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口体以及电动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2227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入口体以及电动吸尘器,能够容易地除去缠绕在设置于壳体的底面的车轮的尘埃、进入到收纳该车轮的空间即所谓的轮胎室的尘埃,并且具有损耗少且坚固的车轮的支承构造。吸入口体(6)具备:壳体(34),具有吸入口(19);第1车轮(65),能够旋转地设置于壳体(34);车轮保持体(69),具有朝向与壳体(34)的底面相同的方向的表侧(69f)、面对壳体(34)的底面的里侧(69b)、以及贯通表里的车轮配置口(68),安装于壳体(34)的底部;以及第2车轮(66),从车轮保持体(69)的里侧(69b)朝向表侧(69f)配置在车轮配置口(68),且具有夹在壳体(34)与车轮保持体(69)之间而被保持的车轴(76)。(76)。(7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入口体以及电动吸尘器


[000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吸入口体以及电动吸尘器。

技术介绍

[0002]已知有具备吸口体主体、能够旋转地设置于吸口体主体的自如车轮、以及设置于吸口体主体的底面的滚子的吸入口体。滚子配置在向吸入口体的上方凹陷的凹陷部,且比壳体的底面向下方突出。凹陷部相当于车辆所说的轮胎室(车轮罩)。滚子配置在比自如车轮靠前侧的位置。这样的滚子的配置使吸口体主体的行驶稳定。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

