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管束清洗装置及清洗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3606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08
一种换热管束清洗装置及清洗方法,属于换热器维护技术领域。包括外壳(14),在外壳(14)内设置有用于向外壳(14)进行供水的供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换热管束(17)可自转的放置在外壳(14)内,在外壳(14)外部设置有与供水机构相连的轴向输入管路(7)和周向输入管路(15),轴向输入管路(7)进入外壳(14)内正对换热管束(17)的端部,周向输入管路(15)进入外壳(14)内沿轴向正对换热管束(17)的表面,在外壳(14)内的底部还设置有超声波清洗机构。通过本换热管束清洗装置及清洗方法,同时实现了对换热管束轴向和周向冲洗,同时通过设置超声波清洗机构,实现了换热管间缝隙内的除垢。现了换热管间缝隙内的除垢。现了换热管间缝隙内的除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管束清洗装置及清洗方法


[0001]一种换热管束清洗装置及清洗方法,属于换热器维护


技术介绍

[0002]大型管壳式换热器在我国许多工业领域应用广泛。换热器在使用过程中,污垢沉积物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传热表面上,出现结垢现象,污垢沉积物热阻较高,大大降低了传热速率;同时结垢减小了流通面积,介质流动阻力增大,能耗增加。污垢的存在影响装置整体的运行周期,严重地影响列管式换热器换热效果。而列管式换热器结垢会影响运行平稳率和产品产量,严重时会引起垢下腐蚀,甚至造成装置停车。据统计,我国每年由于换热器结垢而造成的损失高达100亿元以上。
[0003]在现有技术中,针对换热管束的除垢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通过人工或专门的冲洗设备,利用高压水对换热管束的内壁、外壁和换热管间的缝隙进行冲洗。因高压水冲洗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作业现场人员配备较多;清洗时现场油雾、水雾飞溅,高压水用量较大,并且换热管束直径较大,存在换热管间的缝隙冲洗不完全的问题。(2)利用专用的除垢装置,通过除垢装置中的刮板对换热管路进行除垢,如申请号为201010134038.X,申请日为:2010年3月29日,专利名称为“油田用换热管束链传动往复除垢装置”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如申请号为201520911899.2,申请日为:2015年11月16日,专利名称为“换热管束自动往复除垢装置”的中国技术专利等文件中公开的技术方案,这种除垢方式利用刮板实现除垢,不仅容易造成换热管束的损伤,并且对换热管束缝隙内的除垢效果依然有限。
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同时实现了对换热管束轴向和周向冲洗,同时通过设置超声波清洗机构,实现了换热管间缝隙内除垢的换热管束清洗装置及清洗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换热管束清洗装置,包括外壳,在外壳内设置有用于向外壳进行供水的供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换热管束可自转的放置在外壳内,在外壳外部设置有与供水机构相连的轴向输入管路和周向输入管路,轴向输入管路进入外壳内正对换热管束的端部,周向输入管路进入外壳内沿轴向正对换热管束的表面,在外壳内的底部还设置有超声波清洗机构。
[0006]优选的,在外壳的内部两端设置有用于驱动换热管束自转的驱动机构,换热管束放置在驱动机构表面。
[0007]优选的,驱动机构包括在外壳内部间隔设置的两条履带,在履带内设置有驱动履带转动的驱动电机。
[0008]优选的,超声波清洗机构包括内壳,在内壳内排布有多个超声波换能器,超声波换能器与外壳外部的变频器相连。
[0009]优选的,在外壳外部设置有与供水机构对接的进水管路,进水管路分别同时与轴
向输入管路和周向输入管路对接。
[0010]优选的,周向输入管路在外壳的外部沿外壳的长度布置,在周向输入管路的表面并排设置有多个与周向输入管路连通的分支管路,分支管路进入外壳内部之后与一一对应的喷头对接,喷头的朝向换热管束。
[0011]优选的,在外壳其中一个端面的上部设置有溢流管,在溢流管的下方设置有泄放管路,在泄放管路中安装有泄放阀门。
[0012]优选的,还设置有干燥气管路,干燥气管路与进水管路连通,在干燥气管路上安装有干燥气阀门。
[0013]一种换热管束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水源除垢阶段,供水机构通过轴向输入管路和周向输入管路向外壳内供入水源,水源经过轴向输入管路对换热管束的轴向进行冲洗,同时水源经过周向输入管路对自转的换热管束的表面进行冲洗;步骤b,超声波除垢阶段,降低供水机构的供水压力,通过轴向输入管路和周向输入管路向外壳注水,达到预定水位后停止注水并开启超声波清洗机构,对换热管束进行超声波清洗;步骤c,冲洗阶段;通过轴向输入管路和周向输入管路向外壳再次注水,并以相同的流量排水,将外壳内的固相污垢与油相污垢冲洗出外壳。
[0014]优选的,在步骤c之后还包括干燥阶段:外部供水机构停止供水,并开启干燥气阀门,高温空气经轴向输入管路和周向输入管路进入外壳,对换热管束进行干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本换热管束清洗装置及清洗方法,同时实现了对换热管束轴向和周向冲洗,同时通过设置超声波清洗机构,实现了换热管间缝隙内的除垢。
[0016]2、通过设置干燥气管路,在除垢之后在轴向风与周向风的共同作用下实现换热管束与清洗箱体的脱水干燥。
[0017]3、通过本换热管束清洗装置及清洗方法,对传统的高压水射流冲洗进行改进,并实现了清洗污水的集中处理;加入了超声波清洗清洗方式,对管间的顽固油污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提高清洗效率,提升工作现场的安全性。
[0018]4、在本换热管束清洗装置及清洗方法中,通过水源射流与超声波清洗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粘附程度的污垢进行针对性清洗,高压冲洗去除表面附着的较易去除的油污;超声波清洗去除换热管束靠近中心位置的换热管间隙冲洗不完全的油污和粘附性较强的重度油污;且两种清洗过程均在清洗箱体内进行,清洗后的含油污水可统一处理,作业现场干净整洁,符合节能降耗的意愿。
附图说明
[0019]图1~2为换热管束清洗装置轴测图。
[0020]图3为换热管束清洗装置正视图。
[0021]图4为图3俯视图。
[0022]图5为图3左视图。
[0023]图6为图3中A

