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污泥高效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0392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污泥高效处理装置,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承重板和固定连接在承重板上的支撑块和第一电机架,第一电机架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螺旋组件,支撑块上固定连接有处理筒体,螺旋组件与处理筒体转动连接,处理筒体上开设有若干个排水孔,处理筒体上固定连接有进泥管,处理筒体倾斜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整体结构的配合,达到了当螺旋组件在处理筒体内转动时,污泥跟随螺旋组件向远离进泥管的方向移动,从而污泥在处理筒体内受压,其内的水沿排水孔排出,且加大了对污泥的压力,从而保证了污泥脱水的效果。水的效果。水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污泥高效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泥处理
,具体为一种全自动污泥高效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污泥处理是将流态的原生、浓缩或消化污泥脱除水分,转化为半固态或固态泥块的一种污泥处理方法,经过脱水后,污泥含水率可降低到百分之五十五至百分之八十,视污泥和沉渣的性质和脱水设备的效能而定,污泥的进一步脱水则称污泥干化,干化污泥的含水率低于百分之十。
[0003]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3354241A)的一种污泥脱水减量的高效处理装置,包括固定座、滤水机构、搅拌机构、烘干机构和水分吸收机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滤水机构内部的驱动电机的转动带动滤水螺纹扇叶对脱水壳体内部的污泥进行挤压滤水,便于对污泥脱水,通过烘干机构上的第一伺服电机的转动带动主转辊的转动,使得传送带上的污泥在烘干器和加热器的作用下进行脱水。
[0004]上述对比文件通过设置滤水机构,使得滤水螺纹扇叶对脱水壳体内部的污泥进行挤压滤水,便于对污泥脱水,但是上述污泥处理装置在脱水时,对污泥的脱水压力相同,可能使得污泥在脱水时达不到规定的污泥干化度,所以我们需要一种全自动污泥高效处理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污泥高效处理装置,具备污泥在脱水时,加大污泥脱水度的优点,解决了污泥在脱水时达不到规定的污泥干化度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污泥高效处理装置,包括承重板和固定连接在承重板上的支撑块和第一电机架,所述第一电机架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螺旋组件,所述支撑块上固定连接有处理筒体,所述螺旋组件与处理筒体转动连接,所述处理筒体上开设有若干个排水孔,所述处理筒体上固定连接有进泥管,所述处理筒体倾斜设置。
[0007]优选的,所述处理筒体包括有第一水平筒段、锥形筒段和第二水平筒段,所述第一水平筒段、锥形筒段和第二水平筒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平筒段与进泥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水平筒段远离锥形筒段的一端为排泥口,所述第一水平筒段的直径大于第二水平筒段的直径。
[0008]优选的,所述螺旋组件包括有第一水平螺旋片、锥形螺旋片和第二水平螺旋片,所述第一水平螺旋片、锥形螺旋片和第二水平螺旋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平螺旋片与第一水平筒段贴合,所述锥形螺旋片与锥形筒段贴合,所述第二水平螺旋片与第二水平筒段贴合,所述第一水平螺旋片的直径大于第二水平螺旋片的直径。
[0009]优选的,所述承重板上设有用于污泥进行输送且烘干的输送烘干机构,所述输送烘干机构包括有传送带,所述承重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架、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
支撑架,所述第二电机架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贯穿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辊,所述第一支撑板上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辊,所述第一转动辊与第二转动辊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所述支撑架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烘干加热器组。
[0010]优选的,所述承重板上设有用于根据传送带上污泥重量从而控制烘干加热器组数量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有固定连接在承重板上的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上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上滑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转动连接有抵辊,所述抵辊与传送带传动连接,所述滑动槽内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动槽和连接杆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有固定连接在连接杆上的控制块,所述第三支撑板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压敏开关,若干个所述压敏开关和若干个烘干加热器组之间一一对应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块与压敏开关相配合。
[0012]优选的,所述承重板上设有用于根据传送带上污泥重量从而控制投放污泥量的投放机构,所述投放机构包括有固定连接在承重板上的第四支撑板,所述第四支撑板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电动推杆,每个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挡板,每个所述挡板均滑动连接在进泥管上,若干个所述电动推杆和若干个压敏开关之间一一对应电性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承重板上设有用于将烘干的污泥打碎的粉碎机构,所述粉碎机构包括有固定连接在承重板上的粉碎箱,所述粉碎箱上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二转动杆,每个所述第二转动杆上均固定连接有粉碎辊,两个所述粉碎辊之间相互配合,所述粉碎箱上固定连接有接泥板,所述接泥板远离粉碎箱的一端与传送带相抵。
