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半浮式驱动桥壳垂直弯曲疲劳试验防转装置,包括一对带有立板(11)的L形靠座(1),两L形靠座(1)相对固定设置,使两立板(11)面对面平行设置,在两立板(11)之间设有与之移动接触的钢托防转座(2),钢托防转座通过两立板(11)的侧向限位形成竖向可移动的防转动配合;钢托防转座(2)中设有承载板(21),承载板(21)上设有定位孔(22),定位孔(22)通过定位销(3)与桥壳钢托(93)连接;当桥壳疲劳试验机油缸的下压载荷通过承载板(21)传递到桥壳钢托(93)时,钢托防转座(2)下移,经两立板(11)导向限位起到防转动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消除了半浮式驱动桥壳垂直弯曲疲劳试验时试验桥壳旋转的问题。试验桥壳旋转的问题。试验桥壳旋转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浮式驱动桥壳垂直弯曲疲劳试验防转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检测夹具
,具体涉及一种半浮式驱动桥壳垂直弯曲疲劳试验防转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驱动桥壳垂直弯曲疲劳试验是一种检验汽车驱动桥壳耐久性能的试验,要求在液压机上对汽车驱动桥壳以正弦波方式加以0.1至2.5倍满载载荷进行加载试验。按QC/T533
‑
2020《商用车驱动桥总成》试验方法标准要求对于半浮式驱动桥壳垂直弯曲疲劳试验时,需在桥壳中安装半轴总成和主减速器壳,并且要求在桥壳两端的半轴端面形成固定支撑。具体如图1所示,连接主减速器壳91的桥壳92中安装半轴总成94,半轴两侧的外端部固定连接支撑座95,对称固定在桥壳92上的桥壳钢托93作为桥壳疲劳试验机油缸的加载点,桥壳钢托93即为汽车弹簧钢板托座,通过桥壳疲劳试验机油缸垂直下压,进行驱动桥壳垂直弯曲疲劳试验。
[0003]但是,半浮式半轴结构中,半轴既承受弯矩也承受扭矩,半轴内侧通过花键与差速器半轴齿轮相连,半轴外端通过轴承支承在桥壳内,一旦支撑座固定在半轴端面时,半轴仍具有绕其的轴线转动的自由度,试验时安装的主减速器壳,会造成该桥壳的重心位置偏移两支撑位置连线(即为半轴的轴线),桥壳受力不平衡,最终造成试验桥壳发生转动,致使试验测量出现较大误差甚至无法完成驱动桥壳垂直弯曲疲劳试验。
[0004]因此,要求一种可防止桥壳转动的装置,以顺利完成半浮式驱动桥壳垂直弯曲疲劳试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半浮式驱动桥壳垂直弯曲疲劳试验防转装置。
[0006]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半浮式驱动桥壳垂直弯曲疲劳试验防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带有立板的L形靠座,两L形靠座相对固定设置,使两立板面对面平行设置,在两立板之间设有与之移动接触的钢托防转座,钢托防转座通过两立板的侧向限位形成竖向可移动的防转动配合;钢托防转座中设有承载板,承载板上设有定位孔,定位孔通过定位销与桥壳钢托连接;当桥壳疲劳试验机油缸的下压载荷通过承载板传递到桥壳钢托时,钢托防转座下移,经两立板导向限位起到防转动作用。
[0008]进一步地,所述钢托防转座两侧分别设有一组滚轮,每组滚轮与对应侧的立板滚动配合。
[0009]进一步地,所述立板上设有安装通孔,两L形靠座通过安装通孔固定连接拉杆。
[0010]进一步地,所述拉杆为通长螺杆,螺杆两端分别穿出对应侧的安装通孔,在每个立板两侧分别设有与拉杆螺接的锁紧螺母,通过调节锁紧螺母改变两立板间距并使立板贴紧
滚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L形靠座还包括与立板垂直连接的底板,底板上设有腰型槽。
[0012]进一步地,所述滚轮为尼龙滚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板上端面上设有与桥壳疲劳试验机油缸的缸头间隙配合的凹槽,用于缸头周侧定位。
[00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的有益效果:
[0015]1、本方案通过钢托防转座与两立板的侧向限位形成竖向可移动的防转动配合,消除半浮式驱动桥壳垂直弯曲疲劳试验时由于两支撑位置连线与桥壳重心位置不重合,而发生以半轴中心线旋转的问题。
[0016]2、两立板上连接可调的拉杆,改变两立板间距并使立板贴紧滚轮,防止滚轮卡滞而增加钢托防转座的运行阻力,可提高上述试验的精度。