A向剖视图。
[0024]图7为图3中B

B向剖视图。
[0025]图8为图5中C

C向剖视图。
[0026]图9为图5中D

D向剖视图。
[0027]其中:1、轴向控制阀门2、周向控制阀门3、干燥气阀门4、干燥气管路5、进水管路6、驱动电源7、轴向输入管路8、变频器9、泄放管路10、泄放阀门11、溢流管12、辅助冲洗器13、外壳开口14、外壳15、周向输入管路16、喷头17、换热管束18、履带19、驱动电机20、超声波换能器21、内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图1~9是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9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9]如图1~2所示,一种换热管束清洗装置,包括外壳14,在外壳14的顶面中部开设有外壳开口13,外壳开口13沿外壳14的长度方向布置。在外壳14的左侧设置有输入管路,输入管路包括进水管路5和干燥气管路4,进水管路5和干燥气管路4汇于一处后分别引出轴向输入管路7和周向输入管路15。
[0030]在其中干燥气管路4中安装有干燥气阀门3,在周向输入管路15中安装有周向控制阀门2,在轴向输入管路7中安装有轴向控制阀门1。在外壳14的外部设置有与进水管路5对接的供水机构(图中未画出),供水机构包括缓冲罐,在缓冲罐内设置有冲洗水,缓冲罐的出口与水泵的入口相连,水泵的出口用过管路与进水管路5对接,并在水泵与进水管路5之间的管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管束清洗装置,包括外壳(14),在外壳(14)内设置有用于向外壳(14)进行供水的供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换热管束(17)可自转的放置在外壳(14)内,在外壳(14)外部设置有与供水机构相连的轴向输入管路(7)和周向输入管路(15),轴向输入管路(7)进入外壳(14)内正对换热管束(17)的端部,周向输入管路(15)进入外壳(14)内沿轴向正对换热管束(17)的表面,在外壳(14)内的底部还设置有超声波清洗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束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外壳(14)的内部两端设置有用于驱动换热管束(17)自转的驱动机构,换热管束(17)放置在驱动机构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管束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包括在外壳(14)内部间隔设置的两条履带(18),在履带(18)内设置有驱动履带(18)转动的驱动电机(1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束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超声波清洗机构包括内壳(21),在内壳(21)内排布有多个超声波换能器(20),超声波换能器(20)与外壳(14)外部的变频器(8)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束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外壳(14)外部设置有与供水机构对接的进水管路(5),进水管路(5)分别同时与轴向输入管路(7)和周向输入管路(15)对接。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换热管束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周向输入管路(15)在外壳(14)的外部沿外壳(14)的长度布置,在周向输入管路(15)的表面并排设置有多个与周向输入管路(15)连通的分支管路,分支管路进入外壳(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军郭颖陈恒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