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弯医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3072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弯医用装置,包括具备中间层的导管、控制手柄,其中控制手柄包括:套设在导管上的导管连接头、与导管连接头相连的转动块、套设在导管尾部的鲁尔接头、覆盖在导管上且两端分别连接转动块和鲁尔接头的第一导管槽、与第一导管槽拼接的第二导管槽、穿过第一导管槽且一端位于导管中间层的牵引丝、具备第一凹槽并与牵引丝另一端连接的牵引丝固定块、具备第二凹槽并与牵引丝固定块连接的传动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导管具有内衬管、中层骨架、外层管的径向多层结构;骨架具有编织结构,具备很好的支撑性;远端单弹簧圈,确保导管保持足够的刚性,具有良好的顺应性,转向灵活,易于通过迂曲血管。易于通过迂曲血管。易于通过迂曲血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弯医用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
,特别涉及一种可调弯医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介入医学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崭新技术,作为要介入人体内的医疗器械,对人体血管损伤和临床手术操作普及化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的介入导管基本按照人体血管分布形状或者人体结构来进行导管头部的定型加工,结合不同的形状、结构定制不同形状的导管来满足在迂回的血管内到达病变部位的需求。鉴于导管其他的使用要求,导管必须要有一定硬度以保证医生握住尾部操作时能在体内可以旋转或抽拉以便导管头部进入迂回的血管内。还要有足够的韧性以保证在血管的自然弯曲处能够随之弯曲,所以导管前端弯曲处要尽量符合人体血管的自然曲度。即使采用这些方法还是避免不了对血管壁的损伤,因为完全定型后的高分子材料或导管具有一定的刚性,在整个输送过程中由于弯曲定型对血管的扩张,容易造成对血管壁的损伤,甚至破裂,而且整个过程需要靠经验丰富的医生以经验做这些手术,否则导管或药物无法输送到病变部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弯医用装置,通过操控调弯手柄能够使得所述可调弯医用装置的远端即时形成不同的弯形,不同的弯形分别能够接近人体管腔不同位置处进而应用于血管内通路建设。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弯医用装置,包括:具有中间层导管、控制手柄,其中控制手柄包括:套设在导管上的导管连接头、与导管连接头相连的转动块、套设在导管尾部的鲁尔接头、覆盖在导管上且两端分别连接转动块和鲁尔接头的第一导管槽、与第一导管槽拼接的第二导管槽、穿过第一导管槽且一端位于导管中间层的牵引丝、具备第一凹槽并与牵引丝另一端连接的牵引丝固定块、具备第二凹槽并与牵引丝固定块连接的传动块、覆盖在第一导管槽上部的第一前外壳、覆盖在第一导管槽上部且与第一前外壳相接的第一后外壳、覆盖在第二导管槽下部的第二前外壳、覆盖在第二导管槽下部且与第二前外壳相接的第二后外壳。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0006]导管尺寸外径范围为2.03mm

2.7mm,内径范围为1.81mm

2.3mm,外层管的材质为尼龙、聚醚酰胺、聚氨酯,中间层的材质为不锈钢或镍钛合金,内层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
[0007]中间层包括显影标记,其材料为不透X射线的金、钽、铂铱合金、铂钨合金,显影标记为环状外形,壁厚0.02

0.15mm。显影标记通过机械压接、胶水粘接、钎焊、激光焊接等方式固定。
[0008]牵引丝为带有聚四氟乙烯涂层的不锈钢丝,直径为0.08

0.16mm,且牵引丝穿过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
[0009]第一导管槽设有第三凹槽,牵引丝固定块与传动块埋设在第三凹槽中。
[0010]本技术的优点:导管具有内衬管、中层骨架、外层管的径向多层结构。骨架具有编织结构,具备很好的支撑性;远端单弹簧圈,确保导管保持足够的刚性,具有良好的顺应性,转向灵活,易于通过迂曲血管。
[0011]外套管具有从近端到远端的轴向多段结构,依材料硬度顺序,分成若干不同节段,从近端到远端渐变;相邻两段外套管具有斜切接合部特征,形成更为平缓的自然过渡,导管整体的柔顺性和支撑性得到较好兼顾。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技术的分解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中的导管中间层的结构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中转动块与传动块配合运动前的状态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中转动块与传动块配合运动后的状态图;
[0017]图5为本技术中导管调弯前的状态图;
[0018]图6为本技术中导管调弯后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参照图1

