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机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3173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室内机和空调器,所述室内机包括机壳和风道侧板,所述机壳具有出风口,所述风道侧板活动连接于所述机壳且位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风道侧板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可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风道侧板遮挡所述出风口的下部,以在所述出风口的上部形成朝向前上方的第一风道,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风道侧板遮挡所述出风口的上部,以在所述出风口的下部形成朝向前下方的第二风道,在所述第三位置,所述风道侧板处于所述出风口的中部,以将所述出风口分隔成朝向前上方的第三风道和朝向前下方的第四风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室内机可同时兼顾制冷效果和制热效果,保证了室内温度变化均匀,提高了换热效率。热效率。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室内机和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空调挂机通常采用单风道出风结构,出风口通常设在挂机前下侧或前上侧,冷气流和热气流均从一个出风口吹出,仅依靠导风板对出风气流方向进行调整,在竖直方向的送风范围较小。由于冷空气和热空气密度的不同,室内冷空气往地面下沉,热空气往房顶上浮,空调挂机无论是上出风还是下出风的单风道结构,均无法同时兼顾夏季制冷和冬季制热的换热效率,容易出现房间内温度分布不均的问题,影响用户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可以使室内温度均匀变化的室内机。
[0005]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室内机的空调器。
[0006]本技术实施例的室内机包括机壳和风道侧板,所述机壳具有出风口,所述风道侧板活动连接于所述机壳且位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风道侧板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可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风道侧板遮挡所述出风口的下部,以在所述出风口的上部形成朝向前上方的第一风道,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风道侧板遮挡所述出风口的上部,以在所述出风口的下部形成朝向前下方的第二风道,在所述第三位置,所述风道侧板处于所述出风口的中部,以将所述出风口分隔成朝向前上方的第三风道和朝向前下方的第四风道。
[0007]本技术实施例的室内机通过设置可活动的风道侧板,可以对出风的方向进行适应性调节,实现了针对用户制冷和制热的不同需求进行送风,同时兼顾制冷效果和制热效果,保证了室内温度变化均匀,提高了换热效率和用户体验。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侧板通过第一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机壳上,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所述风道侧板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中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风道侧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机壳内的蜗舌相接,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风道侧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机壳的顶板相接,在所述第三位置,所述风道侧板的第二端位于所述顶板和所述蜗舌之间。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侧板的横截面形状为弧形,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风道侧板的第二端搭接在所述蜗舌上,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风道侧板与所述机壳的顶板相切。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蜗舌的第一端与所述机壳的前侧板相接,所述蜗舌的第二端朝向所述机壳的后侧板延伸,所述风道侧板的第二端与所述蜗舌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10

15mm。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道的横截面积沿出风方向逐渐增大。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道的横截面积沿出风方向先增加后减小。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还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机壳上,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所述第三风道和所述第四风道的至少一者内,所述导风板用于引导气流流向不同方向。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设在所述出风口的下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导风板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导风板的上端与所述风道侧板的第一端相接,所述导风板的下端与所述机壳的前侧板相接,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二风道内,在所述第三位置,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第四风道内。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通过第二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机壳上,所述第二转轴设在所述导风板的中部,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二风道的中部。
[0016]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室内机。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室内机的风道侧板在第一位置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室内机的风道侧板在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室内机的风道侧板在第三位置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
[0021]1、机壳;11、第一风道;12、第二风道;13、第三风道;14、第四风道;2、风道侧板;21、第一转轴;3、导风板;31、第二转轴;4、蜗舌。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本技术实施例的室内机包括机壳1和风道侧板2,机壳1上设有出风口,可以向外输送冷风或者热风,出风口的位置可以设在机壳1的上方或者下方,只要可以向前侧送风即可。
[0024]风道侧板2活动连接于机壳1且位于出风口处,风道侧板2与机壳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滑动连接、铰接等,由此,使得风道侧板2可以通过改变位置对室内机的出风方向进行调节。
[0025]在一示例中,风道侧板2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可活动,如图1所示,当风道侧板2处于第一位置时,风道侧板2遮挡出风口的下部,以在出风口的上部形成朝向前上方的第一风道11,此时,风道侧板2构成第一风道11下壁的一部分。
[0026]如图2所示,当风道侧板2处于第二位置时,风道侧板2遮挡出风口的上部,以在出风口的下部形成朝向前下方的第二风道12,此时,风道侧板2构成第二风道12上壁的一部分。
[0027]如图3所示,当风道侧板2处于第三位置时,风道侧板2处于出风口的中部,以将出风口分隔成朝向前上方的第三风道13和朝向前下方的第四风道14,此时风道侧板2的上表面构成第三风道13的下壁,风道侧板2下表面构成第四风道14的上壁。
[0028]当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为了避免冷风直吹用户,可以将风道侧板2调整至第一位
置,冷气流通过第一风道11向前上方吹出,冷气流吹出后再逐渐下沉,可以使得室内整体温度变化更加均匀。当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可以将风道侧板2调整至第二位置,热气流通过第二风道12向前下方吹出,可以直吹用户帮助用户取暖,并且热空气逐渐上升,同样可以使得室内的温度变化更加均匀,此外,当风道侧板2处于第二位置时,还可以作为室内机的外观面呈现。
[0029]当空调处于通风模式时,为了快速通风,可以将风道侧板2调整至第三位置,此时气流可以同时通过第三风道13和第四风道14吹出,从而提高送风效率,此外,如果用户需要冷风直吹,也可以在在制冷模式下将风道侧板2调整至第三位置。
[0030]本技术实施例的室内机通过设置可活动的风道侧板2,可以对出风的方向进行适应性调节,实现了针对用户制冷和制热的不同需求进行送风,同时兼顾制冷效果和制热效果,保证了室内温度变化均匀,提高了换热效率和用户体验。
[0031]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侧板2通过第一转轴21可转动地安装在机壳1上,第一转轴21安装在风道侧板2的第一端,第一转轴21与风道侧板2之间可以通过键连接,第一转轴21也可以与风道侧板2一体形成,且第一转轴21位于出风口的中部。...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具有出风口;风道侧板,所述风道侧板活动连接于所述机壳且位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风道侧板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可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风道侧板遮挡所述出风口的下部,以在所述出风口的上部形成朝向前上方的第一风道,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风道侧板遮挡所述出风口的上部,以在所述出风口的下部形成朝向前下方的第二风道,在所述第三位置,所述风道侧板处于所述出风口的中部,以将所述出风口分隔成朝向前上方的第三风道和朝向前下方的第四风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侧板通过第一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机壳上,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所述风道侧板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中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风道侧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机壳内的蜗舌相接,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风道侧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机壳的顶板相接,在所述第三位置,所述风道侧板的第二端位于所述顶板和所述蜗舌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侧板的横截面形状为弧形,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风道侧板的第二端搭接在所述蜗舌上,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风道侧板与所述机壳的顶板相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舌的第一端与所述机壳的前侧板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旺吴俊鸿彭光前李树云黄鑫曹禛
申请(专利权)人: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