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晶粒均匀化控制的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铁冶炼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晶粒均匀化控制的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有冶炼、热轧、常化、冷轧、脱碳、渗氮、高温退火和拉伸平整等工序,每一个工序的工艺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其中脱碳退火发生的再结晶称为初次再结晶,高温退火过程的GOSS晶粒异常长大称为二次再结晶。在高磁感取向硅钢生产中,初次再结晶的晶粒大小和均匀性对二次再结晶有着重要影响。均匀合适的初次再结晶晶粒有利于二次再结晶获得取向更精准的晶粒,从而获得较高的磁感应强度。这在很多文献中都有了较明确的阐述。但是炼钢、连铸、热轧、常化、冷轧以及脱碳退火工艺都会对初次再结晶晶粒的均匀化产生影响,因此为了控制初次再结晶晶粒均匀化提高产品磁性有必要对上述工序的工艺进行联动设计。
[0003]专利申请号201110295909.0的中国专利文献,其公开了“一种磁性能优良的取向硅钢生产方法”,阐述了一种通过调节冷轧时钢板表面所受的摩擦力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晶粒均匀化控制的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各工序的工艺参数联动设计使初次再结晶晶粒均匀化,其步骤如下:步骤一: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控制范围为:C:0.05~0.07%;Si:2.9~3.5%;Mn:0.05~0.15%;P:≤0.030%;S:0.005~0.010%;Als:0.02~0.035%;N:0.0060~0.010%;Sn:0.05~0.10%;Cr:≤0.30%;Cu:≤0.6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步骤二:连铸采用高拉速强冷工艺,同时采用电磁搅拌,由此减小粗大的柱状晶比例,等轴晶比例控制在30~50%,铸坯厚度为200~250mm;步骤三:连铸后所得的板坯在500℃以上进入加热炉,加热时间200~300min;步骤四:板坯加热后通过连轧机组轧制成2.1~2.5mm规格钢带,其中粗轧道次采用大的压下率,促进晶粒再结晶,粗轧道次变形率控制在40~50%,精轧道次压下率由50%到20%依次减小,终轧温度为900~1000℃;步骤五:热轧后的钢带进行两段式常化,其中第一段常化温度根据钢带的化学成分确定,第二段常化温度900℃,总在炉时间为4.5min,出炉后采用水冷,冷却速度为40℃/s;步骤六:钢带常化后通过二十辊冷轧机轧制,一次冷轧到0.27mm规格成品厚度,其中总压下率为87~90%,道次压下率依次由大到小控制,时效轧制温度控制在150~250℃;步骤七:冷轧后的钢带在退火工序完成脱碳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志,欧阳瑜,程官江,商存亮,武宝庆,黄重,孔德南,徐党委,邓杭州,李静宇,张苓志,王中岐,夏志升,王军,管刘辉,王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