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通道多功能导尿管及导尿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1586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9
一种双通道多功能导尿管及导尿组件,包括由硬质材料制成的导尿管主体;导尿管主体上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各自独立贯通;第一通道包括第一入口端和第一出口端;在导尿管主体近端部,第一通道经过处设置有第一进口;第二通道包括第二入口端和第二出口端,第二入口端和第二出口端之间独立贯通;第二出口端相对于第一进口更靠近导尿管主体的端部。本申请中的双通道多功能导尿管及导尿组件能很好地很好地应用于导尿困难的患者,不仅具有双通道能清除膀胱内血肿,还可插入导丝并引导软管导尿管,能留置软管导尿管。双通道配合,尤其是尾端有Y型,不仅能注入流体,还可负压吸出膀胱血肿。可负压吸出膀胱血肿。可负压吸出膀胱血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通道多功能导尿管及导尿组件


[0001]本申请涉及适用于插入膀胱进行导尿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双通道多功能导尿管及导尿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由软性材料制成的导尿管,由于导尿管本身的弹性,使导尿操作过程中比较容易受到外力作用的影响,在常规或正常尿道使用时候还好,一旦在尿道受伤、出现尿道瘢痕以及手术后引起尿道原有结构发生变化时,软性材料制成的导尿管就不容易很快到位,不方便使用。
[0003]在人体尿道受伤、出现尿道瘢痕以及手术后引起尿道原有结构发生变化,普通导尿管导尿不成功时通常会使用由硬质材料制成的导尿管,如金属导尿管,由于其形态固定,不容易受到外力和形变的影响,比较方便在这样的复杂临床情况下使用。
[0004]由硬质材料制成的导尿管虽然能够在上述病情中实现导尿功能,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由硬质材料制成的导尿管无法长时间留置于人体尿道内,只适合一次导尿;由硬质材料制成的导尿管无法辅助软体导尿管引入膀胱以替换金属导尿;由硬质材料制成的导尿管的末端即最先插入膀胱的部位通常不是通孔,因此必须通过其上的侧孔才能实现导尿,侧孔通常位于导尿管壁上的一侧;因此在插入膀胱的过程中,导尿管末端已经到达时候并不会有尿流出,而是要等到侧孔也进入膀胱之后才会有尿导出,整个导尿略有延时,并不是导尿管的末端一进入膀胱就能将尿导出;由硬质材料制成的导尿管的侧孔离金属导尿管的顶部有一定的距离,金属导尿管进入膀胱不能及时反应导尿的效果;由于受伤尿道错位或畸形,侧孔过大容易拉伤尿道。
[0005]进一步地,通常是在人体尿道受伤、出现尿道瘢痕以及手术后引起尿道原有结构发生变化时候才使用硬质导尿管,这些时候往往会伴随膀胱内血肿等更复杂一点的临床状况,需对膀胱内血肿进行清除的时候往往还需要向膀胱内部冲水或其他清除药剂,方便清理,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导尿管通常只有一个通道,且该一个通道仅能用于一种液体通过,不能同时向膀胱内部注入液体,同时又借助该通道向外导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无法提供同时能向膀胱内注入液体又能同时进行导尿的尿管,而提出一种双通道多功能导尿管,不仅能实现导尿,还能在导尿的同时通过独立的通道向内注入液体,方便在导尿的同时进行膀胱内血肿等异物的清理和导出。
[0007]本申请中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通道多功能导尿管,包括由硬质材料制成的导尿管主体;导尿管主体上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各自独立贯通;第一通道包括第一入口端和第一出口端;在导尿管主体近端部,第一通道经过处设置有第一进口;第二通道包括第二入口端和第二出口端,第二入口端和第二出口端
之间独立贯通;第二出口端相对于第一进口更靠近导尿管主体的端部。
[0008]第二通道的第二入口端从导尿管主体的一侧向上延展或向侧向延展,与导尿管主体Y形交叉设置。
[0009]第二通道的第二出口端在导尿管主体上的开口方向与第一进口在导尿管主体上的开口方向相反。
[0010]第二通道的内径小于第一通道的内径;第一入口端为漏斗形口,第一入口端的末端孔径小于第一通道主体的内径。
[0011]第一通道所在的导尿管主体内壁上设置有第一通道引导槽;
[0012]第二通道所在的导尿管主体内壁上设置有第二通道引导槽。
[0013]导尿管主体的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道开关,通道开关用于控制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的导通状态。
[0014]导尿管主体的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的末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道覆盖帽,通道覆盖帽用于和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的末端固定连接;通道覆盖帽中心设置有通孔;通孔用于外部导丝或外部吸附装置的插入。
[0015]本申请中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一种导尿组件,包括上述的双通道多功能导尿管、导丝和柔性导尿管;导丝用于穿越双通道多功能导尿管中的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导丝用于将柔性导尿管引导到位。
