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害虫防治用诱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2926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害虫防治用诱虫装置,包括收集箱、诱虫伞和照明灯,收集箱上分别固定安装有支架和前挡板,支架上设置有支撑轴,诱虫伞转动套装在支撑轴上,照明灯通过支撑杆与支撑轴固定连接,使照明灯将光线照射在诱虫伞上,所述支架上安装有试剂瓶,支撑轴的下侧安装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与试剂瓶连通。该装置,诱虫伞可折叠收纳,缩小整体体积,使用过程,将诱虫伞展开后,扩大伞面面积,利用其较大的反光面,吸引驱光害虫,以及通过诱虫剂浸湿整个伞面,加速其扩散,诱引害虫附着在诱虫伞上,诱虫伞转动至前挡板后侧,诱虫剂将害虫冲洗脱落,汇聚在收集箱内进行储存,该设计可将诱虫伞的直径制作的更大,从而达到更好的诱虫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害虫防治用诱虫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病虫防治
,尤其涉及一种害虫防治用诱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农业生产中,害虫问题长久以来一直是一个较难根治的问题,为了有效地消灭害虫,人们在长期的农业活动中创造了许多诱捕害虫的方法和装置,我国专利申请号为201710951100.6,公开了一种诱虫装置,包含一盒具单元、一可拆卸地设置于盒具单元的顶盖体、一设置于盒具单元的底盖体及一设置于顶盖体的诱虫单元。针对实际于田间应用时需考虑:害虫的迁移性大小、性费洛蒙诱饵的持效性与有效距离,及诱虫器的容量与诱捕效率,以决定田间设置诱虫器的面积、数量与设置方式,通常每2、3公尺就须放置一个诱虫器,才能达到最佳捕虫效果,因此农民在添购诱虫器时,往往也需一次购买好几箱诱虫器才能达到足够的使用量。借由在非使用状态缩减盒具单元的体积,可在有限的包装箱空间内装入更多的诱虫器,以减少因为包装及运送诱虫器而消耗的包装箱量。
[0003]现有技术中,很多诱虫装置都是比较小的,通过增加数量来弥补诱捕效率低下的缺陷,管理困难,设置较大的诱虫装置,布置困难,同时造成由于诱虫板面积较大,不能很好捕获害虫,使之逃逸,失去诱杀害虫的效果,因此,在提高诱虫装置诱捕效率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害虫防治用诱虫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害虫防治用诱虫装置,包括收集箱、诱虫伞和照明灯,所述收集箱上分别固定安装有支架和前挡板,支架上设置有支撑轴,诱虫伞转动套装在支撑轴上,照明灯通过支撑杆与支撑轴固定连接,使照明灯将光线照射在诱虫伞上;
[0007]所述支架上安装有试剂瓶,支撑轴的下侧安装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与试剂瓶连通;
[0008]该诱虫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探针、永磁座和多个驱动器,固定探针和永磁座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多个驱动器呈环形阵列,并固定在诱虫伞的外圆边沿处,所述驱动器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运动探针,驱动器内设置有励磁线圈,固定探针和运动探针对齐后,留有间隙,排液管排出的液体流至所述间隙处,固定探针和运动探针电性导通,使励磁线圈获电产生磁斥力,驱动诱虫伞旋转。
[0009]优选地,所述诱虫伞包括折叠扇形面、中心环和多个电极板,中心环的表面开设有环形滑槽,电极板的端部在所述环形滑槽内滑动,折叠扇形面固定在电极板的背面,折叠扇形面展开后,在其开口处粘贴固定在一起后呈圆型,其各个电极板呈放射状,中心环的内壁嵌设有磁扣,中心环转动套设在支撑轴的表面。
[0010]优选地,所述电极板,每两个电极板构成一组,每组的两个电极板之间设置有电容器。
[0011]优选地,所述支撑轴内分别开设有泵吸腔和集液腔,泵吸腔内滑动连接有磁吸滑塞,磁吸滑塞的两侧均设置有复位弹簧,磁吸滑塞上嵌设有第一单向阀,通过该第一单向阀将泵吸腔的左右腔室连通,泵吸腔的左右腔室分别连接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且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内均安装有第二单向阀,第一管道与试剂瓶连通,第二管道与集液腔连通,所述排液管与集液腔连通。
[0012]优选地,所述泵吸腔的数量为多个,且呈环形阵列设置在集液腔的四周,各泵吸腔分别通过独立的第二管道与集液腔连通,各个泵吸腔分别通过独立的第二管道与试剂瓶连通,所述收集箱与试剂瓶之间连接有回流管。
[0013]优选地,所述试剂瓶内盛装有诱虫剂。
