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荧光特性的光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3899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检测荧光特性的光学结构,属于荧光检测技术领域,包括主电路板,主电路板上依次设有壳体座和壳体盖,壳体座的上表面内嵌设有光源,光源的出射方向依次设有X方向准直透镜和分光镜,分光镜的一侧设有直角全反射三棱镜,直角全反射三棱镜的上方安装有Z方向聚焦透镜,Z方向聚焦透镜安装在调节座内,调节座位于直角全反射三棱镜上方,分光镜的另一侧依次设有滤光镜、Y方向聚焦透镜以及光电传感器,滤光镜和Y方向聚焦透镜呈同轴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光学结构,光波在X、Y以及Z方向传输过程中实现对目标的检测,利于光学结构的紧凑布局,易于实现小型化。易于实现小型化。易于实现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检测荧光特性的光学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检测荧光特性的光学结构,属于荧光检测


技术介绍

[0002]荧光免疫检测技术是目前生物医学检验中常用的一种检测技术,该技术是利用被分析物质在特定波长光的激发下会产生荧光的特性对其进行定性定量检测。该技术是以荧光测试卡为载体,测量光路、条码识别器和测试平台组合使用,具有高灵敏度、选择性强、需样品量少和方法简单等优点。
[0003]专利号CN201820322957.1公开了荧光免疫分析仪光学检测结构,光学检测器包括光源、第一平凸透镜、二色镜、第二平凸透镜、小孔光阑和硅光电池,光源发出的光经二色镜反射后,再经第一平凸透镜照射到试剂条,照射到的光一部分被吸收,另一部分经反射、第一平凸透镜、二色镜、第二平凸透镜和小孔光阑照射到硅光电池的光敏面上,硅光电池外接信号处理电路。
[0004]专利号CN202010256377.9公开了一种荧光检测光学系统,包括载物台、光路模块和调节机构,载物台用于放置待检测样本,载物台设置有检测通道;光路模块用于激发并检测待检测样本的荧光信号,光路模块内设置有检测光路,检测光路与检测通道连通。
[0005]上述专利公开的光学结构中,光源发出的光线、照射检测目标的光线、检测目标产生的荧光及反射光线,三者位于同一个平面内,当光源发出的光线沿X方向传输时,照射检测目标的光线、检测目标产生的荧光及反射光线均沿Y方向传输,使得Y方向的光路长,Y方向的光路结构复杂,不利于光学结构紧凑布局,难以实现结构的小型化设计。
[0006]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检测荧光特性的光学结构,光波在X、Y以及Z方向传输过程中实现对目标的检测,利于光学结构的紧凑布局,易于实现小型化。
[0008]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检测荧光特性的光学结构,包括主电路板,主电路板上依次设有壳体座和壳体盖,壳体座的上表面内嵌设有光源,光源的出射方向依次设有X方向准直透镜和分光镜;
[0010]分光镜的一侧设有直角全反射三棱镜,直角全反射三棱镜的上方安装有Z方向聚焦透镜,Z方向聚焦透镜安装在调节座内,调节座位于直角全反射三棱镜上方;
[0011]分光镜的另一侧依次设有滤光镜、Y方向聚焦透镜以及光电传感器,滤光镜和Y方向聚焦透镜呈同轴设置。
[0012]一种优化方案,壳体盖与壳体座通过螺钉固定。
[0013]进一步地,分光镜与经过X方向准直透镜准直后的光束呈一定夹角设置。
[0014]进一步地,光源的主体外部依次套设有光源套和光源箍,光源通过光源箍嵌设在壳体座的上表面内。
[0015]进一步地,所述光源远离X方向准直透镜的一端设有光源电路板,光源电路板嵌设在壳体座的上表面内;光源电路板与光源和主电路板进行电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X方向准直透镜安装在X方向准直透镜座内,X方向准直透镜座嵌设在壳体座的上表面内。
[0017]进一步地,所述直角全反射三棱镜通过三棱镜座进行安装。
[0018]进一步地,所述的滤光镜和Y方向聚焦透镜安装在Y方向聚焦透镜座内,Y方向聚焦透镜座嵌设在壳体座的上表面内。
[0019]进一步地,所述光电传感器远离Y方向聚焦透镜的端面上设有传感器电路板,光电传感器和传感器电路板均嵌设在壳体座的上表面内。
[0020]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电路板与光电传感器和主电路板进行电连接。
[0021]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22]紫外线穿过X方向准直透镜后准直,准直后的光束经分光镜反射后延Y方向传播,随后打到直角全反射三棱镜反射后延Z方向传播,随后穿过Z方向聚焦透镜后打到检测目标,检测目标产生的荧光及反射光线返回并穿过Z方向聚焦透镜,随后打到直角全反射三棱镜上反射后延Y方向传播,随后打到分光镜上,返回光线中特定范围波长的光线穿过分光镜,随后延Y方向传播,随后打到滤光镜上、Y方向聚焦透镜上,然后聚焦到光电传感器上,光电传感器产生的电信号传输至主电路板内处理;
[0023]本技术提供的光学结构,光波在X、Y以及Z方向传输过程中实现对目标的检测,缩短Y方向的光路,利于光学结构的紧凑布局,易于实现小型化。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7]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0028]图4是图1中C处的放大图;
[0029]图5是本技术的光路走向示意图;
[0030]图中,1