[0016]所述导丝通过嵌入第一通道引导槽,插入第一通道;或所述导丝通过嵌入第二通道引导槽,插入第二通道。
[0017]在导尿管主体靠近第一通道的第一出口端附近设置有导丝操控部件,导丝操控部件和导丝连接,并控制导丝的运动。
[0018]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之一是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存在使得导尿管的流体通道从一个变成了两个,因此能实现更多的功能;第二通道中可以注入清洗用的药物、药水或清洗剂,在实现导尿的同时能进行膀胱内血肿的清除和清理;第二通道不仅可以注入流体,还提供了一个负压吸引的通道,在必要时候在该第二通道的一端连接上负压吸引装置就能将膀胱中的血肿或其他异物吸出。
[0019]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之二是第二通道的第二入口端从导尿管主体的一侧向上延展或向侧向延展,与导尿管主体Y形交叉设置,非常方便操作,外部清洗用的药物、药水或清洗剂导入的入口朝上方便操作,且和导尿管的尿液出口分离,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
[0020]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之三是,第二通道的第二出口端在导尿管主体上的开口方向与第一进口在导尿管主体上的开口方向相反,使得第二通道中的液体在膀胱中的出口与常规导尿通道的入口不会在进入的时刻就立即发生液体的混合,即通过第二通道进入膀胱的外部清洗用的药物、药水或清洗剂能更好地送达至要处理的血肿位置,且尽量避免了进入时候药物和尿液的混合,增强了清理的效果。
[0021]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之四是,第二通道的内径小于第一通道的内径;确保导尿通道出液的通量大于进入膀胱的量,确保清洗过程的安全可靠。
[0022]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之五是,第一通道所在的导
尿管主体内壁上设置有第一通道引导槽,方便导丝沿着引导槽设置,方便导丝的插入。
[0023]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之六是,第二通道所在的导尿管主体内壁上设置有第二通道引导槽,方便导丝沿着引导槽设置,方便导丝的插入,且提供了导丝插入位置的更多一种选择,可以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任意一个引导槽进行导丝插入操作。
[0024]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之七是第一通道的第一入口端为漏斗形口,非常方便导尿的操作,在插入导尿管的过程中可以起到引导的作用。
[0025]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之八是,导尿组件中的双通道多功能导尿管、导丝和柔性导尿管能互相配合使用,方便了柔性导管的插入,尤其是在一些柔性导尿管操作困难的环境下,这样的组件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0026]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之九是,所述导丝通过嵌入第一通道引导槽,插入第一通道;或所述导丝通过嵌入第二通道引导槽,插入第二通道;在导尿管主体靠近第一通道的第一出口端附近设置有导丝操控部件,导丝操控部件和导丝连接,并控制导丝的运动。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通道多功能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硬质材料制成的导尿管主体(100);导尿管主体(100)上设置有第一通道(110)和第二通道(120);第一通道(110)和第二通道(120)各自独立贯通;第一通道(110)包括第一入口端(111)和第一出口端(112);在导尿管主体(100)近端部,第一通道(110)经过处设置有第一进口(113);第二通道(120)包括第二入口端(121)和第二出口端(122),第二入口端(121)和第二出口端(122)之间独立贯通;第二出口端(122)相对于第一进口(113)更靠近导尿管主体(100)的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多功能导尿管,其特征在于,第二通道(120)的第二入口端(121)从导尿管主体(100)的一侧向上延展或向侧向延展,与导尿管主体(100)Y形交叉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多功能导尿管,其特征在于,第二通道(120)的第二出口端(122)在导尿管主体(100)上的开口方向与第一进口(113)在导尿管主体(100)上的开口方向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多功能导尿管,其特征在于,第二通道(120)的内径小于第一通道(110)的内径;第一入口端(111)为漏斗形口,第一入口端(111)的末端孔径小于第一通道(110)主体的内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多功能导尿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发维冯亮玉冯灵赖俊铭黄子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