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盆底康复训练探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3302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5 1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盆底康复训练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盆底康复训练探头,包括上部模块,上部模块右侧设有下部模块,上部模块和下部模块之间通过中部连接模块相连通,中部连接模块左侧与上部模块右侧安装连接,中部连接模块右侧与下部模块左侧安装连接,上部模块上设有可以膨胀的气囊,下部模块内设有用于给上部模块提供气体的吹气模块,吹气模块包括气泵和压力传感器,下部模块内设有用于控制吹气模块的功能主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效果:体积更小,使用方便。便。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盆底康复训练探头


[0001]本技术属于盆底康复训练的
,具体涉及一种盆底康复训练探头。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盆底肌训练装置主要使用电刺激训练以及震动训练刺激,就是直接利用震动马达的震动功能对盆底肌进行训练,或者使用电极放电,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对盆底肌进行刺激,促使盆底肌收缩;
[0003]盆底肌肉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直接对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产生影响,从而维持脏器的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现有技术中存在多种对盆底肌进行训练以提高肌张力的装置。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人们发现,使用气囊膨胀对盆底肌进行压迫,继而促使盆底肌收缩,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锻炼方式,而现有的利用气囊膨胀对盆底肌进行刺激的装置缺很少。如专利CN202022887595.0中,公开了一种可调节阻抗力妇科盆底肌锻炼器,其中使用到了气囊膨胀对盆底肌进行锻炼,但是该装置也存在许多问题:
[0004]1.该装置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以及使用;
[0005]2.该装置的整体结构较为复杂,且都暴露在表面,容易滋生细菌;
[0006]3.无法监控气囊收到挤压后气压发生变化,所以无法后续进行数据反馈或评估。
[0007]为解决这些问题,这里提出一种改进的训练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盆底康复训练探头,用以解决现有技术装置体积较大,无法随身携带的问题。
[000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br/>[0010]一种盆底康复训练探头,包括上部模块,上部模块右侧设有下部模块,上部模块和下部模块之间通过中部连接模块相连通,中部连接模块左侧与上部模块右侧安装连接,中部连接模块右侧与下部模块左侧安装连接,上部模块上设有可以膨胀的气囊,下部模块内设有用于给上部模块提供气体的吹气模块,吹气模块包括气泵和压力传感器,下部模块内设有用于控制吹气模块的功能主板。
[0011]进一步的,上部模块包括下支架和上支架,下支架和上支架上下对应,下支架和上支架共同组成一个空腔体,下支架和上支架共同组成的空腔体的外侧套设有气囊,气囊的形状和大小与下支架和上支架共同组成的空腔体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下支架和上支架上都设有通孔,下支架和上支架共同组成的空腔体与气囊相连通。
[0012]进一步的,中部连接模块包括支架盖,支架盖左端的形状与气囊右端形状相适配,支架盖内部设有硅胶塞,硅胶塞外侧为圆柱形结构,硅胶塞内设有左右贯通的通孔。
[0013]进一步的,下部模块包括上盖和后盖,上盖和后盖上下对应,上盖和后盖上下组成中空的腔体结构,上盖和后盖组成的腔体结构左侧与支架盖外侧形状相适配。
[0014]进一步的,吹气模块包括气泵,气泵上设有电磁阀气泵连接管,电磁阀气泵连接管
另一端连通设有电磁阀,电磁阀另一端连通设有三通管电磁阀连接管,三通管电磁阀连接管另一端连通设有三通管,三通管一路连通设有压力传感器与三通间管道,三通管另一路连通设有三通管气囊连接管,三通管气囊连接管左端与支架盖右端相连通。
[0015]进一步的,功能主板上设有按钮开关,按钮开关上设有与按钮开关配合的按钮,功能主板上设有充电指示灯,充电指示灯上设有与充电指示灯配合的导光柱,按钮、导光柱都贯穿上盖、后盖,与外表面平齐,功能主板上设有磁铁和气泵传感器。
[0016]进一步的,功能主板上设有充电针,充电针贯穿上盖、后盖,与外表面平齐,功能主板底部设有电池,功能主板与电池电连接,功能主板与磁铁、压力传感器、气泵电连接,功能主板上设有蓝牙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
