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橙黄乳菇GAF
‑
M
‑
LA1菌株及其分离扩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菌株分离扩培的
,尤其涉及一种橙黄乳菇GAF
‑
M
‑
LA1菌株分离及扩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橙黄乳菇是一类常见的菌根性食用菌,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其子实体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且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癌等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市面上的橙黄乳菇主要依靠野生产地的人工采摘,产量不稳定,供应量小,且随着过度采摘和生境破坏,野外橙黄乳菇数量急剧减少。国内外关于橙黄乳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传分类研究、子实体营养成分分析等方面,其菌肉组织培养基及高效菌种扩大繁殖研究较少。随着生活品质提高,野生食用菌市场需求量大,乳菇类真菌的驯化栽培成为食用菌产业中的研究热点。
[0003]乳菇类菌根获取和子实体的人工驯化栽培技术中,因菌株本身活力低下,菌种分离成功率低,扩培生长缓慢,继代培养菌种退化率高,导致菌根合成率低,因此驯化栽培较困难。常用的的真菌分离培养基中橙黄乳菇极易受到杂菌污染而导致分离失败,且在扩大繁殖过程中生长速度缓慢,随着扩培次数增加,菌株活力不断下降。迄今尚无针对橙黄乳菇优质高效菌种的分离及扩大繁殖方法的报道和研究,难以高效获取橙黄乳菇优质菌株进行人工驯化栽培。因此,急需寻找一种能够高效分离高纯度的橙黄乳菇菌种的方法、得到的橙黄乳菇菌丝可以进行多次扩培并且生长快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橙黄乳菇GAF
‑
M
‑
LA1菌株,其特征在于,一种橙黄乳菇GAF
‑
M
‑
LA1菌株,已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日为2022年06月10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197。2.一种橙黄乳菇GAF
‑
M
‑
LA1菌株的分离扩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橙黄乳菇GAF
‑
M
‑
LA1菌株分离:取幼嫩橙黄乳菇子实体,消毒切块得到0.5
×
0.2cm长条形菌肉组织;无菌条件下将菌肉组织接种到分离培养基上,置于生化培养箱中避光培养15
‑
20天,分离培养两代后得到高纯度生长旺盛的橙黄乳菇GAF
‑
M
‑
LA1菌株;S2.橙黄乳菇GAF
‑
M
‑
LA1菌株扩培:将橙黄乳菇菌种接种于液体扩培培养基,置于生化培养箱中在温度24
±
1℃,湿度60%
‑
80%的条件下避光培养40
‑
60天得到扩培后的橙黄乳菇GAF
‑
M
‑
LA1菌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橙黄乳菇GAF
‑
M
‑
LA1菌株的分离扩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分离培养基包括以下质量份原料:葡萄糖1.0
‑
4.0份、磷酸氢二钾0.3
‑
0.6份、氯化铵0.1
‑
0.3份、七水硫酸镁0.05
‑
0.2份、维生素B10.02
‑
0.06份、1wt%氯化钠溶液1.0
‑
3.0份、1wt%氯化钙溶液3
‑
6份、1wt%氯化铁溶液0.5
‑
2.0份、琼脂15
‑
25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橙黄乳菇GAF
‑
M
‑
LA1菌株的分离扩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液体扩培培养基包括以下原料:新鲜马铃薯汁、植物幼根混合汁液、橙黄乳菇粗酶液和营养物质;所述新鲜马铃薯汁、植物幼根混合汁液、橙黄乳菇粗酶液和营养物质的质量比为:(10
‑
20):(5
‑
15):(2
‑
4):(0.5
‑
1.5);所述营养物质包括以下质量份原料:葡萄糖1
‑
3份、麦芽浸粉0.3
‑
0.6份、磷酸氢二钾0.3
‑
0.6份、氯化铵0.3
‑
0.5份、七水硫酸镁0.1
‑
0.2份、维生素B10.03
‑
0.06份、维生素B60.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时馨,耿阳阳,胡伯凯,刘亚娜,王纪辉,郭金鹏,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核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