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防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2328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利防汛装置。通过在防汛板的外侧活动连接有缓冲装置,利用缓冲板的阻挡作用和缓冲杆内弹簧的弹力作用,能够有效减少水流对防汛板的冲击力,此外缓冲板的外侧设置成弧形面,能够增大缓冲板的受力面积,进一步减小了水流的冲击力。另一方面,防汛板上设置有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底板上设置有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通过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的相互配合、第二凸起与第二凹槽的相互配合,能够增强两个防汛装置连接处的抗冲击力和密封性,此外,通过在防汛装置上设置有多个固定装置,能够进一步增强两个防汛装置连接处的抗冲击力,使得防汛装置更加稳固。加稳固。加稳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防汛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具体为一种水利防汛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自然中江河或海水的潮汐变化、暴雨造成的洪水以及河床高度的变化等会使水位不断变化,一旦发生大潮或者洪峰,水位高度超过江河水岸修筑的堤坝,将给人们的生活造成非常大的伤害,尤其是洪峰的水流首次抵达堤坝时,水流对堤坝的冲击力最大,一旦堤坝处已经有一定深度的水后,堤坝受到的力将主要来自于水流的压力,而受到的水流冲击力将减弱,若堤坝能抗住每次洪峰的冲击,则溃坝的概率将大大降低。
[0003]传统的防汛设施通常是沙袋,通过堆码一定高度和长度的沙堆起到防汛的作用,沙袋可起到一定程度的缓冲吸能作用,降低水流冲击力,但由于沙堆是多个沙袋叠加而成,相邻沙袋接触处的抗冲击力差,此处易被水流冲破,且沙堆较重,搬运费力;近些年出现了多种新的防汛设施,比如用多块拼接的钢板阻挡水流或加高堤坝起到防汛目的,但这种钢板缺乏有效的缓冲结构,抗水流冲击力差,水流直接撞击钢板,钢板易弯曲或相邻钢板连接处易破裂,极易造成溃坝。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利防汛装置。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利防汛装置,包括防汛板、底板、缓冲装置、固定装置和支撑杆,所述防汛板与所述底板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缓冲装置设置于所述防汛板的外侧,且与所述防汛板活动连接;所述防汛板上设置有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防汛板的不同侧,且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大小相适应;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二凸起与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底板的不同侧,且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凹槽的位置、大小相适应;所述固定装置位于所述底板的上端面,用于将两个水利防汛装置拼接固定。
[0006]具体的,所述防汛板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
[0007]具体的,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板和缓冲杆,所述缓冲板与所述防汛板通过所述缓冲杆活动连接,所述缓冲板外侧为弧形面。
[0008]具体的,所述缓冲杆包括伸缩杆和弹簧,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缓冲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防汛板固定连接。
[0009]具体的,所述弹簧活动套接于所述伸缩杆内,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缓冲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防汛板固定连接。
[0010]具体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推拉锁和推拉锁固定块,所述推拉锁与所述推拉锁固定块配合使用,所述推拉锁位于所述底板上端面的一侧,所述推拉锁固定块位于所述底板上端面的另一侧。
[0011]具体的,所述推拉锁包括手柄、推拉杆、第一导向件、第二导向件、阻挡块和通孔,
所述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二导向件和所述阻挡块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阻挡块位于所述第一导向件与所述第二导向件之间,且所述阻挡块与所述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二导向件垂直分布。
[0012]具体的,所述手柄的一端与所述推拉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手柄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拉杆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所述推拉杆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二导向件和所述推拉锁固定块的所述通孔内。
[0013]具体的,所述固定装置至少设置有2个。
[0014]具体的,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防汛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至少设置有2个。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通过在防汛板的外侧活动连接有缓冲装置,利用缓冲板的阻挡作用和缓冲杆内弹簧的弹力作用,能够有效减少水流对防汛板的冲击力,此外缓冲板的外侧设置成弧形面,能够增大缓冲板的受力面积,进一步减小了水流的冲击力。另一方面,防汛板上设置有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底板上设置有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通过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的相互配合、第二凸起与第二凹槽的相互配合,能够增强两个防汛装置连接处的抗冲击力和密封性,此外,通过在防汛装置上设置有多个固定装置,能够进一步增强两个防汛装置连接处的抗冲击力,使得防汛装置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水利防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种水利防汛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缓冲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0.防汛板;11.第一凸起;12.第一凹槽;20.底板;21.第二凸起;22.第二凹槽;30.缓冲装置;31.缓冲板;32.缓冲杆;321.伸缩杆;322.弹簧;40.固定装置;41.推拉锁;411.手柄;412.推拉杆;413.第一导向件;414.第二导向件;415.阻挡块;416.通孔;50.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所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所描述的一种水利防汛装置,包括防汛板10、底板20、缓冲装置30、固定装置40和支撑杆50,防汛板10与底板20垂直固定连接,缓冲装置30设置于防汛板10的外侧,且与防汛板10活动连接。
[0025]其中,防汛板10上设置有第一凸起11与第一凹槽12,第一凸起11与第一凹槽12位
于防汛板10的不同侧,且第一凸起11与第一凹槽12的位置、大小相适应;底板20上设置有第二凸起21与第二凹槽22,第二凸起21与第二凹槽22位于底板20的不同侧,且第二凸起21与第二凹槽22的位置、大小相适应。
[0026]需要将多个防汛装置连接起来时,通过两个防汛装置的第一凸起11与第一凹槽12的相互配合、第二凸起21与第二凹槽22的相互配合,能使两个防汛装置紧密拼接在一起,能够增强两个防汛装置连接处的抗冲击力和密封性。
[0027]进一步地,防汛板10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梯形结构能够使得整个防汛装置的重心下移,能够增强整个防汛装置的稳固性。
[0028]其中,缓冲装置30包括缓冲板31和缓冲杆32,缓冲板31与防汛板10通过缓冲杆32活动连接,缓冲板31外侧为弧形面,弧形面能够增大缓冲板31的受力面积,进一步减小了水流的冲击力。
[0029]进一步地,缓冲杆32包括伸缩杆321和弹簧322,伸缩杆321的一端与缓冲板3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防汛板10固定连接,弹簧322活动套接于伸缩杆321内,弹簧322的一端与缓冲板3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防汛板10固定连接。
[0030]当缓冲板31受到水流的冲击时,缓冲板31会向靠近防汛板10的方向移动,同时伸缩杆321收缩,伸缩杆3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防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汛板、底板、缓冲装置、固定装置和支撑杆,所述防汛板与所述底板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缓冲装置设置于所述防汛板的外侧,且与所述防汛板活动连接;所述防汛板上设置有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防汛板的不同侧,且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大小相适应;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二凸起与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底板的不同侧,且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凹槽的位置、大小相适应;所述固定装置位于所述底板的上端面,用于将两个水利防汛装置拼接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防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汛板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防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板和缓冲杆,所述缓冲板与所述防汛板通过所述缓冲杆活动连接,所述缓冲板外侧为弧形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利防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杆包括伸缩杆和弹簧,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缓冲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防汛板固定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利防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活动套接于所述伸缩杆内,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宁
申请(专利权)人:寿光市水利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