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驱动结构可重复利用的切毛滚刷,包括滚刷架、刀片和旋转筒体,刀片设置在滚刷的旋转筒体内,在旋转筒体转动的同时,通过驱动结构同步带动刀片往复移动切毛,滚刷架设有两侧,分别为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二侧设有驱动结构的局部或全部,旋转筒体的另一端设有与驱动结构的保持在第二侧的部分轴向套接的套接孔,该轴向套接用于使旋转筒体的另一端经该轴向套接沿轴向安装在第二侧,同时,旋转筒体的一端沿轴向并随着轴向套接运动安装到第一侧,在拆除旋转筒体时,驱动结构的保持在第二侧的部分保持在第二侧,旋转筒体沿所述的轴向套接运动的反方向拆下,有利于降低使用成本;还提出一种清洁装置,安装有所述的切毛滚刷。刷。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驱动结构可重复利用的切毛滚刷及清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清洁滚刷
,具体讲是一种驱动结构可重复利用的切毛滚刷及清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本申请人深耕清洁领域,通过本申请人的不懈研究,本申请人首创了一种切毛滚刷,该切毛滚刷的刀片设置在滚刷的旋转筒体内,在旋转筒体转动的同时,通过驱动结构同步带动刀片往复移动切毛,实现高效切断毛发等垃圾的目的,详细方案可参见授权公告号为CN105982615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
[0003]本申请人在生产、经营和研究过程中发现,虽然上述方案已经比较巧妙和可靠,但是目前为了实现切毛滚刷的拆装,驱动结构一般安装在切毛滚刷内,因此当更换切毛滚刷时,驱动结构也会一起丢弃,这样,导致使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驱动结构可重复利用的切毛滚刷,有利于降低使用成本;还提出一种清洁装置,安装有所述的切毛滚刷。
[0005]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切毛滚刷,包括滚刷架、刀片和旋转筒体,刀片设置在滚刷的旋转筒体内,在旋转筒体转动的同时,通过驱动结构同步带动刀片往复移动切毛,滚刷架设有两侧,分别为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二侧设有驱动结构的局部或全部,旋转筒体的另一端设有与驱动结构的保持在第二侧的部分轴向套接的套接孔,该轴向套接用于使旋转筒体的另一端经该轴向套接沿轴向安装在第二侧,同时,旋转筒体的一端沿轴向并随着轴向套接运动安装到第一侧,在拆除旋转筒体时,驱动结构的保持在第二侧的部分保持在第二侧,旋转筒体沿所述的轴向套接运动的反方向拆下。
[0006]作为改进,驱动结构包括齿轮传动结构和往复运动结构,驱动结构的保持在第二侧的部分是指齿轮传动结构,而往复运动结构设于旋转筒体内,往复运动结构可随旋转筒体一起拆装,齿轮传动结构和往复运动结构可拆式连接;该齿轮传动结构用于带动往复运动结构往复运动,往复运动结构往复运动用于带动刀片往复运动。
[0007]作为改进,第二侧设有输入端,输入端与旋转筒体和/或齿轮传动结构连接:当输入端与旋转筒体连接时,输入端用于带动旋转筒体转动,旋转筒体转动再带动齿轮传动结构转动,齿轮传动结构转动用于带动往复运动结构往复运动;当输入端与齿轮传动结构连接时,输入端用于带动齿轮传动结构转动,齿轮传动结构转动再带动旋转筒体转动,齿轮传动结构转动用于带动往复运动结构往复运动;当输入端与旋转筒体和旋转筒体均连接时,输入端用于带动旋转筒体和齿轮传动结构一起转动,齿轮传动结构转动用于带动往复运动结构往复运动。
[0008]作为改进,输入端设有第一驱动轴,第一驱动轴套接有固定部分,第一驱动轴可围绕固定部分转动,固定部安装所述的齿轮传动结构。
[0009]作为改进,第一驱动轴设有转动连接部,该转动连接部与齿轮传动结构连接,该转动连接部用于带动齿轮传动结构转动,齿轮传动结构再带动旋转筒体转动。
[0010]作为改进,齿轮传动结构采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第二侧设有固定部分,该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太阳轮与固定部分固定连接,该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齿圈与旋转筒体连接,该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行星架作为传动输出并带动往复运动结构运动。
[0011]作为改进,齿圈设有右端盖,该右端盖与转动连接部连接,转动连接部经所述的右端盖带动齿圈转动,齿圈再带动旋转筒体转动。
[0012]作为改进,齿轮传动结构靠近往复运动结构的一端设有轴向连接件,齿圈与旋转筒体经轴向连接件轴向可拆式连接,在轴向连接后,轴向连接件同时作为旋转筒体带动齿圈一起转动的周向传动连接件。
[0013]作为改进,往复运动结构包括旋转体,该旋转体周向设有轨道,轨道配合有驱动件,驱动件与刀片连接。
[0014]作为改进,旋转体连接有第二驱动轴,第二驱动轴与旋转体轴向可往复移动套接并周向传动连接,旋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弹性件,该弹性件用于弹性支撑旋转体。
