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控温快速进针的火针装置,具体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手柄;护套;连接杆;导热杆;针头;加热组件,用于对导热杆进行加热;浮动环;导热油储存腔;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连接杆朝下移动,进而使针头穿出穿孔;释放组件,用于对连接杆进行限位,且浮动环朝上移动时,能够解除对连接杆移动的限制。实现针头快速穿出护套,并能够实现快速进针,另外由于进针是通过对针头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自行启动的,因此能够实现针头加热到预设程度后,针头同步进行进针操作,无需人为干涉,避免针头过热或针头温度未达标而产生影响火针治疗效果的问题产生,另外通过将针头收纳在护套内,这样减少针头外露对患者产生的恐惧感。这样减少针头外露对患者产生的恐惧感。这样减少针头外露对患者产生的恐惧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控温快速进针的火针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控温快速进针的火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火针,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早在《灵枢
·
官针》中就记:有“淬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伤寒论》中也论述了火针的适应证和不宜用火针医治的病候。《千金翼方》有“处疖痈疽,针惟令极热。”的论述。《针灸大成》中总结了明以前用火针治疗的经验,可以参考。
[0003]经检索,中国专利号CN113397968A中公开了一种火针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上针套、针具、加热组件、传动组件以及控制组件,控制组件接收外力通过传动组件传递至针具,通过控制组件能够对针具控制。通过针套隐藏火针,减轻患者恐惧感。穿刺点定位,然后操作控制组件,控制组件接收操作力,并将力通过传动组件传递至针具,使针具在针套内弹出,操作方便;在操作针具弹出前,能够通过加热组件对针具的针头进行加热。火针的弹出迅速,通过针套能够定位穴点,通过调节针套的位置能够预设刺入深度。通过传动组件的转动,使弹出的火针可迅速回收入针套,避免由于术者的操作技术参差导致火针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提高火针穿刺引流质量,提高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0004]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火针装置在弹出针具时,是需要人为来操作控制,即,当针头加热后,由工作人员操作来弹出针头,这种方式使得针头的加热温度无法较为精确的控制,或者说当针头加热温度达到预设范围后,无法及时弹出针头,使得可能产生针头过热或者针头未达到预设温度范围即被弹出,进而影响火针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控温快速进针的火针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火针装置加热温度无法较为精确的控制,或者说当针头加热温度达到预设范围后,无法及时弹出针头,使得可能产生针头过热或者针头未达到预设温度范围即被弹出,进而影响火针的治疗效果。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控温快速进针的火针装置,包括:
[0007]手柄,所述手柄轴向一端设有护套;
[0008]连接杆,同轴穿设于所述手柄,所述连接杆穿入手柄的一端同轴固接有导热杆,所述导热杆远离连接杆的一端同轴固接有针头,所述护套上开设有供导热杆自由通过的穿孔;
[0009]加热组件,用于对所述导热杆进行加热;
[0010]浮动环,设于所述手柄内,所述手柄内同轴开设有供浮动环卡合的滑动腔,所述浮动环与滑动腔构成滑动配合,且所述浮动环与滑动腔邻近护套的一侧内壁之间围成导热油
储存腔,所述导热油储存腔内储存有导热油,所述连接杆滑动配合地穿透浮动环;
[0011]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杆朝下移动,进而使所述针头穿出穿孔;
[0012]释放组件,用于对所述连接杆进行限位,且所述浮动环朝上移动时,能够解除对所述连接杆移动的限制。
[0013]如图1
‑
10所示,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加热组件对导热杆进行加热,进而能够对针头进行加热,加热时,导热杆的热量将传递至导热油储存腔的导热油中,进而对导热油进行同步加热,当针头加热至一定程度后,导热油体积膨胀并对浮动环产生朝上的推力,使得浮动环能够起到释放组件,进而使释放组件解除对连接杆的移动限制,进而使得驱动组件能够驱动连接杆朝下快速移动,从而实现针头快速穿出护套,并能够实现快速进针,另外由于进针是通过对针头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自行启动的,因此能够实现针头加热到预设程度后,针头同步进行进针操作,无需人为干涉,避免针头过热或针头温度未达标而产生影响火针治疗效果的问题产生,另外通过将针头收纳在护套内,这样减少针头外露对患者产生的恐惧感。
[0014]在另外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
[0015]电热丝,安装于所述手柄所开设的安装腔内;
[0016]温度检测模块,安装于所述手柄且用于检测导热杆的温度;
