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力切割式胆囊结石切碎装置,涉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解决现有碎石装置的结构较为复杂、结石不易固定的技术不足,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外筒体内通过复位弹簧活动连接有内置杆,内置杆上端设有拉力手柄机构,钢丝网组设于内置杆下端,上端经内置杆与拉力手柄机构的动作端连接,外筒体和内置杆上设有伸出定位机构,用于克服复位弹簧的弹力控制内置杆下移定位,以使钢丝网组经外筒体底部伸出。非使用状态下,内置杆在复位弹簧作用下上移复位,以使钢丝网组收回到外筒体内。本实用新以手动拉伸的方式驱使钢丝网组收缩以达成碎石目的,利用外筒体收纳钢丝网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大块结石更易固定,碎石效率高、效果好。效果好。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拉力切割式胆囊结石切碎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拉力切割式胆囊结石切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胆囊结石治疗方法概括起来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就手术治疗来说,目前主要的方法有胆囊切除和手术取石。手术取石是在开腹或腹腔镜下,从胆囊中取出结石的方法,其手术过程可概述为切口、放入取物袋、将胆结石放入取物袋、取出。对于微小结石来说,上述取石方法可行性高,然而结石尺寸较大就会导致取出困难,操作不便且耗时费力,需要将取物袋拖至切口处并用钳子把结石一点点钳碎后再随取物袋拿出,此过程中,要操作不慎容易捅破取物袋把碎石掉回腹腔,增加异物遗留的风险和腹腔感染的机率。取石时,结石需经腹腔镜肚脐处切口取出,而此切口通常在一厘米左右,若结石直径超过一厘米则取出困难,如果增大切口尺寸又与微创技术目的相悖,增加患者痛苦。
[0003]目前,也有针对较大结石的碎石装置,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620973529.6,名称为:一种胆囊碎石装置的现有技术;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通过钻头的方法将结石粉碎,然而该中装置存在着结构较复杂、结石不易固定的技术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碎石装置的结构较为复杂、结石不易固定的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拉力切割式胆囊结石切碎装置。
[0005]为解决本技术所提出的技术不足,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拉力切割式胆囊结石切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0006]外筒体,其内通过复位弹簧活动连接有一可上下移动的内置杆;
[0007]拉力手柄机构,固设于所述内置杆的上端并处于所述外筒体的上方;
[0008]钢丝网组,活动设于内置杆的底部,上端经内置杆与所述拉力手柄机构的动作端连接,用于在拉力手柄的拉动下收缩以将放置于其内部的胆囊结石切碎;
[0009]伸出定位机构,设于外筒体和内置杆上,用于克服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控制内置杆下移定位,以使所述的钢丝网组经外筒体底部伸出;
[0010]非使用状态下,内置杆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上移复位,以使钢丝网组收回到外筒体内。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伸出定位机构包括有:
[0012]弹片槽,对应设于所述内置杆的两侧;
[0013]定位弹片,活动设于所述的弹片槽内,其下端与弹片槽活动铰接,上端通过定位弹簧与弹片槽弹性连接,常态下设于其上部的卡接部可在所述定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内置杆外摆动伸出;
[0014]定位槽,对应贯穿地开设于所述的外筒体上,用于在内置杆克服所述复位弹簧的
弹力下移到位时、对应卡接摆动伸出的所述定位弹片的卡接部,以控制内置杆下移定位。
[0015]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弹片的上端设有位于所述卡接部后侧上部的限位挡片,常态下所述的限位挡片在所述定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活动抵接在所述弹片槽的内壁上,用于防止定位弹片的上部脱离弹片槽。
[0016]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有:
[0017]竖直导向结构,设于所述的外筒体和内置杆上,用于限定内置杆的竖直上下移动,以保证所述定位弹片的卡接部可以对应弹性卡接到所述的定位槽内。
[0018]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有:
[0019]防脱结构,设于所述的外筒体和内置杆上,用于防止内置杆脱离外筒体。
[0020]进一步的,所述的防脱结构包括有:
[0021]锁紧螺纹,设于所述外筒体的上端;
[0022]锁紧套,活动套接在所述的内置杆上,其内设有限位腔,通过所述的锁紧螺纹与外筒体螺纹连接;
[0023]限位挡环,固设于内置杆上并活动处于所述的限位腔内,用于在锁紧套螺纹固定连接在外筒体上时,限位内置杆的上下位移极限。
[0024]进一步的,所述内置杆的底部设有:
