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冰箱检测人体接近后唤醒屏幕的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3152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冰箱检测人体接近后唤醒屏幕的电路。一种冰箱检测人体接近后唤醒屏幕的电路,包括冰箱门,冰箱门内设有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路板上设有主控芯片、通信芯片、毫米波雷达,所述的主控芯片的1号引脚分别连接电阻一的一端、电容一的一端、按键一的一端,电阻一的另一端连接+5V电压,电容一的另一端连接公共地一,按键一的另一端连接公共地一,主控芯片的2号引脚分别连接电阻二的一端、电容二的一端、按键二的一端,电阻二的另一端连接+5V电压。同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冰箱可以检测人体接近,并且接受到人体接近的信号后唤醒屏幕,使屏幕亮起。使屏幕亮起。使屏幕亮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冰箱检测人体接近后唤醒屏幕的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路
,具体地说是一种冰箱检测人体接近后唤醒屏幕的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家用冰箱的冰箱门上会有一个屏幕向客户显示信息,并且屏幕上还设置有按键,确保使用者可以通过触碰按键的方式设置所需的功能。具体使用过程中,如果屏幕一直亮着,会浪费电能,产生更多的碳排放。如果长时间无人使用屏幕,可以将屏幕设置成休眠模式。因此,需要一种唤醒屏幕的方式。目前,大多是通过使用者按下按键的方式,来唤醒屏幕,让屏幕亮起来。
[0003]但是,当使用者在厨房做饭时,手上会接触食物,此时如果需要查看冰箱屏幕上显示的信息时,手不宜直接触碰按键,为使用者的操作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冰箱检测人体接近后唤醒屏幕的电路。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冰箱检测人体接近后唤醒屏幕的电路,包括冰箱门,冰箱门内设有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路板上设有主控芯片、通信芯片、毫米波雷达,所述的主控芯片的1号引脚分别连接电阻一的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冰箱检测人体接近后唤醒屏幕的电路,包括冰箱门,冰箱门内设有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路板上设有主控芯片(U1)、通信芯片(U2)、毫米波雷达(U3),所述的主控芯片(U1)的1号引脚分别连接电阻一(R1)的一端、电容一(C1)的一端、按键一(PB1)的一端,电阻一(R1)的另一端连接+5V电压,电容一(C1)的另一端连接公共地一(GND),按键一(PB1)的另一端连接公共地一(GND),主控芯片(U1)的2号引脚分别连接电阻二(R2)的一端、电容二(C2)的一端、按键二(PB2)的一端,电阻二(R2)的另一端连接+5V电压,电容二(C2)的另一端连接公共地一(GND),按键二(PB2)的另一端连接公共地一(GND),主控芯片(U1)的3号引脚分别连接电阻三(R3)的一端、电容三(C3)的一端、按键三(PB3)的一端,电阻三(R3)的另一端连接+5V电压,电容三(C3)的另一端连接公共地一(GND),按键三(PB3)的另一端连接公共地一(GND),主控芯片(U1)的4号引脚分别连接电阻四(R4)的一端、电容四(C4)的一端、按键四(PB4)的一端,电阻四(R4)的另一端连接+5V电压,电容四(C4)的另一端连接公共地一(GND),按键四(PB4)的另一端连接公共地一(GND),主控芯片(U1)的5号引脚连接电阻十一(R11)的一端,电阻十一(R1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一(Q1)的基极,三极管一(Q1)的发射极连接公共地一(GND),三极管一(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十(R10)的 一端,电阻十(R10)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一(LED1)的阴极,发光二极管一(LED1)的阳极连接+5V电压,主控芯片(U1)的6号引脚连接毫米波雷达(U3)的3号端口,主控芯片(U1)的7号引脚连接毫米波雷达(U3)的4号端口,主控芯片(U1)的8号引脚连接电阻十三(R13)的一端,电阻十三(R1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二(Q2)的基极,三极管二(Q2)的发射极连接公共地一(GND),三极管二(Q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十二(R12)的一端,电阻十二(R12)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二(LED2)的阴极,发光二极管二(LED2)的阳极连接+5V电压,主控芯片(U1)的9号引脚连接电阻十五(R15)的一端,电阻十五(R15)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三(Q3)的基极,三极管三(Q3)的发射极连接公共地一(GND),三极管三(Q3)的集电极连接电阻十四(R14)的一端,电阻十四(R14)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三(LED3)的阴极,发光二极管三(LED3)的阳极连接+5V电压,主控芯片(U1)的10号引脚连接公共地一(GND),主控芯片(U1)的12号引脚连接电阻十七(R17)的一端,电阻十七(R17)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四(Q4)的基极,三极管四(Q4)的发射极连接公共地一(GND),三极管四(Q4)的集电极连接电阻十六(R16)的一端,电阻十六(R16)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四(LED4)的阴极,发光二极管四(LED4)的阳极连接+5V电压,主控芯片(U1)的13号引脚连接电阻三十一(R31)的一端,主控芯片(U1)的14号引脚连接电阻三十(R30)的一端,主控芯片(U1)的15号引脚连接电阻十九(R19)的一端,电阻十九(R19)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五(Q5)的基极,三极管五(Q5)的发射极连接公共地一(GND),三极管五(Q5)的集电极连接电阻十八(R18)的一端,电阻十八(R18)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五(LED5)的阴极,发光二极管五(LED5)的阳极连接+5V电压,主控芯片(U1)的16号引脚连接电阻二十一(R21)的一端,电阻二十一(R2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六(Q6)的基极,三极管六(Q6)的发射极连接公共地一(GND),三极管六(Q6)的集电极连接电阻二十(R20)的一端,电阻二十(R20)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六(LED6)的阴极,发光二极管六(LED6)的阳极连接+5V电压,主控芯片(U1)的17号引脚连接公共地一(GND),主控芯片(U1)的18号引脚连接电阻二十三(R23)的一端,电阻二十三(R2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七(Q7)的基极,三极管七(Q7)的发射极连接公共地一(GND),三极管七(Q7)的集电极连接电阻二十二(R22)的一端,电阻二十二(R22)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七(LED7)的阴极,发光二极管七(LED7)的阳极连接+5V电压,主控芯
片(U1)的19号引脚连接电阻二十五(R25)的一端,电阻二十五(R25)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八(Q8)的基极,三极管八(Q8)的发射极连接公共地一(GND),三极管八(Q8)的集电极连接电阻二十四(R24)的一端,电阻二十四(R24)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八(LED8)的阴极,发光二极管八(LED8)的阳极连接+5V电压,主控芯片(U1)的20号引脚连接电阻二十七(R27)的一端,电阻二十七(R27)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九(Q9)的基极,三极管九(Q9)的发射极连接公共地一(GND),三极管九(Q9)的集电极连接电阻二十六(R26)的一端,电阻二十六(R26)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九(LED9)的阴极,发光二极管九(LED9)的阳极连接+5V电压,主控芯片(U1)的21号引脚连接电阻二十九(R29)的一端,电阻二十九(R29)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十(Q10)的基极,三极管十(Q10)的发射极连接公共地一(GND),三极管十(Q1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晓雨袁振周国武
申请(专利权)人:萨康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