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健康状态检测器,涉及蓄电池检测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第一机壳组件,第一机壳组件后侧有第二机壳组件,第二机壳组件上侧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自由端一侧连接有正极组件,连接组件自由端另一侧连接有负极组件,第二机壳组件后侧连接有握持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连接组件、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便于使用者对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的更换,且避免了使用者在更换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时不会对线缆体造成破坏,同时,降低了线缆的浪费,以及通过设置握把组件,避免了线缆体、正极线缆和负极线缆混乱,甚至打结,便于使用者对该检测器的存放,同时,便于使用者再次使用该检测器。用者再次使用该检测器。用者再次使用该检测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铅酸蓄电池健康状态检测器
[0001]本技术属于蓄电池检测
,特别是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健康状态检测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市面上出现过不同种类的蓄电池,目前,生活中常见的蓄电池为铅酸蓄电池,铅酸电池,是一种电极主要由铅及其氧化物制成,电解液是硫酸溶液的蓄电池;铅酸蓄电池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有损坏,故需要对使用过一段的铅酸蓄电池进行健康状态检测,以便于判断铅酸蓄电池能够继续使用,目前,工作人员操控密特蓄电池检测仪进行铅酸蓄电池健康状态检测,密特蓄电池检测仪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测量极板表面的情况,判定其化学反应能力,并通过极板的变化来推断电池容量的变化,从而判定电池的健康状况。
[0003]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0004]1、现有的密特蓄电池检测仪中包含有正、负极线缆,且正负极线缆上均连接有鳄鱼线夹,但正负极线缆与检测器上的主线缆为一体是构造,给使用者单独更换正极线缆或负极线缆时带来不便;
[0005]2、现有的密特蓄电池检测仪的构造单一,无法对主线缆、正极线缆和负极线缆进行收卷,造成检测器不使用时,主线缆、正极线缆和负极线缆混乱甚至打结,给使用者再次使用检测器带来不便。
[0006]因此,现有的密特蓄电池检测仪,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健康状态检测器,通过设置连接组件、正极组件、负极组件和握把组件,解决了现有的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存在的不便于独立更换正负极线缆,以及线缆混乱打结的问题。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9]本技术为一种铅酸蓄电池健康状态检测器,包括第一机壳组件,第一机壳组件后侧有第二机壳组件,第二机壳组件上侧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自由端一侧连接有正极组件,连接组件自由端另一侧连接有负极组件,第二机壳组件后侧连接有握持组件,由此可见,通过设置连接组件、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便于使用者对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的更换,且避免了使用者在更换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时不会对线缆体造成破坏,同时,降低了线缆的浪费,以及通过设置握把组件,避免了线缆体、正极线缆和负极线缆混乱,甚至打结,便于使用者对该检测器的存放,同时,便于使用者再次使用该检测器,解决了现有的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存在的不便于独立更换正负极线缆,以及线缆混乱打结的问题。
[0010]进一步地,第一机壳组件包含有第一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外壳、显示屏和按钮;第一
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外壳前侧上部镶嵌有显示屏,第一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外壳前侧下部连接有按钮,第一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外壳后侧上部中间开设有弧形槽,第一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外壳后侧外部开设有内螺纹通孔,具体地,显示屏的存在,用于显示该检测器所检测到的有关铅酸蓄电池健康状态相关的信息,以便于使用者直观的了解到铅酸蓄电池健康状态,按钮的存在,用于使用者操控该检测器工作,弧形槽的存在,用于环形插座进入第一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外壳内侧,使得第一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外壳和第二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外壳的组装不受环形插座的阻碍。
[0011]进一步地,第二机壳组件包含有环形插座、第一沉头螺钉和第二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外壳;第二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外壳前侧与第一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外壳后侧接触,第二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外壳前侧上部中间连接有环形插座,环形插座外周下部前侧与弧形槽内侧壁抵接,第二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外壳前侧外部螺纹连接有第一沉头螺钉,具体地,环形插座的存在,用于确定第二机壳组件和连接组件之间的位置,有利于第二机壳组件和连接组件的组装,第一沉头螺钉的存在,提升了第一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外壳和第二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外壳连接后的稳定,且便于第一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外壳和第二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外壳之间的拆分,有利于使用者对第一机壳组件和第二机壳组件内部的部件进行检修。
