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缝合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导线套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4012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免缝合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导线套装,用于心脏外科手术后安装临时起搏器时使用。一般情况下术后连续72h无需起博时,即可拔除临时起博导线,也可待患者病情稳定好转后再拔除起搏器导线,最长不超过一个月,如果不拔除该导线极易造成感染,甚至还需要进行清创手术。由于种种原因,起搏器导线一时无法拔除的情况仍时有发生,此时往往需要再次开胸手术,这样不仅增加病患的痛苦和负担,也是一个引起医患纠纷的隐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免缝合的情况下轻松的将起搏器导线连接在心脏外膜处,拔除起搏器导线时只需拉出插入导线左端的固定线就可轻松的将导线拉出体外,有效的解决了手术中起搏器导线不易拔除的问题。拔除的问题。拔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免缝合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导线套装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免缝合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导线套装,用于心脏外科手术后安装临时起搏器时使用。

技术介绍

[0002]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由一个脉冲发生器和与之相连的金属导线组成,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触及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
[0003]心脏直视手术后,经常会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心律紊乱等,此时安装心外膜临时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克服上述症状而产生的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在处理术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和早期改善血液动力学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术中放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及应用临时起搏器已被认为是心脏外科术后预防心律失常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有效方法。此外,对于心血管内科经静脉植入起搏器导线困难的,如经脉闭塞,三尖瓣闭锁,三尖瓣换瓣术后的、导线不能通过的、经静脉途径电极导线反复脱位等需要临时起搏治疗的情况,使用心外膜临时起搏治疗亦是其不可替代的方法。
[0004]目前,心脏外科开放手术时使用的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导线采用金属材质,是一根带缝合针的编织导丝线,如美国 Medtronic 公司单极激素电极 Capsure Epi

