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3024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分离器,包括支撑底座和分离机构;支撑底座:其上端均与分离外壳的外表面底端固定连接;分离机构:其包括挤压螺旋柱一、连接架、过滤桶、挤压螺旋柱二、出泥口、所述挤压螺旋柱二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分离外壳的内部,挤压螺旋柱二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挤压螺旋柱二,分离外壳的内弧面设有前后对称的连接架,两个连接架之间固定连接有一个过滤桶,过滤桶与分离外壳的中心轴线重合,该污泥分离器,先对污泥加入分离剂进行搅拌分离,在利用两个从大到小的挤压螺旋柱配合过滤桶进行挤压分离,随后再利用分离滤网对污水进行分离,大大的减少了分离不到位的情况发生,使分离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分离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分离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分离器


[0001]本技术涉及分离器
,具体为一种污泥分离器。

技术介绍

[0002]污泥处理是对污泥进行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的过程。污水处理程度越高,就会产生越多的污泥残余物需要加以处理,除非是利用土地处理或污水塘处理污水,否则一般的污水处理厂必须设有污泥处理设施,对现代化的污水处理厂而言,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已成为污水处理系统运行中最复杂且花费最高的一部分,在污泥处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将污泥和水进行分离,进而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污泥处理,现有的污泥分离器一部分为人员将污泥放入到分离箱内通过两个压板对污泥进行挤压,进而将水从污泥里面进行挤出,从而完成对污泥与水之间的分离,存在问题,分离机构单一,极其容易发生分离不到位的情况发生,不能够连续的进行挤压作业,影响分离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污泥分离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污泥分离器,先对污泥加入分离剂进行搅拌分离,在利用两个从大到小的挤压螺旋柱配合过滤桶进行挤压分离,随后再利用分离滤网对污水进行分离,大大的减少了分离不到位的情况发生,使分离效率显著提高,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泥分离器,包括支撑底座和分离机构;
[0005]支撑底座:其上端均与分离外壳的外表面底端固定连接;
[0006]分离机构:其包括挤压螺旋柱一、连接架、过滤桶、挤压螺旋柱二和出泥口,所述挤压螺旋柱一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分离外壳的内部,挤压螺旋柱一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挤压螺旋柱二,分离外壳的内弧面设有前后对称的连接架,两个连接架之间固定连接有一个过滤桶,过滤桶与分离外壳的中心轴线重合,分离外壳的右侧开设有出泥口,先对污泥加入分离剂进行搅拌分离,在利用两个从大到小的挤压螺旋柱配合过滤桶进行挤压分离,随后再利用分离滤网对污水进行分离,大大的减少了分离不到位的情况发生,使分离效率显著提高。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座的前侧面设置有控制开关组,控制开关组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实现了对电器的控制。
[0008]进一步的,所述分离机构还包括分离滤网、输水管和分离箱,所述分离箱设置于两个支撑底座之间底端,分离箱上端开设的进水孔内通过输水管与分离外壳外弧面下端开设的输水口相连通,输水管与过滤桶上下位置对应,分离箱的内壁左右两侧开设的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分离滤网,分离滤网的前侧中部设置有把手,分离箱的左侧下端开设的出水孔内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的中部串联有电磁阀二,电磁阀二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实现了对污泥的过滤分离。
[0009]进一步的,所述分离外壳的左端设置有电机一,电机一的输出轴与挤压螺旋柱一
的左端固定连接,电机一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实现了对污泥挤压分离的驱动。
[0010]进一步的,所述分离箱的前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两个左右位置对应的支柱一,支柱一的外弧面中部均固定套设有压片,压片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插柱,分离滤网的前侧面开设有左右位置对应的插槽,插柱均与前后相邻的插槽与插接,实现了对分离滤网的锁止。
