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通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局部解剖操作标本肢体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1969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局部解剖操作标本肢体固定装置,属于医学实验工具领域。为了解决人工扶持容易出现肢体固定位置的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肢体固定装置由基座、连接杆和绳带组成,基座的一面与解剖操作台吸合,另一面与连接杆的一端相连,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绳带相连,绳带的另一端与肢体手腕关节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结构简单,实现肢体与躯干之间的多角度固定,满足不同视野下的解剖需求,并且在装置操作过程中能够保持肢体固定位置的稳定。定。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局部解剖操作标本肢体固定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学实验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局部解剖操作标本肢体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解剖学是医学生的必修课,其中局部解剖学作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其整合性和操作性体现得尤为明显。解剖操作在该课程教学中占据了大量的时段,主要目的是通过同学的自主解剖标本达到了解、熟悉并掌握人体结构器官的形态特点。目前针对局部解剖人体标本的操作准备和盛放主要集中于解剖台的设计和材质使用上,如木质箱体更换为铝合金箱体,标本升降由人力抬升改为机械传动或是液压助力。这些改进都很好地提升了实际操作的便利性,但是其中有些问题仍未能得到有效地改善。
[0003]局部解剖的实际操作过程可分为多个部位,如上肢、下肢及胸腹部等,当操作上肢时因肢体关节僵硬会有遮蔽操作部位的问题存在,如因上肢的内收遮挡使得腋窝(胳肢窝)不能得到有效显示,极大地影响了正常操作的进行。以往的解决办法主要让同学之间相互做解剖助手的方式人为拉开,虽然结构的暴露得到保证,但是操作课程时长通常在两个小时,人工扶持时间长会出现疲劳带来肢体固定的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局部解剖操作标本肢体固定装置,解决了人工扶持容易出现肢体固定位置的不稳定,装置结构简单,实现肢体与躯干之间的多角度固定,满足不同视野下的解剖需求,并且在装置操作过程中能够保持肢体固定位置的稳定。
[0005]技术方案为:一种局部解剖操作标本肢体固定装置,所述肢体固定装置由基座、连接杆和绳带组成,基座的一面与解剖操作台吸合,另一面与连接杆的一端相连,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绳带相连,绳带的另一端与肢体手腕关节相连。
[0006]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包括具有两面的铰链,和设置在铰链的一面与其连为一体的磁吸基座,以及设置在铰链的另一面与其连为一体的连接壳套,磁吸基座的中心处嵌合有磁石块,磁吸基座可以磁吸在自沉式操作台的铸铁外壳体的表面。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一端设有外侧螺纹,所述连接壳套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杆的外侧螺纹相适配的螺纹孔。
[0008]进一步地,所述绳带的中部设有自锁装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远离基座的一端设置径向通孔,所述绳带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径向通孔和所述自锁装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绳带的另一端设有网状环带。
[0011]进一步地,所述网状环带的网眼形状为四边形。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装置可充分利用现有解剖操作台,将躯干与肢体拉开形成一定的角度并固定,实现操作中使标本肢体展开,满足不同视野下的解剖需求。整个结构可拆卸可移动,携
带储放均方便且不占空间,各个部件也可安装拆卸,避免了使用繁复结构带来的制作、操作和管理不便的难题;
[0014](2)通过调节绳带牵引肢体与躯干形成一定的拉开角度,还可以通过调节连接杆的旋入长度对肢体与躯干之间的拉开角度进行细微调节,满足不同角度的解剖需求;
