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1776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单体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前期注水,大部分油藏都已经进入了中高含水期,高渗透带和大孔道较多,注入水已经很难到达中、低渗透层,波及系数变小,驱油效率变差。油藏的最终采收率受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的影响。对于水驱油藏而言,油藏水驱采收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油藏层间和层内的非均质性,驱替流体与被驱替流体之间的流度比较大以及油水之间的界面张力较高等。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油藏的非均质性导致注入水沿注入井和生产井之间的高渗透层,大孔道单层突进;同时由于油水粘度比引起水驱油流度比不利,使注入水沿油层出现指进现象;二者均会导致生产井含水上升快,高渗透层水淹严重,而低渗透层未被动用或者动用程度低,从而降低注入水的波及效率和油藏的最终采收率。
[0003]目前,油田常用的是聚合物型驱油剂,如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以及聚表二元体系驱油剂,主要由聚合物溶液和表面活性剂的分段驱油。但由于油田长期注水使油层出现优势渗流通道,使注聚以及二元复合体系对于具有优势渗流通道的油层驱油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目的是解决现有聚驱以及聚表二元体系驱油无法有效驱替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单体15

25份、引发剂0.2

0.6份、交联剂0.05

0.1份、乳化剂2

4份、溶剂120

190份。
[0007]进一步地,所述单体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壳聚糖0.5

1份、丙烯酸7

10份、丙烯酰胺8

10份。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钾、过硫酸铵、过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中的一种。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交联剂为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二乙烯基苯或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乳化剂为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溶剂为水、甲苯、乙酸中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的混合物,或三者的混合物。
[0012]作为一种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溶剂的组分和重量份含量为:水40

60份,甲苯80

120份,乙酸0.5

1份。
[0013]作为一种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的粒径为200

400nm。
[0014]一种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S1.将0.5

1重量份的壳聚糖和3

5重量份的丙烯酸加入40

70重量份的溶剂中,然后以700

900r/min的转速搅拌至溶液透明澄清,得溶液A;
[0016]S2.使用恒温水浴将步骤S1制得的溶液A加热至60

80℃,然后加入0.1

0.3重量份的引发剂,反应1

3h后冷却至室温,得溶液B,备用;
[0017]S3.将8

10重量份的丙烯酰胺和4

5重量份的丙烯酸加入步骤S2制得的溶液B中,以700

900r/min的转速搅拌至溶液透明澄清,得溶液C;
[0018]S4.向步骤S3制得的溶液C中加入0.1

0.3重量份的引发剂和0.05

0.1重量份的交联剂后,滴入到溶有2

4重量份乳化剂的80

120重量份的溶剂中,滴加时间控制在1h内,并在滴加过程中持续搅拌,形成反相微乳液;
[0019]S5.将步骤S4形成的反相微乳液加热至60℃,并在500

700r/min的转速下搅拌4

6h,停止反应,得沉淀物;
[0020]S6.用乙醇洗涤步骤S5得到的沉淀物三次后,干燥,得到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
[0021]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2]1、本专利技术的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主要是借助纳米微球初始体积较小、体膨性等特点,注入至地层后可以发生吸水溶胀,从而起到封堵优势孔道、逐级深入并实现驱油的目的。
[0023]2、在注入初期,纳米微球驱油剂的粒径小于低渗透区孔隙吼道,可直接穿过近井带,进入储层更深处。到地层深部后,纳米微球驱油剂由于不同渗透率的分流差异,会先大量进入高渗层,然后通过自聚交联,同时纳米微球驱油剂吸水膨胀,因此具有堵塞作用,驱替液流动阻力会变得越来越大,此时液流会转向低渗透层,这样便提高了水驱作用范围以及改善了驱油效果;纳米微球驱油剂发生膨胀并封堵高渗层的较大孔吼,同时低渗层的吸水量也会得到提高。
[0024]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的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设计方案和附图。
[0026]图1是实施例3的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电镜图;
[0027]图2是实施例3的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红外光谱图;
[0028]图3是实施例3的可控自聚微球水溶液粒径中值;
[0029]图4是实施例3的可控自聚微球水分散体系14天后粒度分布图
[0030]图5是实施例3的可控自聚微球水分散体系22天后粒度分布图;
[0031]图6是实施例3的可控自聚微球的耐盐性评价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实验环境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下述实施例中提及的所有原料如无特别说明均从公开的商业途径获得。
[0033]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一种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单体15

25份、引发剂0.2

0.6份、交联剂0.05

0.1份、乳化剂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单体15

25份、引发剂0.2

0.6份、交联剂0.05

0.1份、乳化剂2

4份、溶剂120

190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壳聚糖0.5

1份、丙烯酸7

10份、丙烯酰胺8

10份。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钾、过硫酸铵、过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中的一种。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二乙烯基苯或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为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水、甲苯、乙酸中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的混合物,或三者的混合物。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的组分和重量份含量为:水40

60份,甲苯80

120份,乙酸0.5

1份。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自聚纳米微球驱油剂的粒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丽萍吕伟王石头刘笑春杨棠英杨青徐春梅张涛任建科贾玉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