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调器和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3967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1
本申请提供一种烹调器和烹饪器具。烹调器包括底壳、面板、测温组件和加热件,面板盖设在底壳上,并与底壳围成容置腔,测温组件和加热件均位于容置腔内;测温组件包括测温电路板和多个测温元件,多个测温元件间隔设置于测温电路板上;测温电路板上设置有走线,测温元件包括第一极和第二极,与同一个测温元件连接的走线包括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第一走线连接第一极,第二走线连接第二极,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均为非环形设置。本申请提供的烹调器,测温元件的安装稳定性和测温准确性较高。件的安装稳定性和测温准确性较高。件的安装稳定性和测温准确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0001]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0002]烹调器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厨具,烹调器包括电磁炉、电陶炉等,具有快速加热、安全方便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烹调器包括底壳、线圈盘和面板,线圈盘位于底壳的内部,面板位于底壳的顶部。工作时利用高频的电流通过线圈盘,从而产生无数封闭的磁场力,磁力线切割锅具产生无数小涡流,使放置在面板上的锅具发热。测量锅具的温度是烹调器进行火力调控以及产品保护的重要环节。
[0003]相关技术中,烹调器包括测温电路板和多个测温元件,多个测温元件通过公共走线与测温电路板电连接。
[0004]然而,测温组件的安装稳定性和测温准确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烹调器和烹饪器具,测温元件的安装稳定性和测温准确性较高。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烹调器,包括底壳、面板、测温组件和加热件,面板盖设在底壳上,并与底壳围成容置腔,测温组件和加热件均位于容置腔内;
[0007]测温组件包括测温电路板和多个测温元件,多个测温元件间隔设置于测温电路板上;
[0008]测温电路板上设置有走线,测温元件包括第一极和第二极,与同一个测温元件连接的走线包括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第一走线连接第一极,第二走线连接第二极,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均为非环形设置。
[0009]通过设置底壳、面板、测温组件和加热件,面板盖设在底壳上,并与底壳围成容置腔,测温组件和加热件均位于容置腔内。测温组件包括测温电路板和多个测温元件,多个测温元件间隔设置于测温电路板上,且测温电路板上设置有走线,测温元件包括第一极和第二极,与同一个测温元件连接的走线包括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第一走线连接第一极,第二走线连接第二极,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均为非环形设置。本申请中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均为非环形设置,相比较于相关技术中公共走线呈环形设置,在加热件工作时,加热件磁力线切割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产生的热量较小,测温元件测量的温度为面板的温度,测温准确性较高。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产生的热量较小,可以提高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的寿命,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不易损坏断裂,测温组件的安装稳定性较好。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烹调器,靠近测温元件的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均位于多个测温元件围成的区域内。
[0011]这样,有利于减小测温电路板的尺寸。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烹调器,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位于测温元件的相对两侧,靠近测温元件的一侧的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分别连接于测温元件的相对
两侧;
[0013]位于测温电路板和测温元件之间,连接于同一个测温元件的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走线路径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
[0014]这样,有利于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的布线设置,减小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的信号干扰,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减小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围成的区域面积。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烹调器,走线的走线路径包括若干个直线段,相邻两个直线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0016]这样,便于走线的加工制造和信号的传递。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烹调器,多个测温元件围成的区域为圆形区域,且至少部分数量的测温元件沿圆形区域的周向间隔分布;
[0018]加热件在测温电路板的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的中心,与圆形区域的中心重合。
[0019]这样,可以提高测温组件对面板温度检测的准确性,有效避免加热件的加热温度过高对面板和锅具造成损坏。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烹调器,多个测温元件包括第一测温元件和多个第二测温元件,多个第二测温元件围成圆形区域,第一测温元件位于圆形区域内。
[0021]通过设置第一测温元件和多个第二测温元件对面板的多个位置进行测温,可以提高面板温度控制的准确性。
[00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烹调器,第一测温元件为一个,第一测温元件位于圆形区域的中心;
[0023]或,第一测温元件为多个,其中一个第一测温元件位于圆形区域的中心,其余第一测温元件沿圆形区域的径向间隔分布。
[0024]第一测温元件为一个,第一测温元件数量较少,可以降低烹调器的生产成本。第一测温元件数量较多,可以提高面板温度控制的准确性。
[00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烹调器,第二测温元件在加热件的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靠近加热件的半径的中点。
[0026]这样,有利于避免加热件的加热温度过高对面板和锅具造成损坏。
[002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烹调器,测温电路板上设置有接插件,接插件位于多个测温元件围成的区域外,接插件通过走线与测温元件电连接。
[0028]通过设置接插件便于测温电路板与烹调器整体控制器的连接。
[002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烹调器,测温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部,多个测温元件一一对应地安装在多个安装部中。
[0030]这样,便于测温元件的对应安装,提高安装效率。
[003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烹调器,测温电路板上设置有散热孔,散热孔沿测温电路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测温电路板,散热孔与测温元件间隔设置。
[0032]这样,有利于对测温电路板进行散热,提高测温电路板的使用寿命,提高测温电路板的可靠性。
[003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烹调器,面板上开设有多个测温孔,测温孔的孔口朝向容置腔,多个测温元件一一对应地位于多个测温孔内;
[0034]测温孔为盲孔,测温元件的测温端抵接测温孔的孔底。
[0035]测温孔为盲孔,保证面板的防水密封性。测温元件的测温端抵接测温孔的孔底,可以提高测温的准确性,减小测温元件测得的温度与锅具的实际温度之间误差。
[003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烹调器,连接于同一个测温元件的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之间的间距为0.2