4所示,本技术揭示一种可调弯医用装置的实施例,其包括:具有中间层的导管1、控制手柄2,其中控制手柄包括:套设在导管1上的导管连接头100、与导管连接头100相连的转动块200、套设在导管1尾部的鲁尔接头300、覆盖在导管1上且两端分别连接转动块200和鲁尔接头300的第一导管槽400、与第一导管槽400拼接的第二导管槽500、穿过第一导管槽400且一端位于导管1中间层的牵引丝600、具备第一凹槽701并与牵引丝另一端600连接的牵引丝固定块700、具备第二凹槽801并与牵引丝固定块700连接的传动块800、覆盖在第一导管槽400上部的第一前外壳10、覆盖在第一导管槽400上部且与第一前外壳10相接的第一后外壳20、覆盖在第二导管槽500下部且与第一前外壳10拼接的第二前外壳30、覆盖在第二导管槽500下部且与第一后外壳20拼接的第二后外壳40。
[0020]导管1尺寸外径范围为2.03mm

2.7mm,内径范围为1.81mm

2.3mm,外层管的材质为尼龙、聚醚酰胺、聚氨酯,中间层包括绕簧101、编织结构102,材质为不锈钢或镍钛合金,内层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
[0021]中间层还包括显影标记103,其材料为不透X射线的金、钽、铂铱合金、铂钨合金,显影标记103为环状外形,显影标记的壁厚0.02

0.15mm。显影标记103通过机械压接、胶水粘接、钎焊、激光焊接方式固定。
[0022]中间层还包括牵引丝600为带有聚四氟乙烯涂层的不锈钢丝,直径为0.08

0.16mm。
[0023]第一导管槽400设有第三凹槽401,牵引丝固定块700与传动块800埋设在第三凹槽401中。
[0024]鲁尔接头300安装在导管1的尾部,可用于连接其他导管。
[0025]在可调弯医用装置外部涂覆亲水涂层,经专用设备处理后,具有良好的润滑性,有效减小与血管内壁的滑动摩擦,降低损伤血管风险。
[0026]其中,由图3与图4的运动状态图可以看出,旋转块200内部有螺纹结构,可以与传动块800上部的齿状结构相配合,通过旋转转动块200带动传动块800向后滑动拉动牵引丝600完成导管前段的弯曲动作。
[0027]图5为导管1前段进行弯曲动作前导管1的状态图,此时,旋转块200未与传动块800进行配合运动;图6为导管1前段进行弯曲运动后导管1的状态图,此时,旋转块200与传动块800完成配合运动,根据配合运动的完成程度,导管1远端即时形成不同的弯形,不同的弯形分别能够接近人体腔体不同位置处,进而应用于血管内通道建设。
[0028]本技术的优点:导管具有内衬管、中层骨架、外层管的径向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弯医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具有中间层的导管(1)、控制手柄(2),其中控制手柄(2)包括:套设在导管上的导管连接头(100)、与导管连接头(100)相连的转动块(200)、套设在导管(1)尾部的鲁尔接头(300)、覆盖在导管(1)上且两端分别连接转动块(200)和鲁尔接头(300)的第一导管槽(400)、穿过第一导管槽(400)且一端位于导管(1)中间层的牵引丝(600)、具备第一凹槽(701)并与牵引丝(600)另一端连接的牵引丝固定块(700)、具备第二凹槽(801)并与牵引丝固定块(700)连接的传动块(800),其中转动块(200)与传动块(800)旋转配合,拉动牵引丝(600)完成导管(1)的弯曲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弯医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丝(600)为带有聚四氟乙烯涂层的不锈钢丝,直径为0.08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延君
申请(专利权)人:万漉医疗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