[0012]进一步地,第二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外壳前侧外部开设有沉头通孔,沉头通孔数量与内螺纹通孔数量相等,沉头通孔位置与内螺纹通孔位置一一对应,第一沉头螺钉前侧贯穿沉头通孔与内螺纹通孔螺纹连接,具体地,沉头通孔的存在,避免了第一沉头螺钉外凸,使得该检测器的外表面更加平整,且防止了外凸的第一沉头螺钉误伤使用者,内螺纹通孔的存在,提升了第一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外壳和第一沉头螺钉连接后的稳定,使得第一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外壳和第二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外壳稳定连接。
[0013]进一步地,连接组件包含有轴形插座、线缆体和插头体;线缆体一端连接有插头体,插头体与环形插座插接,线缆体另一端连接有轴形插座,轴形插座下部一侧开设有第一插座孔,轴形插座下部另一侧开设有第二插座孔,具体地,插头体和环形插座的存在,用于确定线缆体和第二机壳组件之间的位置,有利于线缆体和第二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外壳之间的连接。
[0014]进一步地,正极组件包含有正极线缆和第一插头;正极线缆一端连接有第一插头,第一插头与第一插座孔插接,具体地,第一插头和第一插座孔的存在,用于确定正极线缆和轴形插座之间的位置,有利于正极组件和连接组件之间的拆装。
[0015]进一步地,负极组件包含有第二插头和负极线缆;负极线缆一端连接有第二插头,第二插头与第二插座孔插接,具体地,第二插头和第二插座孔的存在,用于确定负极线缆和轴形插座之间的位置,有利于负极组件和连接组件之间的拆装。
[0016]进一步地,握持组件包含有第二沉头螺钉、握把和连接块;连接块前侧与第二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外壳后侧连接,连接块后侧上下螺纹连接有第二沉头螺钉,第二沉头螺钉前侧与第二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外壳后侧螺纹连接,连接块后侧中部连接有握把,具体地,第二沉头螺钉的存在,提升握把和第二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外壳连接后的稳定性,握把的存在,用于使用者携带该检测器,且用于收卷线缆体、正极线缆和负极线缆,避免了线缆体、正极线缆和负极线缆混乱甚至打结,有利于使用者再次使用该检测器。
[0017]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通过设置连接组件、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使得正极线缆和负极线缆分别与线缆体之间可拆式连接,便于使用者对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的更换,且避免了使用者在更换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时不会对线缆体造成破坏,同时,不需要对线缆体、负极线缆和正极线缆整体进行更换,降低了线缆的浪费。
[0019]2、本技术通过设置握把组件,使得使用者在不使用该检测器时,将线缆体、正极线缆和负极线缆收卷在握把上,避免了线缆体、正极线缆和负极线缆混乱,甚至打结,便于使用者对该检测器的存放,同时,便于使用者再次使用该检测器。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铅酸蓄电池健康状态检测器,包括第一机壳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壳组件(1)后侧有第二机壳组件(2),所述第二机壳组件(2)上侧有连接组件(3),所述连接组件(3)自由端一侧连接有正极组件(4),所述连接组件(3)自由端另一侧连接有负极组件(5),所述第二机壳组件(2)后侧连接有握持组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酸蓄电池健康状态检测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机壳组件(1)包含有第一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外壳(11)、显示屏(13)和按钮(14);所述第一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外壳(11)前侧上部镶嵌有所述显示屏(13),所述第一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外壳(11)前侧下部连接有所述按钮(14),所述第一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外壳(11)后侧上部中间开设有弧形槽(12),所述第一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外壳(11)后侧外部开设有内螺纹通孔(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铅酸蓄电池健康状态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壳组件(2)包含有环形插座(21)、第一沉头螺钉(22)和第二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外壳(24);所述第二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外壳(24)前侧与第一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外壳(11)后侧接触,所述第二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外壳(24)前侧上部中间连接有所述环形插座(21),所述环形插座(21)外周下部前侧与弧形槽(12)内侧壁抵接,所述第二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外壳(24)前侧外部螺纹连接有所述第一沉头螺钉(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铅酸蓄电池健康状态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特蓄电池检测仪外壳(24)前侧外部开设有沉头通孔(23),所述沉头通孔(23)数量与内螺纹通孔(15)数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万虎,魏建辉,邵传奇,孟海鸿,杨继辉,杨新宇,谭力国,张盟,车伟峰,王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士官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