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痰辅助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3291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5 19:47
一种吸痰辅助用具,包括从外向内依次连接的外接口部、牙垫部和咽弯曲部,所述牙垫部为伸缩管结构,外接口部的外边缘设有一圈凸出的翼缘,以防止吞咽和插入过深;咽弯曲部为一弯曲向下的管状结构,将咽弯曲部靠近患者舌部的一侧称为下壁,将咽弯曲部靠近患者上颚的一侧称为上壁;所述上壁采用气囊制成,下壁采用硬质材料制成;上壁通过气管连接手动充气球囊,手动充气球囊位于患者口腔外,上壁膨胀时可顶贴患者上颚粘膜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上臂采用气囊,膨胀后顶到咽喉壁可以缓解患者恶心呕吐的不适感,防止误吸,同时可以防止插口咽通气管时损伤上颚的皮肤,增加患者的配合度。且可调节长短,增加该装置的适用性,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节。情况进行调节。情况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痰辅助用具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吸痰辅助用具。

技术介绍

[0002]口咽通气道,又称口咽通气管,是一种非气管导管性无创性通气管道,能防止舌后坠,迅速开放气道,获得有效的通气。口咽通气道通常由橡胶或塑料制成,亦可用金属或其他弹性材料制成,临床常用的口咽通气道,为一椭圆形空心塑料管。其存在的问题是:(1)现有普通的口咽通气道的长度不可调节,在应用前常需要为患者准备多种规格,然后测量选择合适的规格(例如80mm、90mm、100mm),准备工作繁琐,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2)现有普通的口咽通气道的质地较硬,插入口咽通气道时,口咽通气道的上壁可能会戳伤口咽部软组织,造成患者抵触不配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吸痰辅助用具。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痰辅助用具,包括从外向内依次连接的外接口部、牙垫部和咽弯曲部,所述牙垫部为伸缩管结构,伸缩管结构包括第一管和套接在第一管上的第二管,第一管的外端与外接口部相连,第一管的壁面上设有定位凸点;第二管的内端与咽弯曲部相连,第二管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定位孔,定位凸点与定位孔配合卡接以限制第一管和第二管的相对位置;外接口部的外边缘设有一圈凸出的翼缘,以防止吞咽和插入过深;
[0005]所述咽弯曲部为一弯曲向下的管状结构,将咽弯曲部靠近患者舌部的一侧称为下壁,将咽弯曲部靠近患者上颚的一侧称为上壁;所述上壁采用气囊制成,下壁采用硬质材料制成;上壁通过气管连接手动充气球囊,手动充气球囊位于患者口腔外;上壁充气膨胀后,在上壁和下壁之间形成一个供吸痰管通过的通道。进一步,所述下壁的底面倾斜向下设置,以下压患者舌部便于所述吸痰辅助用具插入。
[0006]进一步,所述气管的内端与所述上壁连通,气管设置于牙垫部的上侧,气管的外端向外延伸与手动充气球囊相连。
[0007]进一步,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为5个,其孔径为0.8mm。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09](1)本技术的长度可调节,不需要准备多种规格,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适合院外急救工作。
[0010](2)本技术的上壁是软质气囊,下壁是硬质材质;插入口咽通气道时,下壁起到类似压舌板的作用,插入后再通过气囊充气,将上壁顶起,不会伤到上颚软组织,操作损伤较小。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中可伸缩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6]参照附图,一种吸痰辅助用具,包括从外向内依次连接的外接口部1、牙垫部2和咽弯曲部3,所述牙垫部2为伸缩管结构,伸缩管结构包括第一管21和套接在第一管21上的第二管22,第一管21的外端与外接口部1相连,第一管的壁面上设有定位凸点23;第二管的内端与咽弯曲部相连,第二管22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定位孔24,定位凸点23与定位孔24配合卡接以限制第一管21和第二管22的相对位置;外接口部1的外边缘设有一圈凸出的翼缘11,以防止吞咽和插入过深;
[0017]所述咽弯曲部3为一弯曲向下的管状结构,将咽弯曲部3靠近患者舌部的一侧称为下壁31,将咽弯曲部靠近患者上颚的一侧称为上壁32;所述上壁32采用气囊制成,下壁31采用硬质材料制成;上壁通过气管4连接手动充气球囊5,手动充气球囊5位于患者口腔外,上壁32膨胀时可顶贴患者上颚粘膜表面,从而在上壁32和下壁31之间形成一个通道便于吸痰管通过。所述下壁31的底面倾斜向下设置,以下压患者舌部便于所述吸痰辅助用具插入。
[0018]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管的内端与所述上壁连通,气管设置于牙垫部的上侧,气管的外端向外延伸与手动充气球囊相连。
[0019]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为5个,其孔径为0.8mm。
[0020]采用置入后再充气的吸痰辅助用具,解决目前吸痰辅助装置置入困难同时导致口腔上部损伤的问题,上臂采用气囊,膨胀后顶到咽喉壁可以缓解患者恶心呕吐的不适感,防止误吸,增加患者的配合度。可调节长短,可以增加该装置的适用性,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节。
[0021]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技术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痰辅助用具,包括从外向内依次连接的外接口部、牙垫部和咽弯曲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牙垫部为伸缩管结构,伸缩管结构包括第一管和套接在第一管上的第二管,第一管的外端与外接口部相连,第一管的壁面上设有定位凸点;第二管的内端与咽弯曲部相连,第二管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定位孔,定位凸点与定位孔配合卡接以限制第一管和第二管的相对位置;外接口部的外边缘设有一圈凸出的翼缘,以防止吞咽和插入过深;所述咽弯曲部为一弯曲向下的管状结构,将咽弯曲部靠近患者舌部的一侧称为下壁,将咽弯曲部靠近患者上颚的一侧称为上壁;所述上壁采用气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