[0017]3、通过定位销连接桥壳钢托和承载板,凹槽间隙配合桥壳疲劳试验机油缸的缸头,使缸头周向侧定位不发生偏移。在试验过程中进一步防止钢托防转座偏移。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现有技术中半浮式驱动桥壳垂直弯曲疲劳试验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钢托防转座主视半剖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钢托防转座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应用于半浮式驱动桥壳垂直弯曲疲劳试验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1、L形靠座;11、立板;12、底板;13、加强筋;14、腰型槽;15、安装通孔;16、拉杆;17、锁紧螺母;2、钢托防转座;21、承载板;22、定位孔;23、滚轮;24、凹槽;25、开口槽;3、定位销;4、缸头;5、试验台;91、主减速器壳;92、桥壳;93、桥壳钢托;94、半轴总成;95、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半浮式驱动桥壳垂直弯曲疲劳试验防转装置进一步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实施例
[0025]如图2所示,一种半浮式驱动桥壳垂直弯曲疲劳试验防转装置,包括一对L形靠座1,每个L形靠座均由立板11和相垂直的底板12焊合而成,立板11和底板12之间共同焊接一个三角形的加强筋13。立板11上设有一对安装通孔15,底板12上设有一组平行的腰型槽14,腰型槽14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立板11的板面。L形靠座1通过在腰型槽14内安装T型螺栓与试验台5的T型槽固定连接,并可沿着腰型槽14的长度进行位置调整。
[0026]该对L形靠座1相对设置,即两个立板11面对面平行设置,使得两立板11上的安装通孔15一一同轴对应,在同轴对应的两对安装通孔15中分别穿入一个拉杆16,拉杆16为通常螺杆,螺杆两端分别穿出对应侧的安装通孔15,在每个立板11内外两侧分别设有与拉杆
16螺接的锁紧螺母17,通过调节锁紧螺母17改变两立板11间距,并将调整后的间距进行固定,使两立板11形成的导向结构更加稳定。
[0027]如图2至图4所示,在两立板11之间设有与之移动接触的钢托防转座2。钢托防转座2为钢板拼接的盒形结构,盒形结构的下侧开口,以在满足强度、刚度的使用条件下,尽量减少其自重,减少附加重量引起的试验测量误差。在钢托防转座2侧面(示图纸面方向)的中心处设有避让桥壳的开口槽25,开口槽25水平贯穿钢托防转座2,其槽口向下。钢托防转座2的顶端为一个水平的承载板21,承载板21的上端面中心处设有一个圆形的凹槽24,凹槽24与桥壳疲劳试验机油缸的缸头4间隙配合,用于缸头的周侧定位,防止在试验过程中缸头跑偏造成钢托防转座2的附加转矩。在凹槽24中心处设有一个定位孔22,定位孔22为圆形通孔。定位孔22通过定位销3与桥壳钢托93上的孔配合连接。其中,定位销3可以是圆柱直销也可以是台阶型圆柱销,圆柱直销仅起到定位作用,通过承载板21的下平面与桥壳钢托93上表面接触压紧进行载荷传递;上端小下端大的台阶型圆柱销也起到定位作用,承载板21与桥壳钢托93接触压紧进行载荷传递;两端小中间大的台阶型圆柱销既可以起到定位作用,还可以经其台阶面将下压载荷传递到桥壳钢托93。此处需要说明桥壳钢托93为现有技术,它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驱动桥壳上,试验的加载载荷作用在桥壳钢托93时,相当于作用在驱动桥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浮式驱动桥壳垂直弯曲疲劳试验防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带有立板(11)的L形靠座(1),两L形靠座(1)相对固定设置,使两立板(11)面对面平行设置,在两立板(11)之间设有与之移动接触的钢托防转座(2),钢托防转座通过两立板(11)的侧向限位形成竖向可移动的防转动配合;钢托防转座(2)中设有承载板(21),承载板(21)上设有定位孔(22),定位孔(22)通过定位销(3)与桥壳钢托(93)连接;当桥壳疲劳试验机油缸的下压载荷通过承载板(21)传递到桥壳钢托(93)时,钢托防转座(2)下移,经两立板(11)导向限位起到防转动作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浮式驱动桥壳垂直弯曲疲劳试验防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托防转座(2)两侧分别设有一组滚轮(23),每组滚轮与对应侧的立板(11)滚动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半浮式驱动桥壳垂直弯曲疲劳试验防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11)上设有安装通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纳新,杨贤平,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美桥汽车传动及底盘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