[0014]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申请所提出的诱虫装置,诱虫伞可折叠收纳,缩小整体体积,使用过程,将诱虫伞展开后,扩大伞面面积,利用其较大的反光面,吸引趋光害虫,以及通过诱虫剂浸湿整个伞面,加速其扩散,诱引害虫附着在诱虫伞上,诱虫伞转动至前挡板后侧,诱虫剂将害虫冲洗脱落,汇聚在收集箱内进行储存,该设计可将诱虫伞的直径制作的更大,从而达到更好的诱虫效果。
[0016]2、通过设置驱动器,实现诱虫伞的间歇转动,同时控制泵吸腔协调动作,在诱虫剂液体流过运动探针和固定探针的瞬间,固定探针为驱动器供电,驱动器产生磁斥力,为诱虫伞提供初始转动的作用力,实现其间歇转动,同时,中心环转动,通过磁扣带动磁性塞往复移动,使泵吸腔抽吸诱虫剂,从排液管喷出润湿诱虫伞,该设计实现诱虫伞转动与喷液的联动控制,从而保证诱虫伞循环动作,以及喷液动作更加准确、可靠。
[0017]3、通过设置多组电极板,每两个电极板构成一组,每组电极板之间设置有电容器,诱虫伞的间歇转动实现电性导通,为电容器充电,害虫附着在两个电极板之间导致短路,电容器放出高电压击杀害虫,进一步保证捕获成功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立体(前侧)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立体(后侧)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中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支撑轴正剖(附部分诱虫伞)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图4中的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诱虫伞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驱动器电路示意图。
[0025]图中:1收集箱、2诱虫伞、3照明灯、4支架、5前挡板、6支撑轴、8试剂瓶、9排液管、10固定探针、11永磁座、12驱动器、13运动探针、14励磁线圈、15折叠扇形面、16中心环、17电极板、18磁扣、19泵吸腔、20集液腔、21磁吸滑塞、22第一单向阀、23第一管道、24第二管道、25第二单向阀、26回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8]参照图1

7,一种害虫防治用诱虫装置,包括收集箱1、诱虫伞2和照明灯3,收集箱1上分别固定安装有支架4和前挡板5,支架4上设置有支撑轴6,诱虫伞2转动套装在支撑轴6上,照明灯3通过支撑杆与支撑轴6固定连接,使照明灯3将光线照射在诱虫伞2上,在夜间。
[0029]具体的,诱虫伞2包括折叠扇形面15、中心环16和多个电极板17,中心环16的表面开设有环形滑槽,电极板17的端部在环形滑槽内滑动,折叠扇形面15固定在电极板17的背面,折叠扇形面15展开后,在其开口处粘贴固定在一起后呈圆型,并紧紧抱紧其中心环16,如图1中虚线所示,其各个电极板17呈放射状,中心环16的内壁嵌设有磁扣18,中心环16转动套设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害虫防治用诱虫装置,包括收集箱(1)、诱虫伞(2)和照明灯(3),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1)上分别固定安装有支架(4)和前挡板(5),支架(4)上设置有支撑轴(6),诱虫伞(2)转动套装在支撑轴(6)上,照明灯(3)通过支撑杆与支撑轴(6)固定连接,使照明灯(3)将光线照射在诱虫伞(2)上;所述支架(4)上安装有试剂瓶(8),支撑轴(6)的下侧安装有排液管(9),所述排液管(9)与试剂瓶(8)连通;该诱虫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探针(10)、永磁座(11)和多个驱动器(12),固定探针(10)和永磁座(11)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4)上,多个驱动器(12)呈环形阵列,并固定在诱虫伞(2)的外圆边沿处,所述驱动器(12)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运动探针(13),驱动器(12)内设置有励磁线圈(14),固定探针(10)和运动探针(13)对齐后,留有间隙,排液管(9)排出的液体流至所述间隙处,固定探针(10)和运动探针(13)电性导通,使励磁线圈(14)获电产生磁斥力,驱动诱虫伞(2)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害虫防治用诱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虫伞(2)包括折叠扇形面(15)、中心环(16)和多个电极板(17),中心环(16)的表面开设有环形滑槽,电极板(17)的端部在所述环形滑槽内滑动,折叠扇形面(15)固定在电极板(17)的背面,折叠扇形面(15)展开后,在其开口处粘贴固定在一起后呈圆型,其各个电极板(17)呈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国刘景凯张利军王甜利吴娜杨柳邢辰杰黄书锋杨超杜雯卿马瑞燕李先伟赵龙龙孔维娜王怡李捷贺晓红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