[0017]供电控制模块,通过缆线与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电热丝电性连接,且用于对所述电热丝进行供电。
[0018]采用上述方案后,通过供电控制模块对电热丝进行供电,进而使得电热丝通电产生热量,并对导热杆、针头进行加热,另外通过温度检测模块采集导热杆的温度,供电控制模块采集温度检测模块的信号,进而能够根据温度检测模块所反馈的温度数据值来进行对电热丝供电参数调节,从而能够使电热丝对导热杆加热温度进行调节,实现对针头的智能化加热控温。
[0019]在另外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0020]导磁环,固定套装于所述连接杆穿入滑动腔内的一端;
[0021]永磁铁,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动腔,且位于所述导磁环的下方,所述永磁铁对导磁环具有磁吸力。
[0022]采用上述方案后,通过永磁铁对导磁环产生磁吸力,进而使得导磁环能够带动连接杆快速朝下移动,以此使得针头快速穿出护套,进而实现针头的快速进针。
[0023]在另外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释放组件包括:
[0024]固定环,固定安装于所述滑动腔内,所述连接杆自由穿透固定环;
[0025]摆动臂,铰接于所述固定环且其长度方向两端分别穿出固定环两端,所述固定环端面上开设有供摆动臂摆动能自由通过的避空槽,所述摆动臂上端设有水平折弯的限位臂,所述连接杆上端部开设有环形卡槽,所述限位臂远离摆动臂的一端卡合于环形卡槽,所述摆动臂下端与浮动环的上端面抵触连接;
[0026]摆正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摆动臂自然状态成竖直状态。
[0027]采用上述方案后,当导热油受热后体积膨胀并能够持续推动浮动环朝上移动,浮动环朝上移动时,将对摆动臂的下端部产生作用力,使得摆动臂下端部朝手柄的径向内侧方向摆动,进而使得摆动臂的上端反向摆动,并使得限位臂脱离与环形卡槽的卡合状态,
即,接触对连接杆移动的限制,进而使得连接杆能够移动,从而能够进行进针操作,同时摆正单元能够驱动摆动臂自然状态下成竖直状态,使得限位臂能够卡合于环形卡槽内,并对连接杆产生移动限制,这样使得连接杆在导热杆加热过程中不会产生移动而避免针头误进针。
[0028]在另外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摆正单元包括:
[0029]止动环,固定套装于所述摆动臂上端部,且位于所述固定环上方;
[0030]摆正弹簧,套绕于所述摆动臂上,且其弹力方向两端分别弹性抵顶所述止动环、固定环。
[0031]采用上述方案后,当摆动臂沿与固定环的铰接处摆动时,同步使得摆正弹簧产生弹性弯曲,当浮动环下移复位后,摆正弹簧自身弹性弯曲恢复,并恢复成竖直状态,进而能够带动摆动臂摆动至竖直状态,实现摆动臂的复位摆动,以使得限位臂能够卡合于环形卡槽内。
[0032]在另外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杆上套绕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弹力方向两端分别弹性抵顶固定环、浮动环。
[0033]采用上述方案后,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控温快速进针的火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3),所述手柄(3)轴向一端设有护套(6);连接杆(2),同轴穿设于所述手柄(3),所述连接杆(2)穿入手柄(3)的一端同轴固接有导热杆(18),所述导热杆(18)远离连接杆(2)的一端同轴固接有针头(22),所述护套(6)上开设有供导热杆(18)自由通过的穿孔(21);加热组件,用于对所述导热杆(18)进行加热;浮动环(11),设于所述手柄(3)内,所述手柄(3)内同轴开设有供浮动环(11)卡合的滑动腔(7),所述浮动环(11)与滑动腔(7)构成滑动配合,且所述浮动环(11)与滑动腔(7)邻近护套(6)的一侧内壁之间围成导热油储存腔(12),所述导热油储存腔(12)内储存有导热油,所述连接杆(2)滑动配合地穿透浮动环(11);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杆(2)朝下移动,进而使所述针头(22)穿出穿孔(21);释放组件,用于对所述连接杆(2)进行限位,且所述浮动环(11)朝上移动时,能够解除对所述连接杆(2)移动的限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控温快速进针的火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电热丝(14),安装于所述手柄(3)所开设的安装腔(13)内;温度检测模块(32),安装于所述手柄(3)且用于检测导热杆(18)的温度;供电控制模块(33),通过缆线与所述温度检测模块(32)、电热丝(14)电性连接,且用于对所述电热丝(14)进行供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控温快速进针的火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导磁环(8),固定套装于所述连接杆(2)穿入滑动腔(7)内的一端;永磁铁(27),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动腔(7),且位于所述导磁环(8)的下方,所述永磁铁(27)对导磁环(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容超,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