1673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以往的吸入口体的凹陷部从吸口体主体的底面朝向下方开放。凹陷部的前后左右以及上方被封闭。
[0005]一般情况下,凹陷部的左右各自的壁部具有开口较窄的凹部,滚子具备嵌入到凹陷部的凹部的轴。通过被强力地压入开口较窄的各个凹部的轴的各个轴端,滚子被固定于吸口体主体。
[0006]然而,有时线状的尘埃例如线头、毛发卷绕于滚子,或者棉状的尘埃卷入滚子而进入凹陷部的里侧、即顶面附近。在这样的情况下,使用者尝试用剪刀、工具抠挖滚子而除去卷绕于滚子的丝状的尘埃,或者尝试除去进入到凹陷部的里侧的尘埃。此时,抠挖滚子的剪刀、工具有时会使支承滚子的轴从开口较窄的凹部脱出。如果轴从凹部脱出,则滚子有可能从吸口体主体脱落而丢失。此外,如果反复轴的脱出,则凹部的开口被削去而扩大。如果凹部的开口宽,则滚子容易从吸入口体脱落,滚子的丢失风险大大提高。
[0007]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这样一种吸入口体以及电动吸尘器:能够容易地除去缠绕在设置于壳体的底面的车轮上的尘埃、进入到收纳该车轮的空间即所谓的轮胎室的尘埃,并且具有损耗少且坚固的车轮的支承构造。
[0008]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吸入口体具备:壳体,具有吸入口;第1车轮,能够旋转地设置于上述壳体;车轮保持体,具有朝向与上述壳体的底面相同的方向的表侧、面对上述壳体的底面的里侧以及贯通表里的车轮配置口,安装于上述壳体的底部;以及第2车轮,从上述车轮保持体的上述里侧朝向上述表侧配置在上述车轮配置口,且具有夹在上述壳体与上述车轮保持体之间而被保持的车轴。
[0009]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吸入口体,具备:壳体,具有吸入口;第1车轮,能够旋转地设置于上述壳体;车轮保持体,具有朝向与上述壳体的底面相同的方向的表侧、面对上述壳体的底面的里侧以及贯通表里的车轮配置口,安装于上述壳体的底部;中间部件,配置在上述壳体与上述车轮保持体之间;以及第2车轮,从上述车轮保持体的上述里侧朝向上述表侧配置在上述车轮配置口,且具有夹在上述中间部件与上述车轮保持体之间而被保持的车轴。
[0010]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具备:吸尘器主体;电动鼓风机,收纳于上述吸尘器主体,产生负压;以及上述吸入口体,通过上述电动鼓风机产生的负压吸入空气。
[0011]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吸入口体以及电动吸尘器,能够容易地除去缠绕在设置于壳体的底面的车轮上的尘埃、进入到收纳该车轮的空间即所谓的轮胎室的尘埃,并且具有损耗少且坚固的车轮的支承构造。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立体图。
[0013]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吸入口体的底面侧的立体图。
[0014]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吸入口体的仰视图。
[0015]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吸入口体的剖视图。
[0016]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吸入口体的车轮保持机构的表侧的分解立体图。
[0017]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吸入口体的车轮保持机构的里侧的第1分解立体图。
[0018]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吸入口体的车轮保持机构的里侧的第2分解立体图。
[0019]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吸入口体的局部剖视图。
[0020]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吸入口体的局部立体图。
[0021]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吸入口体的局部立体图。
[0022]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吸入口体的局部剖视图。
[0023]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吸入口体的另一例的仰视图。
[0024]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旋转清扫体的立体图。
[0025]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旋转清扫体的轴端部的俯视图。
[0026]图1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旋转清扫体的侧视图。
[0027]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吸入口体的局部剖视图。
[0028]图1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旋转清扫体的另一例的侧视图。
[0029]图1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吸入口体的第2车轮的支承构造的另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0030]图1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吸入口体的第2车轮的支承构造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0031]图2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吸入口体的另一例的底面放大图。
[0032]符号的说明
[0033]1:电动吸尘器;2:二次电池;3:吸尘器主体;5:延长管;6、6A;6B:吸入口体;11:把手部;12:主体壳体;12a:前部;12b:中央部;12c:后部;13:电动鼓风机;15:吸入管;16:分离集尘部;17:主体控制部;19:吸入口;21:控制电路板;22:输入部;22a:运转开始开关;22b:运转停止开关;25:排气口;31:旋转清扫体;32:电动机;33、33B:吸入口主体;33b:底面;34、34B:壳体;35:连接管部;36、36B:下壳体;36b:底面;36h:隐蔽部位;36e:暴露部位;37:上壳体;38:上罩;39:前罩;41:吸入室;41a:下半部;41b:上半部;42:电动机室;43:正面吸入口;45:固定管;46:万向接头部;51:旋转轴;52:清扫体;55:动力传递机构;56:驱动侧带轮;57:从动侧带轮;58:带;61:铰链机构;62:车轮;63、63A:密封部;65:第1车轮;66、66B:第2车轮;68:车轮配置口;69:车轮保持体;69f:表侧;69b:里侧;71、71A:右保持体;72、72A:左保持体;75、75a、75b:轴端部;76:车轴;77:滚子;79:车轴脱落防止部;81:凹部;83:中间部件;
85、85A:第2保持机构;87:滑动机构;88、88B:凹陷部;91:刷毛;92:保持框体;93:密封配置部;95:槽部;95L:端部;96:爪部;99、99A、99B:保持体;99f:表侧;99b:里侧;101:第2密封配置部;102:第2密封部;112:清扫体部;113、113A:筒管部;115:轴承保持体;116:轴承;117:轴部;121:第1凸缘部;122:第2凸缘部;123:筒部;125:切口部;126:凹部;128:第2肋;131:第三肋;141:螺钉;142: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参照图1至图20对本专利技术的吸入口体以及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多个附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构成标注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入口体,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具有吸入口;第1车轮,能够旋转地设置于上述壳体;车轮保持体,具有朝向与上述壳体的底面相同的方向的表侧、面对上述壳体的底面的里侧以及贯通表里的车轮配置口,安装于上述壳体的底部;以及第2车轮,从上述车轮保持体的上述里侧朝向上述表侧配置于上述车轮配置口,且具有夹在上述壳体与上述车轮保持体之间而被保持的车轴。2.一种吸入口体,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具有吸入口;第1车轮,能够旋转地支承于上述壳体;车轮保持体,具有朝向与上述壳体的底面相同的方向的表侧、面对上述壳体的底面的里侧以及贯通表里的车轮配置口,安装于上述壳体的底部;中间部件,配置在上述壳体与上述车轮保持体之间;以及第2车轮,从上述车轮保持体的上述里侧朝向上述表侧配置于上述车轮配置口,且具有夹在上述中间部件与上述车轮保持体之间而被保持的车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入口体,其特征在于,上述车轮保持体具有车轴脱落防止部,该车轴脱落防止部在上述车轮保持体从上述壳体卸下的状态下,防止上述车轴从上述车轮保持体脱离而上述第2车轮从上述车轮保持体脱落。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入口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车轮具备上述车轴、以及与上述车轴一体旋转的滚子。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入口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吸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品川直子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