[0015](3)装置通过设计网状环带套缚在肢体手腕关节实现牵引肢体,网状环带的尺寸与肢体手腕适配,在牵引过程中不会出现滑动,且网状环带采用柔性材质,对肢体损伤小,适合长时间解剖操作课程的教学。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肢体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肢体固定装置中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为基座、2为连接杆、3为绳带、4为连接杆的径向通孔、5为连接杆的外侧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0]一种局部解剖操作标本肢体固定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基座1、连接杆2和绳带3组成,基座1的一面与解剖操作台吸合,另一面与连接杆2的一端相连,连接杆2的另一端与绳带3相连,绳带3的另一端与肢体手腕关节相连。铰链两面的长度为50mm,宽度为30mm。连接杆2的长度为20cm。
[0021]基座1包括具有两面的铰链,和设置在铰链的一面与其连为一体的磁吸基座,以及设置在铰链的另一面与其连为一体的连接壳套,磁吸基座的中心处嵌合有磁石块,磁吸基座可以磁吸在自沉式操作台的铸铁外壳体的表面。
[0022]如图2所示连接杆2一端设有外侧螺纹5,连接壳套的内壁上设有与连接杆2的外侧螺纹5相适配的螺纹孔,连接杆2与连接壳套通过设置的螺纹相连接,连接杆2和连接壳套的螺纹连接处有一定的行程,不同的螺纹连接行程可以调节连接杆2的旋入长度,通过调节连接杆2的余留长度能够快速细微调节肢体与躯干之间的拉开角度。
[0023]绳带3的中部设有自锁装置,如图2所示连接杆2远离基座1的一端设置径向通孔4,绳带3的一端依次穿过径向通孔4和自锁装置。径向通孔4为空心圆,空心圆的直径大于绳带3的粗细,可拉动绳带3滑过径向通孔4牵引肢体位置,并穿过设置在绳带3中部的自锁装置调节绳带的松紧,自锁装置可以设置在靠近径向通孔4的一端,若在靠近肢体的一端对绳带3进行张紧固定,可能会对肢体的位置产生牵动,需要重新调整。将自锁装置设置在绳带上,便于装置操作和管理。
[0024]绳带3的另一端设有网状环带,网状环带套缚在肢体手腕关节处。网状环带的网眼形状为四边形,使环带沿轴向和径向的两个方向进行延伸,本专利技术的网状环带可经受力变形成空心板状穿过肢体手部,去除受力可变形为空心环状贴合在肢体腕部,网状环带为封闭环,直接套缚在肢体手腕部,无需采用如锁扣等紧固方式在肢体手腕部进行过多地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造成肢体固定位置的移动,也不用为了从肢体手部套缚到肢体腕部而采用过
大尺寸的环带,造成环带与手腕部贴合度不足,在牵引过程中造成环带在手腕部的滑动而引起的肢体固定位置的不稳定。本专利技术网状环带可以为经纤维织造而成的纺织品,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硅胶制品,这类柔性材质可以更好地被固定在与肢体手腕关节处的结合处,在牵拉肢体时,由于是柔性材质贴合在肢体上,长时间牵引也不会造成损伤。
[0025]磁吸方式可在操作台的铸铁外壳体上使整个装置随时拆卸移动,连接杆为空心轻质金属或塑料,绳索为柔性轻质棉线或尼龙,使整个装置轻质,可安放于操作台面任意位置。本专利技术装置安装在其他外壳体材质的操作台也可以采用胶粘方式。
[0026]使用时,将基座1的磁吸面吸合在操作台的铸铁外壳体表面,吸合处可以是靠近待操作肢体的操作台转角处,然后将连接杆2旋进基座1的连接壳套中,绳带3的一端网状环带套缚在肢体腕关节处,绳带3的另一端依次穿过连接杆2的径向通孔和自锁装置,再根据实际操作需求,通过调节穿过径向通孔的绳带3另一端牵引肢体与躯干形成一定的拉开角度,完成后拉紧穿过自锁装置的绳带3另一端并按压自锁装置完成固定,还可以通过调节连接杆2的旋入长度对肢体与躯干之间的拉开角度进行细微调节。使用结束后按压自锁装置解锁。
[0027]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局部解剖操作标本肢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肢体固定装置由基座(1)、连接杆(2)和绳带(3)组成,基座(1)的一面与解剖操作台吸合,另一面与连接杆(2)的一端相连,连接杆(2)的另一端与绳带(3)相连,绳带(3)的另一端与肢体手腕关节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解剖操作标本肢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包括具有两面的铰链,和设置在铰链的一面与其连为一体的磁吸基座,以及设置在铰链的另一面与其连为一体的连接壳套,磁吸基座的中心处嵌合有磁石块,磁吸基座可以磁吸在自沉式操作台的铸铁外壳体的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解剖操作标本肢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浩明韩笑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