[0011]进一步的,所述分离外壳的上端开设的进液孔内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上端设置有搅拌桶,搅拌桶下端开设的出液孔内通过连接管与进液孔相连通,连接管的中部串联有电磁阀一,搅拌桶的内弧面左右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一个支架,支架的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支柱二,支柱二的外弧面下端均设有均匀分布的搅拌片,搅拌片的内部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溢流孔,电磁阀一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实现了对污泥的初步搅拌分离。
[0012]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的中部上端设置有电机二,电机二的输出端与支柱二的顶端固定连接,电机二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实现了对污泥的初步搅拌分离的驱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污泥分离器,具有以下好处:
[0014]1、作业人员先将需要进行分离的污泥加入至搅拌桶的内部,随后在加入适量的分离剂,加入完毕后,通过控制开关组控制打开电机二运转,输出轴转动带动支柱二旋转,进而带动搅拌片旋转,将污泥与分离剂充分的进行搅拌,溢流孔可以不断地将污泥打碎加快对污泥的初步分离,初步分离完成后,人员通过控制开关组控制打开电磁阀一,使初步分离的污泥掉入至分离外壳的内部,与此同时通过控制开关组打开电机一运转,输出轴转动带动挤压螺旋柱一和挤压螺旋柱二旋转,对污泥进行挤压,通过过滤桶将污泥与水进行分离,随着污泥被输送至挤压螺旋柱二,挤压螺旋柱二和分离外壳之间的间距变得越来越小进而对污泥进行充分的挤压分离,分离出来的污泥源源不断的从出泥口排出,第二次分离出来的污泥通过连接管源源不断地流入至分离箱内的分离滤网上,对污泥再次进行分离,接着通过控制开关组控制打开电磁阀二,使分离出来的水通过出水管源源不断的流出,先对污泥加入分离剂进行搅拌分离,在利用两个从大到小的挤压螺旋柱配合过滤桶进行挤压分离,随后再利用分离滤网对污水进行分离,大大的减少了分离不到位的情况发生,使分离效率显著提高。
[0015]2、需要更换分离滤网的时候,用手拉动两边的压片,使其带动插柱离开分离滤网的插槽,顺时针旋转压片,随后在通过把手将分离滤网拉出,将新的分离滤网滑入至分离箱的内部,接着在用手拉动两边的压片,逆时针旋转压片,使其带动插柱插入分离滤网的插槽内完成对分离滤网的锁止,方便快捷的进行更换,大大提高了污泥的分离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支撑底座、2分离机构、21挤压螺旋柱一、22分离滤网、23连接架、24过滤桶、25挤压螺旋柱二、26出泥口、27输水管、28分离箱、3电机一、4电磁阀一、5搅拌桶、6控制器开
关组、7支架、8电机二、9把手、10插柱、11压片、12支柱一、13支柱二、14搅拌片、15溢流孔、16出水管、17电磁阀二、18连接管、19分离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污泥分离器,包括支撑底座1和分离机构2;
[0021]支撑底座1:其上端均与分离外壳19的外表面底端固定连接;
[0022]分离机构2:其包括挤压螺旋柱一21、连接架23、过滤桶24、挤压螺旋柱二25和出泥口26,挤压螺旋柱一2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分离外壳19的内部,挤压螺旋柱一2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挤压螺旋柱二25,分离外壳19的内弧面设有前后对称的连接架23,两个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座(1)和分离机构(2);支撑底座(1):其上端均与分离外壳(19)的外表面底端固定连接;分离机构(2):其包括挤压螺旋柱一(21)、连接架(23)、过滤桶(24)、挤压螺旋柱二(25)和出泥口(26),所述挤压螺旋柱一(2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分离外壳(19)的内部,挤压螺旋柱一(2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挤压螺旋柱二(25),分离外壳(19)的内弧面设有前后对称的连接架(23),两个连接架(23)之间固定连接有一个过滤桶(24),过滤桶(24)与分离外壳(19)的中心轴线重合,分离外壳(19)的右侧开设有出泥口(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1)的前侧面设置有控制开关组(6),控制开关组(6)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泥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机构(2)还包括分离滤网(22)、输水管(27)和分离箱(28),所述分离箱(28)设置于两个支撑底座(1)之间底端,分离箱(28)上端开设的进水孔内通过输水管(27)与分离外壳(19)外弧面下端开设的输水口相连通,输水管(27)与过滤桶(24)上下位置对应,分离箱(28)的内壁左右两侧开设的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分离滤网(22),分离滤网(22)的前侧中部设置有把手(9),分离箱(28)的左侧下端开设的出水孔内设置有出水管(16),出水管(16)的中部串联有电磁阀二(17),电磁阀二(17)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琦周雪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双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