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管道置换修复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3719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水泥管道置换修复工艺,涉及一种水泥管道置换修复工艺,首先将金属管拉入水泥管中;然后将相邻金属管之间的接缝进行密封,同时将水泥管端部与金属管端部之间的间隙进行封堵,封堵时向水泥管与金属管之间的缝隙中插入注浆管和排气管;在金属管的两端顶部均预设出浆口;通过注浆管对金属管与水泥管之间的缝隙进行注浆,当金属管顶部的出浆口依次有浆液流出时,停止注浆;本发明专利技术先将水泥管道胀裂,同时引入金属管,不必拆除水泥管,施工工艺效率能够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在金属管与水泥管缝隙中进行注浆,不仅能够将金属管进行固定,还使水泥管与金属管同时承重,提高管线的承重能力。承重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泥管道置换修复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修复工艺
,特别是涉及一种水泥管道置换修复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越来越向大城市集中,这种聚集效应产生的很多超大规模城市。由于社会发展非常迅速,导致很多城市中的老旧小区人口极为密集。由于很多老旧小区的各种管道在设计时未能预估当前的承载能力,且由于多年的使用的老化,导致很多管道腐蚀严重且很容易堵塞,因此需要经常进行修复和维护。尤其是水泥管道的破裂垮塌,严重变形或错口,在修复时,通常都需要进行开挖,例如申请号为“201210401668.8”,名称为“一种柔性接口在预应力水泥管修漏和碰接中的应用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但是其开挖进行修复水泥管的方式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
[0003]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有一种杆式井内置换设备,能够将废旧管道进行胀裂,清理,然后引入新管,但是其清理过程仍然比较繁琐;并且将新管引入后,其仍需要对新管进行固定,整体的工作效率仍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泥管道置换修复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先将水泥管道胀裂,同时引入金属管,不必拆除水泥管,施工工艺效率能够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在金属管与水泥管缝隙中进行注浆,不仅能够将金属管进行固定,还使水泥管与金属管同时承重,提高管线的承重能力。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泥管道置换修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6]1)将金属管拉入水泥管中;
[0007]2)将相邻金属管之间的接缝进行密封,同时将水泥管端部与金属管端部之间的间隙进行封堵,封堵时向水泥管与金属管之间的缝隙中插入注浆管和排气管;
[0008]3)在金属管的两端顶部均预设出浆口;
[0009]4)通过注浆管对金属管与水泥管之间的缝隙进行注浆,当金属管顶部的出浆口依次有浆液流出时,停止注浆。
[0010]优选的,步骤2)中,水泥管下游端的中部也预设出浆口。
[0011]优选的,注浆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注浆:当下游端中部的出浆口有浆液流出时,停止注浆,封堵此出浆口,第一次注浆完成;
[0012]第二次注浆:在第一次注浆3.5h~4.5h后进行,当下游封堵端顶部的出浆口有浆液流出时,停止注浆,封堵此出浆口,第二次注浆完成;
[0013]第三次注浆:在第二次注浆3.5h~4.5h后进行,当上游封堵端顶部的出浆口有浆液流出时,停止注浆,注浆完成。
[0014]优选的,第一次注浆的浆液总量在理论注浆量的40%~50%。
[0015]优选的,步骤3)中,将油麻绳塞入水泥管与金属管的缝隙中进行封堵,金属管端部封堵的油麻绳的轴向封堵长度不小于30cm。
[0016]优选的,步骤3)中,向金属管内壁进行紫外光内衬固化处理,实现相邻金属管之间接缝的密封。
[0017]优选的,紫外光固化完成后,检查管道气密性。
[0018]优选的,步骤1)中,采用胀管器将金属管拉入水泥管中,拉入时,胀管器将水泥管道胀裂。
[0019]优选的,利用胀管器将金属管拉入水泥管后,静置使土层及水泥管自然恢复的时间不小于4h。
[0020]优选的,在步骤1)前,进行准备工作,对水泥管道中的有毒气体进行检测,并对水泥管道内部通风,再冲洗水泥管道内壁。
[0021]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22]1、本专利技术先将水泥管道胀裂,同时引入金属管,不必拆除水泥管,施工工艺效率能够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在金属管与水泥管缝隙中进行注浆,不仅能够将金属管进行固定,还能够将金属管、水泥管与周围土体进行结合,使水泥管与金属管同时承重,提高管线的承重能力;
