将加热后的多个铝合金棒料同时锻造形成镦粗锻件;锻造模具(3),具有多个锻造型腔(4),所述锻造型腔(4)用于将多个镦粗锻件同时锻造形成铝合金泵体,所述锻造型腔(4)的数量与所述镦粗型腔(2)的数量相同;移料装置(5),具有镦粗承载部件(6)和锻造承载部件(7),所述镦粗承载部件(6)和锻造承载部件(7)之间通过旋转机构(8)连接,所述镦粗模具(1)的下模固定在所述镦粗承载部件(6)上,所述锻造模具(3)的下模固定在所述锻造承载部件(7)上;所述镦粗承载部件(6)和所述锻造承载部件(7)在所述旋转机构(8)的驱动下相对运动,并能够在旋转90
°
后使所述镦粗型腔(2)和所述锻造型腔(4)一一对应接触,所述旋转机构(8)在所述镦粗型腔(2)和所述锻造型腔(4)接触后同时驱动所述镦粗承载部件(6)和锻造承载部件(7)朝向所述锻造承载部件(7)初始位置的方向偏转移动,以使得所述镦粗型腔(2)内的镦粗锻件进入所述锻造型腔(4)后分别驱动所述镦粗承载部件(6)和锻造承载部件(7)返回初始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阀冷却器泵体锻造精密成型方法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8)包括加工台(801)和设置在所述加工台(801)上的基底旋转装置(802),所述基底旋转装置(802)上设置有旋转基座(803),所述旋转基座(803)上设置有两个关于所述旋转基座(803)中心对称的对位旋转装置(804),每个所述对位旋转装置(804)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镦粗承载部件(6)或者所述锻造承载部件(7)的承载板(805),每个所述承载板(805)的一侧和所述加工台(801)共同设置有定位托举装置(806);其中,所述基底旋转装置(802)和所述对位旋转装置(804)的旋转中心平行并平行于所述加工台(801)的表面,且两个所述对位旋转装置(804)相向运动至垂直于所述加工台(1)时所述镦粗模具(1)和所述锻造模具(3)接触,并通过所述基底旋转装置(802)同时控制两个所述对位旋转装置(804)旋转至所述锻造模具(3)锻造时所在的一侧,所述定位托举装置(806)用于在所述承载板(805)复位时托举并通过周侧挤压定位后下压固定所述承载板(80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诚董奇金飞翔张波王玲芝金康边翊
申请(专利权)人:中机精密成形产业技术研究院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