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磁感的低温取向硅钢及其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磁感的低温取向硅钢及其生产方法,属于钢铁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通常将磁感(B800)在1.88T以上的取向硅钢称之为高磁感取向硅钢。从生产工艺特点来看,取向硅钢又可以分类为高温板坯加热法制备取向硅钢(简称“高温取向硅钢”,热轧板坯加热温度高于1350℃)、中温板坯加热法制备取向硅钢(简称“中温取向硅钢”,热轧板坯加热温度介于1200℃到1350℃之间)和低温板坯加热法制备取向硅钢(简称“低温取向硅钢”,热轧板坯加热温度1200℃以下)。由于该低温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采用较低的热轧板坯加热温度,成功地解决或减少生产过程中诸如加热炉燃料消耗多、烧损较大、氧化铁皮多、加热炉寿命短和修炉频率高、成材率低、产品表面缺陷增多等问题,和传统制造技术相比显著降低了高磁感取向硅钢的生产制造成本。
[0003]但由于板坯加热温度较低,热轧过程中大量AlN析出和粗化,这些“固有抑制剂”数量和强度已无法满足二次再结晶过程的稳定进行。因此,必须通过后工添加“获得型抑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磁感的低温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冶炼、连铸
→
热轧、酸洗常化冷轧
→
脱碳退火
→
气体渗氮
→
高温退火
→
拉伸平整退火,其特征在于:冷轧所得钢带在脱碳退火与高温退火之间采用的气体渗氮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温度控制在600~700℃,渗氮时间为5~10秒,NH3通入流量为4~10m3/h,炉内露点40~60℃;第二阶段的温度控制在750~840℃,不通NH3,时间20~40秒,炉内露点为
‑
20℃~0℃;第三阶段的温度控制在850~1000℃,时间为10~30秒,NH3通入流量为10~25m3/h,炉内露点控制在20~40℃;三个阶段均在H2+N2的保护气中进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磁感的低温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气体渗氮时,第一阶段渗氮量达到150~200ppm,第二阶段渗氮量降低到120~180ppm,第三阶段渗氮量提升到160~300ppm,N含量经过了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过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磁感的低温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气体渗氮时,第一阶段后,钢带厚度方向表层0~60μm范围分布有大颗粒氮化物,平均体积为0.1~0.2μm2,其尺寸为中心部位氮化物粒径的1.5~2倍,其分布密度为中心部位氮化物的5~10倍;第二阶段后,钢带厚度方向表层0~60μm范围晶界处形成氮化物,单个晶粒晶界处氮化物密度是晶内氮化物密度的3~5倍;第三阶段后,钢带厚度方向表层0~150μm范围晶界处形成氮化物,单个晶粒晶界处氮化物密度是晶内氮化物密度的4~8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磁感的低温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渗碳处理的保护气均为体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新根,陈博,叶鹏,李国保,郭小龙,高洋,孙亮,程祥威,申明辉,刘敏,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