[0023]2、本专利技术将金属管全部拉入后采用紫外光固化技术对金属管内壁进行处理,不仅能够对相邻金属管接缝处的间隙进行封堵,还能够延长金属管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泥管道置换修复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先将水泥管道胀裂,同时引入金属管,不必拆除水泥管,施工工艺效率能够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在金属管与水泥管缝隙中进行注浆,不仅能够将金属管进行固定,还使水泥管与金属管同时承重,提高管线的承重能力。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7]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水泥管道置换修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8]一、准备工作:施工人员下井前需对管线进行强制通风,直到管道内有害气体达到安全阈值以下时方可下井作业;针对原有管道破损导致管道内水流冲刷管外土体引起管外土体流失致使管外土体失稳或形成空洞的情况下,为避免二次垮塌风险,须在拉管作业前对垮塌处上方空洞位置周边土体采用管外钻孔注浆的方式对垮塌位置周边进行稳固,在垮塌及空洞位置引孔注浆,注浆孔间距2m,实际注浆量以现场发生为准,路面钻孔用原材料填充。
[0029]二、短管置换施工
[0030]1)将牵引机安装在井口处并进行固定,将牵引杆下放至水泥管中;
[0031]2)将新的金属管(通常为钢管)连接在牵引机的胀管器上,启动牵引机,胀管器将旧水泥管胀裂并挤入土层中,同时将新钢管拉入水泥管内;
[0032]3)如果需要连接多根钢管,则在前一节钢管的尾端至水泥管口时停止,将下一节钢管连接(可以采用点焊)完成后,重新启动牵引机,重复上述步骤直至金属管的首端自另一端的水泥管口露出1cm~3cm;
[0033]4)拆除胀管器、连接杆等。
[0034]三、金属管全部拉入水泥管内部后,对金属管内壁紫外光内衬固化,不仅能够对相邻金属管接缝处的间隙进行封堵,还能够延长金属管使用寿命,具体的紫外光内衬固化过程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对此,本实施例不进行赘述。
[0035]四、金属管壁注浆:由于本工艺是在旧水泥管道内套入一根金属管,新套入的金属管与旧水泥管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需在此间隙内注入一定的水泥浆,用来稳定新插入的金属管,并使新旧管道结合共同承压,提高金属管道承压能力。
[0036]注浆用材料及设备:
[0037]油麻:为密封材料;
[0038]D=20mm塑料管:注浆管;
[0039]D=20mm塑实管:排气管;
[0040]水泥、粉煤灰;
[0041]水;
[0042]搅拌机:将注浆材料按比例配制并搅拌均匀;
[0043]注浆泵:提供注浆压力;
[0044]输浆管:将水泥浆从搅拌机输入至注浆泵;
[0045]变径接头: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泥管道置换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金属管拉入水泥管中;2)将相邻金属管之间的接缝进行密封,同时将水泥管端部与金属管端部之间的间隙进行封堵,封堵时向水泥管与金属管之间的缝隙中插入注浆管和排气管;3)在金属管的两端顶部均预设出浆口;4)通过注浆管对金属管与水泥管之间的缝隙进行注浆,当金属管顶部的出浆口依次有浆液流出时,停止注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管道置换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水泥管下游端的中部也预设出浆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泥管道置换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注浆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注浆:当下游端中部的出浆口有浆液流出时,停止注浆,封堵此出浆口,第一次注浆完成;第二次注浆:在第一次注浆3.5h~4.5h后进行,当下游封堵端顶部的出浆口有浆液流出时,停止注浆,封堵此出浆口,第二次注浆完成;第三次注浆:在第二次注浆3.5h~4.5h后进行,当上游封堵端顶部的出浆口有浆液流出时,停止注浆,注浆完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泥管道置换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一次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志翔王勇张彦涛郭兴根张凤吉芮杰张深林曹小川聂丽艳何学斌宋娟娟魏朝辉王小亮柴建新任晓龙张云鹏古鹏飞赵守业刘帅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天元地理信息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