1mm;
[0037]和/或,相邻两个直线段之间的夹角不小于135
°

[0038]和/或,第一走线的宽度和第二走线的宽度均为0.15

1mm。
[0039]这样,有利于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的加工与信号传递,减少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之间的信号干扰,提高测温组件的安装稳定性和测温准确性。
[0040]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具和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烹调器,锅具位于烹调器的面板上。
[0041]通过设置锅具和烹调器,烹调器中测温元件的安装稳定性和测温准确性较高,这样,烹饪器具整体的温度控制精度较高,可靠性较高。
[0042]本申请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申请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100)、面板(200)、测温组件(300)和加热件(400),所述面板(200)盖设在所述底壳(100)上,并与所述底壳(100)围成容置腔(500),所述测温组件(300)和所述加热件(400)均位于所述容置腔(500)内;所述测温组件(300)包括测温电路板(310)和多个测温元件(320),多个所述测温元件(320)间隔设置于所述测温电路板(310)上;所述测温电路板(310)上设置有走线(330),所述测温元件(320)包括第一极(321)和第二极(322),与同一个所述测温元件(320)连接的走线(330)包括第一走线(331)和第二走线(332),所述第一走线(331)连接所述第一极(321),所述第二走线(332)连接所述第二极(322),所述第一走线(331)和所述第二走线(332)均为非环形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测温元件(320)的所述第一走线(331)和所述第二走线(332)均位于多个所述测温元件(320)围成的区域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321)和所述第二极(322)分别位于所述测温元件(320)的相对两侧,靠近所述测温元件(320)的一侧的所述第一走线(331)和所述第二走线(332)分别连接于所述测温元件(320)的相对两侧;位于所述测温电路板(310)和所述测温元件(320)之间,连接于同一个所述测温元件(320)的所述第一走线(331)和所述第二走线(332)走线路径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330)的走线路径包括若干个直线段(333),相邻两个所述直线段(333)之间的夹角为钝角。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测温元件(320)围成的区域为圆形区域,且至少部分数量的所述测温元件(320)沿所述圆形区域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加热件(400)在所述测温电路板(310)的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的中心,与所述圆形区域的中心重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测温元件(320)包括第一测温元件(323)和多个第二测温元件(324),多个所述第二测温元件(324)围成所述圆形区域,所述第一测温元件(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强李少春李建陈亨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