4965 和双极激素电极 Cap-sure Epi

496817。传统的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导线放置方法是将心外膜临时起搏器负电极导线直接缝合在右心室前壁无血管区心肌层,阳极电极导线直接缝合在右心室心外膜处,两极导线间距不小于2公分,根据有无出血等情况,采用无损伤线进行缝合固定、止血,测试参数满意且无膈肌刺激后,将该起搏器导线经肋缘下穿出与体表缝合固定后再连接在脉冲发生器上。一般情况下,术后连续72小时无需起博时,即可拔除临时起博导线,也可待患者病情稳定好转后再拔除起搏器导线,最长不超过一个月,如果不拔除该导线极易造成感染,甚至还需要进行清创手术。
[0005]在患者恢复后拔除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时,若不慎由各种原因导致临时起搏导线残留在体内,可能会刺激伤口不愈合,甚至造成局部感染等,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拔除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导线时只需剪断体表的固定缝线, 手持导线持续用力缓缓拔出既可。由于导线滞留位置特殊,以及在缝合时大多会产生心肌扭曲或缝合力较大,故拔除时可能会出现导线断裂、心律失常、心室内鼻出血,导致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因此,在拔除临时起搏器导线时应均匀用力,缓慢拔除,同时仔细观察患者的反映,拔除后24h内密切观察有无出血或心包填塞出现。由于种种原因,起搏器导线一时无法拔除的情况仍时有发生,此时往往需要再次开胸手术,这样不仅增加病患的痛苦和负担,也是一个引起医患纠纷的隐患。可见外科心外膜临时起搏器植入手术后最关键的一个步骤就是拔除心外膜临时起搏器电极导线,但是在拔除该起搏器导线时经常会遇到该导线与心脏外膜组织粘连或导线与心外膜
缝合较紧难以拔除的情况,这时如强行拉出导线极有可能导致心脏出血,危及患者生命,无奈又进行开胸止血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免缝合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导线套装,使用本专利技术时由于导线与心肌或心外膜之间无需缝合所以在拆除起搏器时可以轻松的将起搏导线拔除,这样有效的解决手术中缓缓用力却又无法拔除起搏器导线的问题,以及因用力牵拉导线可能出现的心脏出血危及患者生命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免缝合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导线套装,包括导线、固定线、导管组件,所述导线的中间主体部分是一根柔软且外表面涂有绝缘层的导电线,作为阳极导线使用的导线其导电线的绝缘层为红色,作为阴极导线使用的导线其导电线的绝缘层为黑色,所述导线的绝缘层外均制有白色尺寸刻度标线,所述导电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一根穿皮针,用于从皮下穿出,所述导电线的左端连接有一个单球架,所述单球架由镍钛记忆合金丝编织而成,所述单球架自然状态时呈椭圆形,所述单球架受导电线牵拉时可呈细长条状,所述单球架的左端连接有一根穿刺针,所述穿刺针左端连接有一个由镍钛记忆合金丝折合而成的膨胀环,所述膨胀环在不受外力时呈细长条状,膨胀环受外力时可以被撑开呈椭圆环状,上述单球架和膨胀环具有控制穿刺针在心肌或心外膜内窜动的作用;所述固定线的中间主体部分是一根细钢丝,与阳极导线配合使用时所述细钢丝外表涂有红色绝缘层,与阴极导线配合使用时所述细钢丝外表涂有黑色绝缘层,两种颜色的细钢丝表面均制有白色刻度线,所述细钢丝的右端连接有一根穿皮针,用于从皮下穿出,所述细钢丝的左端与一个双球架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双球架由镍钛记忆合金丝编织而成,所述双球架在不受外力时呈哑铃状,受外力牵拉时整个双球架可被拉长呈细长条状,当外力按压双球架右侧的小球使其变细变长时,其左侧的小球也会同时变细变长;所述导管组件的外部是一根导管,所述导管内穿有一根拉线,所述拉线从导管的两端穿出后各紧固连接有一个圆柱形的橡胶头,所述橡胶头的外径小于导管的内径,当把固定线右端的穿皮针扎入导管一侧的橡胶头后再牵拉导管另一侧的橡胶头即可把穿皮针从导管的另一侧引出。
[0008]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开胸后安装心外膜导线时,把导线最左端的膨胀环和穿刺针插入空心针内,再将空心针穿入并穿出心外膜或心肌,利用空心针的引导作用将膨胀环穿出心外膜或心肌之外,同时将穿刺针滞留在心外膜或心肌之内,用左手撑开膨胀环呈椭圆环状,再用右手将固定线左端的双球架压缩呈细长条状后穿入膨胀环,而后左右手放松,此时膨胀环正好夹在双球架的中部,在双球架和单球架的共同作用下使穿刺针无法窜动,这样穿刺针被就固定到心外膜或心肌上了;再将导线和固定线右端的穿皮针穿出人体腹部表皮,观察导线和固定线上的刻度线拉出人体内多余的导线和固定线将其固定在体表,最后将阳极导线和阴极导线右端的穿皮针与起搏器连接,这样就完成了起搏导线的安装。当需要拔除起搏器导线时,只需解除导线和固定线在体表的固定,而后从体外缓慢牵拉固定线,使双球架在受到牵拉力与膨胀环阻力的情况下把膨胀环撑开一点,同时双球架自身也被拉得瘦长一点,这样双球架就会轻松的从膨胀环中拉出并直至拔出体外,此时的导线左端由于失去了双球架约束,所以也可以被轻松的拔出体外。如果在一开始牵拉固定线时遇到阻
力,这时可利用导管组件上的橡胶头和拉线把固定线的右端的穿皮针引入并穿出导管,而后推动导管沿着固定线中部细钢丝的轨迹推入体内直至顶到双球架,这时在体外稍用力拉动细钢丝,在导管推力与细钢丝拉力的共同作用下双球架会逐步收缩变成细长条状,逐步从膨胀环内拉出同时进入导管内,之后可将双球架和导管一并拉出体外,最后再将失去双球架约束的导线拔出体外。
[000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使用本专利技术可以在免缝合的情况下轻松的将起搏器导线连接在心肌或心脏外膜处,由于导线与心肌或心脏外膜之间没有缝合,所以在拔除起搏器导线时阻力较小,只需拉出插入导线最左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免缝合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导线套装,其特征是:包括导线、固定线、导管组件,所述导线的中间主体部分是一根柔软且外表涂有绝缘层的导电线,所述导电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一根穿皮针,所述导电线的左端连接有一个单球架,所述单球架的左端连接有一根穿刺针,所述穿刺针左端连接有一个由镍钛记忆合金丝折合而成的膨胀环;所述固定线的中间主体部分是一根细钢丝,所述细钢丝的右端连接有一根穿皮针,所述细钢丝的左端与一个双球架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导管组件的外部是一根导管,所述导管内穿有一根拉线,所述拉线从导管的两端穿出后各紧固连接有一个圆柱形的橡胶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免缝合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导线套装,其特征是:所述导线作为阳极导线使用时其导电线的绝缘层为红色,作为阴极导线使用时其导电线的绝缘层为黑色,绝缘层外均有白色尺寸刻度标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免缝合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导线套装,其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菁吴灵敏潘湘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