[001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1.通过将气泵和压力传感器以及其他管道集中布置,形成整体的吹气模块,节约了空间,缩小了整个装置的整体体积,更加方便操作人员手持或者携带;
[0019]2.将整个吹气模块放置在上盖和后盖组成的空腔内,让吹气模块避免和外界的空气进行接触,同时避免与操作人员的手进行直接接触,保证了吹气模块部分的干净整洁,防止滋生细菌;
[0020]3.通过设置功能主板,功能主板上安装有蓝牙模块,压力传感器读取数据后传到功能主板处理后在通过蓝牙传输到APP后进行数据反馈或评估,让锻炼更人性化。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上部模块的爆炸图;
[0023]图3为中部连接模块的爆炸图;
[0024]图4为吹气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下部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功能主板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功能主板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图1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中涉及到的附图标记有:
[0030]1.上部模块,2.中部连接模块,3.下部模块,4.气囊,5.下支架,6.上支架,7.硅胶塞,8.支架盖,9.上盖,10.吹气模块,11.后盖,12.电磁阀气泵连接管,13.气泵,14.压力传感器,15.电磁阀,16.压力传感器与三通间管道,17.三通管电磁阀连接管,18.三通管,19.三通管气囊连接管,20.功能主板,21.磁铁,22.按钮,23.导光柱,24.电池,25.按钮开关,26.充电指示灯,27.气泵传感器,28.充电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32]实施例一
[0033]如图1

8所示,一种盆底康复训练探头,包括:上部模块1,上部模块1右侧安装有下
部模块3,上部模块1内设置有下支架5和上支架6,下支架5和上支架6上下相互呼应,下支架5和上支架6共同组成一个空腔体,外侧安装有气囊4,空腔体作为支撑气囊4的内壳,内壳与气囊4相连通。
[0034]上部模块1和下部模块3之间通过中部连接模块2相连通,中部连接模块2内设置有支架盖8,支架盖8内部安装有硅胶塞7,通过使用硅胶塞7,让支架盖8在连接上下两部分的时候拥有更好的密封性能,能够保证气囊4内的气体不会漏气。
[0035]下部模块3内设置有上盖9和后盖11,上盖9和后盖11上下相互呼应,上盖9和后盖11上下组成中空的腔体结构,上盖9和后盖11组成的结构与人体的手握的大小相适配,方便操作人员使用,上盖9和后盖11形成了外壳结构,将其他的结构放置在外壳内部,简化了外侧的结构,让整个装置外观看起来更加的简洁,同时方便使用。上盖9和后盖11形成的外壳结构表面光滑,而且密封严密,方便清洗,使用过后可以及时的清理,防止滋生细菌。
[0036]中部连接模块2左侧与上部模块1右侧安装连接,下部模块3内安装有用于给上部模块1提供气体的吹气模块10,吹气模块10内设置有气泵13,气泵13上安装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盆底康复训练探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模块(1),上部模块(1)右侧设有下部模块(3),上部模块(1)和下部模块(3)之间通过中部连接模块(2)相连通,上部模块(1)上套设有可以膨胀的气囊(4),下部模块(3)内设有用于给上部模块(1)提供气体的吹气模块(10),吹气模块(10)吹出的空气通过连接模块(2)和上部模块(1)组成的通路进入气囊(4),吹气模块(10)包括用于吹出气体的气泵(13)和安装在气泵(13)气路上的压力传感器(14),下部模块(3)内设有用于控制吹气模块(10)的功能主板(20),功能主板(20)与吹气模块(10)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盆底康复训练探头,其特征在于:上部模块(1)包括下支架(5)和上支架(6),下支架(5)和上支架(6)上下对应,下支架(5)和上支架(6)共同组成一个空腔体,下支架(5)和上支架(6)共同组成的空腔体的外侧套设有气囊(4),气囊(4)的形状和大小与下支架(5)和上支架(6)共同组成的空腔体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下支架(5)和上支架(6)上都设有通孔,下支架(5)和上支架(6)共同组成的空腔体与气囊(4)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盆底康复训练探头,其特征在于:中部连接模块(2)包括支架盖(8),支架盖(8)左端的形状与气囊(4)右端形状相适配,支架盖(8)内部设有硅胶塞(7),硅胶塞(7)外侧为圆柱形结构,硅胶塞(7)内设有左右贯通的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盆底康复训练探头,其特征在于:下部模块(3)包括上盖(9)和后盖(11),上盖(9)和后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德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众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