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地震数据识别火成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4132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地震勘探叠后反射波数据处理解释技术领域火成岩识别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地震数据识别火成岩的方法。利用声波测井上的a值的数值结构特征开展大套地层层位解释,利用解释出的大套地层层位作为地面反射地震数据求取a值的计算时窗,以声波测井上求取的a值作为初始值,利用正向滤波生成粘弹性合成地震记录,并不断更新a值使得粘弹性合成地震记录波形逼近井旁地震数据道,利用更新后的测井上的a值去标定地震数据求取的a值得到最佳a值。利用最佳a值开展叠后反向滤波处理,突出火成岩与围岩在地震波形与幅值上的差异性,达到识别火成岩的目的。解决现有技术中利用地震数据识别火成岩过程中面临的精度不高的问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地震数据识别火成岩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地震勘探叠后反射波数据处理解释
火成岩识别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地震数据识别火成岩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火成岩作为三大岩石之一,在国内外含油气盆地广泛发育。火成岩岩性岩相复杂、期次多、平面非均质性大、纵横向岩性变化快、岩石物理特征复杂,而火成岩发育与储层关系复杂,火成岩发育区砂岩储层准确预测成为制约油气开发的一个重要瓶颈,严重影响了火成岩发育区油气田勘探和开发,亟需开展火成岩识别研究,落实火成岩空间展布规律,进一步提高钻井成功率。
[0003]在传统地震资料处理解释领域,多利用地震属性进行火成岩识别,但实际工作中从地震资料中提取的地震属性参数较多,多种地震属性之间存在信息冗余,甚至导致相互矛盾的尴尬境地。在地震波形与幅值特征方面,火成岩主频低,反射杂乱,与围岩具有一定差异。但由于常规处理方法在处理过程中未能有效区分火成岩与围岩,致使火成岩与围岩在地震剖面上的差异性减弱,不利于解释人员通过地震波形与幅值差异刻画火成岩边界。
[0004]地震波在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地震数据识别火成岩的方法,其特征是,首先利用声波测井上的a值的数值结构特征开展大套地层层位解释,然后利用解释出的大套地层层位作为地面反射地震数据求取a值的计算时窗,以声波测井上求取的a值作为初始值,利用正向滤波生成粘弹性合成地震记录,并不断更新a值使得粘弹性合成地震记录波形逼近井旁地震数据道,最后利用更新后的测井上的a值去标定地震数据求取的a值得到最佳a值。利用最佳a值可以开展叠后反向滤波处理,基于火成岩与围岩的吸收衰减性不同,突出火成岩与围岩在地震波形与幅值上的差异性,进而达到识别火成岩的目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地震数据识别火成岩的方法,其特征是,方法具体为:步骤一、对工区内声波测井数据利用谱比法求取初始a值;步骤二、利用步骤一获得的初始a值的数值结构特征开展大套地层层位解释,利用地层层位作为地面反射地震数据求取a的计算时窗,在计算时窗内采用谱比法求取地震数据的a值;步骤三、以步骤一获得的初始a值作为初始值,生成粘弹性合成地震记录,并不断调整a值,使得粘弹性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数据道互相关系数达到事先设定的阈值b;步骤四、利用调整后的a值标定步骤二获得的地震数据的a值,得到最佳a;步骤五、利用最佳a对叠后地震数据体开展反向滤波处理,突出火成岩与围岩在波形与幅值方面的差异性,在处理后的地震剖面上,利用波形与振幅差异,开展火成岩识别。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地震数据识别火成岩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一与步骤二中利用对数谱比法求取初始a值,是利用公式求取初始a,其中f是频率值,τ是时间深度,π=3.14,A1(f)是上覆地层的振幅值,A2(f)是当前地层的振幅值。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地震数据识别火成岩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二具体为:对步骤一求得的若干初始a值进行插值平滑得到a曲线,根据a曲线局部范围数值的变化情况进行大套地层层位解释,数值变化平缓的区域解释为一套地层,数值变化剧烈区域解释为另一套地层,依次类推将a曲线解释为若干套地层,总的地层数不大于6。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地震数据识别火成岩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四具体为:将步骤三获得的调整后的a值记为a
w
,将步骤二获得的地震数据的a记为a
s
,将a
w
与该时间深度点对应的a
s
逐一作相除运算获得校正系数对进行空间插值平滑并与a
s
相乘得到最佳a。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地震数据识别火成岩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五具体为:利用公式对地震数据进行反向滤波处理,其中s(t)代表地震数据幅值,S(ω)是地震数据的傅里叶变换结果,ω是角频率,t是时间深度,代表傅里叶逆变换,a是步骤四求取的吸收系数。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地震数据识别火成岩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三具体为:

对时窗在0.5s

1.2s内的浅层地震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得到地震数据的主频为D;利用已知的反射系数序列R(t)与主频为D的雷克子波r(t)通过褶积运算生成合成地震记录s(t),记为s(t)=R(t)*r(t),其中*代表褶积运算;

对生成的合成地震记录s(t),利用正向滤波公式生成粘弹性合成地震记录s
a
(t);其中S(ω)是合成地震记录s(t)的傅里叶变换,ω是圆频率,t是垂直单程走时,a是吸收系数,Re表示取实部运算,抽取井旁地震道记为w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兆胜张永清曾凡成邵明礼杨亮白连德李忠诚韩青林薛松赵玉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