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栏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1718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栏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栏杆。移动栏杆包括杆体、底座组件和可拆卸的安装组件,底座组件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贯穿底座组件的上下表面,安装组件的下端插设在安装槽内,安装槽对安装组件上下移动限位,安装组件的上端插设在杆体的下端;安装组件包括连接机构、与连接机构连接的第一限位机构、以及与连接机构连接的第二限位机构,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通过连接机构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杆体和底座组件通过安装组件连接安装,当不使用时,可将移动栏杆的杆体和底座组件分别拆下来,以方便搬运转移,由于底座组件不需要预先埋在混凝土基层中,移动栏杆使用范围更广。移动栏杆使用范围更广。移动栏杆使用范围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栏杆


[0001]本技术属于栏杆
,具体涉及一种移动栏杆。

技术介绍

[0002]移动栏杆在使用中起分隔、导向的作用,使被分割区域边界明确清晰,而且移动栏杆既是一种安全设施,也是一种围挡设施,例如应用于隔离带时,其可以将人群做区域性的隔离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因此移动栏杆无论是在机场、银行、邮局、酒店,还是在机关和企业等这些场所的安全保护和围挡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现有的移动栏杆的杆体底部和底座联接配合或者一体成型,或者现有技术中移动栏杆的底座是预先埋在混凝土基层中,而杆体部分时可移动的,例如CN201721304105.1公开一种新型栏杆组合固定结构,其包括立杆、第一锚固钢筋、第二锚固钢筋、第一基座、第二基座、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其中,第一锚固钢筋为多个,这些第一锚固钢筋预埋在混凝土基层中并沿直线排列;第二锚固钢筋也为多个,数量与第一锚固钢筋的数量相等,这些第二锚固钢筋预埋在混凝土基层中并沿直线排列。通过分析发现,如果杆体底部和底座联接配合或者一体成型形成单个独立产品,则会使移动栏杆下整体体积较大,搬运转移比较费力;如果将底座是预先埋在混凝土基层中,则导致移动栏杆的使用范围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移动栏杆。本技术杆体和底座组件通过安装组件连接安装,当不使用时,可将移动栏杆的杆体和底座组件分别拆下来,以方便搬运转移,由于底座组件不需要预先埋在混凝土基层中,移动栏杆使用范围更广。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栏杆,其包括杆体、底座组件和可拆卸的安装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贯穿所述底座组件的上下表面,所述安装组件的下端插设在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对所述安装组件上下移动限位,所述安装组件的上端插设在所述杆体的下端;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连接机构、与所述连接机构连接的第一限位机构、以及与所述连接机构连接的第二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通过所述连接机构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
[0005]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的上端形成安装端,所述安装端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杆体的下端,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的下端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对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向下移动限位;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位于所述安装槽下方,所述安装槽对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位向上移动限位;所述连接机构为螺纹连接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通过所述螺纹连接机构固定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杆体为中空的管状的杆体,所述杆体的下端与所述安装端过盈配合,所述安装槽对所述安装端限位向下移动限位,所述安装槽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的下端相配合,所述安装槽对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径向移动限位。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限位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限位内的
第二限位件,套设在所述第一限位外的径向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上端形成所述安装端,所述径向限位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内对所述径向限位件径向移动限位,所述第二限位通过所述螺纹连接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固定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分别开设有贯穿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由上端至下端逐渐变小,所述第一通孔的上端形成与所述第二限位相配合的限位腔体,所述第二通孔内壁连接有与所述螺纹连接机构相配合的内螺纹。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机构还包括螺丝,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分别开设有与所述螺丝相配合的螺丝孔,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通过所述螺丝孔和螺丝固定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底座组件的下表面还开设有朝下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位于所述安装槽的外周,所述第二限位机构相较于所述安装槽的向外凸出,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中部开设由贯穿上下表面的连接孔,所述连接机构的上端穿过上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二限位机构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外周朝上凸起形成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机构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组件的下表面共面,所述第二限位机构的中部沿上表面向上凹形成收纳槽,所述收纳槽上端伸到所述安装槽的下端,所述连接孔位于所述收纳槽内;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螺母和螺栓,所述螺母嵌设在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内,所述螺栓的螺杆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螺母相配合,所述螺栓的头部位于所述收纳槽内,且所述螺栓的头部下表面高于所述底座组件的下表面。
[0012]优选地,所述底座组件包括有水泥制成的底座本体和防护套,所述防护套套设在底座本体的上端,所述防护套和底座本体均开设有贯穿上下表面的通孔,所述安装槽由所述防护套的通孔和底座本体的通孔形成。
[0013]优选地,所述底座本体的外周形成有环状的卡接部;所述底座组件还包括支撑胶圈,所述支撑胶圈上端还开设有环状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与所述卡接部相配合,所述支撑胶圈的下端形成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低于所述底座组件的下表面。
附图说明
[0014]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技术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的主旨。
[0015]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栏杆的剖视图;
[0016]图2为图1的局部视图;
[0017]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组件和底座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组件的剖视图;
[0019]图5为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限位机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限位机构的剖视图;
[0021]图7为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的剖视图;
[0024]图10为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胶圈剖视图。
[0025]附图标识:安装组件100、底座组件200、杆体300;第一限位机构101、第二限位机构102、连接机构103、第一限位件104、第二限位件105、径向限位件106、螺丝107、安装端108、限位腔体109、第一通孔110、第二通孔111、螺丝孔112、螺母113、螺柱114、定位部115、连接孔116、收纳槽117;底座本体201、防护套202、支撑胶圈203、安装槽204、定位槽205、卡接部206、卡接槽207、支撑面208。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0027]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说明书中所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栏杆包括杆体、底座组件和可拆卸的安装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贯穿所述底座组件的上下表面,所述安装组件的下端插设在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对所述安装组件上下移动限位,所述安装组件的上端插设在所述杆体的下端;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连接机构、与所述连接机构连接的第一限位机构、以及与所述连接机构连接的第二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通过所述连接机构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的上端形成安装端,所述安装端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杆体的下端,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的下端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对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向下移动限位;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位于所述安装槽下方,所述安装槽对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位向上移动限位;所述连接机构为螺纹连接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通过所述螺纹连接机构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为中空的管状的杆体,所述杆体的下端与所述安装端过盈配合,所述安装槽对所述安装端限位向下移动限位,所述安装槽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的下端相配合,所述安装槽对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径向移动限位。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限位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限位内的第二限位件,套设在所述第一限位外的径向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上端形成所述安装端,所述径向限位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内对所述径向限位件径向移动限位,所述第二限位通过所述螺纹连接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固定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分别开设有贯穿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由上端至下端逐渐变小,所述第一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凤金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凡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