主电路板,2

光源电路板,3

光源,4

光源套,5

光源箍,6

X方向准直透镜,7

X方向准直透镜座,8

分光镜,9

直角全反射三棱镜,10

三棱镜座,11

Z方向聚焦透镜,12

调节座,13

滤光镜,14

Y方向聚焦透镜,15

Y方向聚焦透镜座,16

光电传感器,17

传感器电路板,18

壳体座,19

壳体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2]如图1

图5共同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检测荧光特性的光学结构,包括主电路板1,主电路板1上依次设有壳体座18和壳体盖19,壳体盖19与壳体座18通过螺钉固定。
[0033]所述壳体座18的上表面内嵌设有光源3,光源3的出射方向依次设有X方向准直透镜6和分光镜8,分光镜8与经过X方向准直透镜6准直后的光束呈一定夹角设置。
[0034]分光镜8的一侧设有直角全反射三棱镜9,直角全反射三棱镜9的上方安装有Z方向聚焦透镜11。
[0035]分光镜8的另一侧依次设有滤光镜13、Y方向聚焦透镜14以及光电传感器16,滤光镜13和Y方向聚焦透镜14呈同轴设置。
[0036]所述光源3的主体外部依次套设有光源套4和光源箍5,光源套4和光源箍5起到定位光源3的作用,同时光源套4还起到聚光的功能,提高光源3的辅助度;光源3通过光源箍5嵌设在壳体座18的上表面内。
[0037]所述光源3远离X方向准直透镜6的一端设有光源电路板2,光源电路板2嵌设在壳体座18的上表面内。
[0038]光源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检测荧光特性的光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电路板(1),主电路板(1)上依次设有壳体座(18)和壳体盖(19),壳体座(18)的上表面内嵌设有光源(3),光源(3)的出射方向依次设有X方向准直透镜(6)和分光镜(8);分光镜(8)的一侧设有直角全反射三棱镜(9),直角全反射三棱镜(9)的上方安装有Z方向聚焦透镜(11),Z方向聚焦透镜(11)安装在调节座(12)内,调节座(12)位于直角全反射三棱镜(9)上方;分光镜(8)的另一侧依次设有滤光镜(13)、Y方向聚焦透镜(14)以及光电传感器(16),滤光镜(13)和Y方向聚焦透镜(14)呈同轴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荧光特性的光学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盖(19)与壳体座(18)通过螺钉固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荧光特性的光学结构,其特征在于:分光镜(8)与经过X方向准直透镜(6)准直后的光束呈一定夹角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荧光特性的光学结构,其特征在于:光源(3)的主体外部依次套设有光源套(4)和光源箍(5),光源(3)通过光源箍(5)嵌设在壳体座(18)的上表面内。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荧光特性的光学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龙于兆祥孙志平曹景成夏凯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莱恩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