[0025]顶绞头,其底端均布有若干向外凸出的顶绞牙瓣,所述顶绞牙瓣可在所述内置杆下移定位时经所述外筒体底部伸出,用于在所述钢丝网组收缩过程中顶住胆囊结石顶部以辅助碎石。
[0026]进一步的,所述的钢丝网组包括至少三根的钢丝,所述钢丝的底端固定连接、顶端活动穿过所述的内置杆与所述拉力手柄的动作端固定连接,以使钢丝网组外露在内置杆外的下部构成球状网兜结构。
[0027]进一步的,所述的拉力手柄机构包括有:
[0028]手柄座,可拆卸地固定套接在所述内置杆的上部;
[0029]拉力手柄,活动铰接在所述的手柄座上,其上设有位于内置杆上部外侧的手柄部,以及可伸至内置杆竖向轴线处、并与所述钢丝网组的上端连接的摆臂;
[0030]手柄复位弹簧,弹性连接在所述的手柄部与手柄座之间,用于在常态下自动弹性驱使手柄部向外张开,并驱使所述的摆臂向下摆动以将钢丝网组撑开。
[0031]非使用状态下,内置杆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在外筒体内上移复位,从而带动其下端的钢丝网组收回到外筒体内,起到收纳并保护钢丝网组的作用。
[0032]手术操作时,先在患者腹部指定位置切开一个微创切口,在腹腔镜协助下通过手术镊子等夹具将取物袋经切口置入到胆囊处,而后通过手术刀划开胆囊,使用镊子等工具取出小结石直接置入取物袋,对于大直径的结石则使用本技术装置进行碎石。需要碎石时,先将装置底端经切口深入到取物袋开口处,向下按压拉力手柄机构或者内置杆使其克服复位弹簧的弹力整体下移,下移到位后伸出定位机构起作用以将内置杆定位,从而控制钢丝网组伸出到外筒体底部外并处于取物网中。随后,医生可在取物袋内将胆囊结石用镊子等夹具拨动或夹取到钢丝网组内,然后通过手动按压拉力手柄机构的方式向上拉动钢丝网组,从而在内置杆底部的限位作用下利用收缩的钢丝网组切碎结石。切碎后的结石碎屑落入取物袋中,抽出本技术装置后,即可顺利地将盛装结石碎屑的取物袋经腹腔镜
肚脐处切口取出。
[003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拉力手柄机构以手动拉伸的方式驱使钢丝网组收缩以达成碎石目的,并利用外筒体容置内置杆和钢丝网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成本及故障率低。利用钢丝网组收纳大块结石,结石更容易固定,提高了碎石效率及效果。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技术内置杆上移复位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本技术内置杆下移定位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3为本技术内置杆上移复位状态下的下部结构剖视图;
[0037]图4为本技术内置杆上移复位状态下的中部结构剖视图;
[0038]图5为本技术拉力手柄机构与内置杆连接处的结构剖视图;
[0039]图6为本技术内置杆下移定位状态下的下部结构剖视图;
[0040]图7为本技术内置杆下移定位状态下的中部结构剖视图;
[0041]图8为本技术中部结构剖视图。
[0042]图中:1.外筒体,11.网组口,12.定位槽,13.竖向滑道,14.锁紧螺纹,2.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拉力切割式胆囊结石切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筒体,其内通过复位弹簧活动连接有一可上下移动的内置杆;拉力手柄机构,固设于所述内置杆的上端并处于所述外筒体的上方;钢丝网组,活动设于内置杆的底部,上端经内置杆与所述拉力手柄机构的动作端连接,用于在拉力手柄的拉动下收缩以将放置于其内部的胆囊结石切碎;伸出定位机构,设于外筒体和内置杆上,用于克服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控制内置杆下移定位,以使所述的钢丝网组经外筒体底部伸出;非使用状态下,内置杆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上移复位,以使钢丝网组收回到外筒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力切割式胆囊结石切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出定位机构包括有:弹片槽,对应设于所述内置杆的两侧;定位弹片,活动设于所述的弹片槽内,其下端与弹片槽活动铰接,上端通过定位弹簧与弹片槽弹性连接,常态下设于其上部的卡接部可在所述定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内置杆外摆动伸出;定位槽,对应贯穿地开设于所述的外筒体上,用于在内置杆克服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下移到位时、对应卡接摆动伸出的所述定位弹片的卡接部,以控制内置杆下移定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力切割式胆囊结石切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弹片的上端设有位于所述卡接部后侧上部的限位挡片,常态下所述的限位挡片在所述定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活动抵接在所述弹片槽的内壁上,用于防止定位弹片的上部脱离弹片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力切割式胆囊结石切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有:竖直导向结构,设于所述的外筒体和内置杆上,用于限定内置杆的竖直上下移动,以保证所述定位弹片的卡接部可以对应弹性卡接到所述的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庆腾,张仁杰,刘嘉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