[0014]优选的,所述粉碎机构还包括有第一盘轮、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两个所述第一盘轮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的第二转动杆上,两个所述第一盘轮通过第一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和靠近第二支撑板一端的第二转动杆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盘轮,两个所述第二盘轮通过第二皮带传动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处理筒体上设有接水盒,所述接水盒位于若干个排水孔之外,所述接水盒上连通有排水管。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通过整体结构的配合,达到了当螺旋组件在处理筒体内转动时,污泥跟随螺旋组件向远离进泥管的方向移动,从而污泥在处理筒体内受压,其内的水沿排水孔排出,且加大了对污泥的压力,从而保证了污泥脱水的效果。
[0017]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输送烘干机构和控制机构,达到了根据传送带上污泥重量从而控制烘干加热器组数量,既保证了污泥的烘干度,同时又节能环保,避免了在污泥较多时,污泥没有烘干;且在污泥较少时,浪费能源的效果。
[0018]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控制机构和投放机构,达到了根据传送带上污泥重量从而控制投放污泥量,既保证了污泥的投放量,又避免了污泥太多将处理筒体堵塞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专利技术处理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处理筒体和螺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输送烘干机构和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图6为本专利技术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输送烘干机构和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图8为本专利技术投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粉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粉碎辊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承重板;11、支撑块;12、第一支撑板;13、第二支撑板;14、第三支撑板;15、第四支撑板;2、第一电机;21、第一电机架;22、第一转动轴;3、处理筒体;31、第一水平筒段;32、锥形筒段;33、第二水平筒段;34、进泥管;35、接水盒;36、排水管;37、排水孔;4、螺旋组件;41、第一水平螺旋片;42、锥形螺旋片;43、第二水平螺旋片;5、第二转动辊;51、第一转动辊;52、传送带;53、抵辊;54、连接杆;55、滑动槽;56、控制块;57、弹簧;58、压敏开关;6、支撑架;61、烘干加热器组;62、第二转动轴;63、第二电机;64、第二电机架;7、电动推杆;71、挡板;72、接泥板;8、粉碎箱;81、粉碎辊;82、第二转动杆;83、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污泥高效处理装置,包括承重板(1)和固定连接在承重板(1)上的支撑块(11)和第一电机架(21),所述第一电机架(2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所述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2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22)上固定连接有螺旋组件(4),所述支撑块(11)上固定连接有处理筒体(3),所述螺旋组件(4)与处理筒体(3)转动连接,所述处理筒体(3)上开设有若干个排水孔(37),所述处理筒体(3)上固定连接有进泥管(34),所述处理筒体(3)倾斜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污泥高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筒体(3)包括有第一水平筒段(31)、锥形筒段(32)和第二水平筒段(33),所述第一水平筒段(31)、锥形筒段(32)和第二水平筒段(3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平筒段(31)与进泥管(3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水平筒段(33)远离锥形筒段(32)的一端为排泥口,所述第一水平筒段(31)的直径大于第二水平筒段(33)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污泥高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组件(4)包括有第一水平螺旋片(41)、锥形螺旋片(42)和第二水平螺旋片(43),所述第一水平螺旋片(41)、锥形螺旋片(42)和第二水平螺旋片(4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平螺旋片(41)与第一水平筒段(31)贴合,所述锥形螺旋片(42)与锥形筒段(32)贴合,所述第二水平螺旋片(43)与第二水平筒段(33)贴合,所述第一水平螺旋片(41)的直径大于第二水平螺旋片(43)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污泥高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1)上设有用于污泥进行输送且烘干的输送烘干机构,所述输送烘干机构包括有传送带(52),所述承重板(1)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架(64)、第一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13)和支撑架(6),所述第二电机架(64)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63),所述第二电机(6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62),所述第二转动轴(62)贯穿第二支撑板(13),所述第二转动轴(6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辊(51),所述第一支撑板(12)上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辊(5),所述第一转动辊(51)与第二转动辊(5)通过传送带(52)传动连接,所述支撑架(6)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烘干加热器组(6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污泥高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1)上设有用于根据传送带(52)上污泥重量从而控制烘干加热器组(61)数量的控制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冬亮秦树芳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