[0015]作为改进,轨道采用设于旋转体周向表面的沿轴向盘旋设置的导向槽,驱动件的两端均设有滚珠,驱动件与导向槽经滚珠滚动配合。
[0016]作为改进,往复运动结构设置在独立隔仓中。
[0017]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二侧设有驱动结构的局部或全部,旋转筒体的另一端设有与驱动结构的保持在第二侧的部分轴向套接的套接孔,该轴向套接用于使旋转筒体的另一端经该轴向套接沿轴向安装在第二侧,同时,旋转筒体的一端沿轴向并随着轴向套接运动安装到第一侧,在拆除旋转筒体时,驱动结构的保持在第二侧的部分保持在第二侧,旋转筒体沿所述的轴向套接运动的反方向拆下,因此,当更换切毛滚刷时,仅需更换旋转筒体及安装其上的结构,驱动结构可实现一定程度的重复利用,有利于降低使用成本。
[0018]另外,在同一端产生速度差非常困难,结构也很复杂,因此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案后,改变了产生速度差的根本结构,打开了一个新的技术路线,非常巧妙。
[0019]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设有吸口,该吸口设有所述的切毛滚刷,
[0020]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采用所述的切毛滚刷的清洁装置,具有更低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一种清洁装置上视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2为一种清洁装置下视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3为旋转筒体沿轴向拆开的立体状态示意图。
[0024]图4为A放大图。
[0025]图5为第二侧的侧盖的立体示意图。
[0026]图6为主要展示驱动连接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7为切毛滚刷沿轴向进行半剖的半剖示意图。
[0028]图8为主要展示往复运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1
‑
刀片、2
‑
旋转筒体、3
‑
刀头、4
‑
固定部分、5
‑
太阳轮、6
‑
齿圈、7
‑
行星架、8
‑
旋转体、9
‑
轨道、10
‑
驱动件、11
‑
第一驱动轴、12
‑
第二驱动轴、13
‑
弹性件、14
‑
垫片、15
‑
滚珠、16
‑
第一轴承、17
‑
第二轴承、18
‑
转动配合套、19
‑
密封圈、20
‑
隔仓、21
‑
锁扣、22
‑
第一驱动轮、23
‑
驱动带、24
‑
第二驱动轮、25
‑
第一侧、26
‑
第二侧、27
‑
转动连接轴、28
‑
第三轴承、29
‑
第四轴承、3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结构可重复利用的切毛滚刷,包括滚刷架、刀片和旋转筒体,刀片设置在滚刷的旋转筒体内,在旋转筒体转动的同时,通过驱动结构同步带动刀片往复移动切毛,滚刷架设有两侧,分别为第一侧和第二侧,其特征在于,第二侧设有驱动结构的局部或全部,旋转筒体的另一端设有与驱动结构的保持在第二侧的部分轴向套接的套接孔,该轴向套接用于使旋转筒体的另一端经该轴向套接沿轴向安装在第二侧,同时,旋转筒体的一端沿轴向并随着轴向套接运动安装到第一侧,在拆除旋转筒体时,驱动结构的保持在第二侧的部分保持在第二侧,旋转筒体沿所述的轴向套接运动的反方向拆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结构可重复利用的切毛滚刷,其特征在于,驱动结构包括齿轮传动结构和往复运动结构,驱动结构的保持在第二侧的部分是指齿轮传动结构,而往复运动结构设于旋转筒体内,往复运动结构可随旋转筒体一起拆装,齿轮传动结构和往复运动结构可拆式连接;该齿轮传动结构用于带动往复运动结构往复运动,往复运动结构往复运动用于带动刀片往复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结构可重复利用的切毛滚刷,其特征在于,第二侧设有输入端,输入端与旋转筒体和/或齿轮传动结构连接:当输入端与旋转筒体连接时,输入端用于带动旋转筒体转动,旋转筒体转动再带动齿轮传动结构转动,齿轮传动结构转动用于带动往复运动结构往复运动;当输入端与齿轮传动结构连接时,输入端用于带动齿轮传动结构转动,齿轮传动结构转动再带动旋转筒体转动,齿轮传动结构转动用于带动往复运动结构往复运动;当输入端与旋转筒体和旋转筒体均连接时,输入端用于带动旋转筒体和齿轮传动结构一起转动,齿轮传动结构转动用于带动往复运动结构往复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结构可重复利用的切毛滚刷,其特征在于,输入端设有第一驱动轴,第一驱动轴套接有固定部分,第一驱动轴可围绕固定部分转动,固定部安装所述的齿轮传动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结构可重复利用的切毛滚刷,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剑强,郑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富佳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