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齿钝体的风向采集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1438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多齿钝体的风向采集方法及其装置,包括通过使用人力或者其他驱动设备将转动块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螺栓在安装底座中旋转,而螺母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底座的一端,使得所述第一螺栓和所述螺母的螺纹配合将若干个所述安装底座进行固定连接,通过所述第一螺栓带动第一齿轮旋转,进而所述第一齿轮带动齿条来回移动,使得第二齿轮进行旋转,最终通过传动杆的设置,驱动块和所述第二齿轮同步转动等,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实验所需切换到任一型号的钝体,从而达到不同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可以大大增强实验的效率。从而可以大大增强实验的效率。从而可以大大增强实验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多齿钝体的风向采集方法及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能量采集转换的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齿钝体的风向采集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多向风能的采集研究有助于促进风能采集器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当前,多向风能的收集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为了实现多向风能的有效采集,本文结合方柱和圆柱钝体优势,提出一种适用于多向风能采集器的多齿钝体结构,并进行了二维流场仿真分析,验证其优异的气动性能,然后,通过实验对多齿钝体的输出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方柱钝体进行了对比。
[0003]并且大多数风能采集器仅能实现某些特定方向风能的高效采集,不利于环境风能的有效收集,环境适应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5]鉴于上述现有一种基于多齿钝体的风向采集方法存在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多齿钝体的风向采集方法,其目的在于:提高实验效果。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其中通过使用人力或者其他驱动设备将转动块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螺栓在安装底座中旋转,而螺母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底座的一端,使得所述第一螺栓和所述螺母的螺纹配合将若干个所述安装底座进行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于多齿钝体的风向采集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通过所述第一螺栓带动第一齿轮旋转,进而所述第一齿轮带动齿条来回移动,使得第二齿轮进行旋转,最终通过传动杆的设置,驱动块和所述第二齿轮同步转动。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于多齿钝体的风向采集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通过所述驱动块的旋转,使得所述驱动块的一端推动连接块向一侧移动,另一端推动第二夹持块向左移动,而所述连接块通过圆杆的设置,使得所述连接块带动第一夹持块向一侧移动,最终使得所述第一夹持块和所述第二夹持块逐渐贴合。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于多齿钝体的风向采集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通过顶杆能够将六齿钝体、八齿钝体、十齿钝体和十二齿钝体任一个从圆柱钝体中顶出,并且通过止回块和圆槽的配合防止钝体的复位。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方法可根据实验所需切换到任一型号的钝体,从而达到不
同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可以大大增强实验的效率。
[0012]鉴于上述现有一种基于多齿钝体的风向采集装置存在适应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13]因此,本专利技术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多齿钝体的风向采集方法,其目的在于:增强适应性。
[001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其中固定机构,其包括安装底座,贯穿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内部的第一螺栓,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螺栓一端的转动块,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一侧的螺母;以及,
[0015]卡和机构,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内部的矩形块,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螺栓的第一齿轮,啮合连接于所述第一齿轮一侧的齿条,啮合连接于齿条一侧的第二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齿轮底部的传动杆,设置于所述传动杆底部的驱动块,设置于所述矩形块顶部的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可冷却高紫外老化试验箱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切换机构,其包括卡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块的安装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块顶部的圆柱梁,固定设置于所述圆柱梁外表面的压电管,设置于所述圆柱梁顶部的圆柱钝体,设置于所述圆柱钝体的底部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设置有四个,所述圆孔的内部开设有矩形槽,所述圆孔的内部还开设有圆槽。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可冷却高紫外老化试验箱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矩形块的一侧贯穿开设有梯型槽,所述齿条的底部设置有纵齿,所述齿条的一侧设置有横齿,所述第一夹持块和所述第二夹持块分别开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可冷却高紫外老化试验箱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夹持块和所述第二夹持块的一侧均设置有圆杆,所述圆杆的顶外表面设置有弹簧,所述圆杆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块。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可冷却高紫外老化试验箱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圆柱钝体的内部设置有六齿钝体,所述六齿钝体的内部设置有八齿钝体,所述八齿钝体的内部设置有十齿钝体,所述十齿钝体的内部设置有十二齿钝体。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可冷却高紫外老化试验箱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圆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设置有四个,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六齿钝体、八齿钝体、十齿钝体和十二齿钝体的底部,所述顶杆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止回块。
[002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有益效果:可以很好的适应不同情况的需要,改变钝体的数量和型号,并且还可以改变安装底座的数量,从而达到更好的风能采集效果。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多齿钝体的风向采集装置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多齿钝体的风向采集装置的整体结构后视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多齿钝体的风向采集装置的安装底座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多齿钝体的风向采集装置的卡和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多齿钝体的风向采集装置的卡和机构整体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多齿钝体的风向采集装置的切换机构整体示意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多齿钝体的风向采集装置的切换机构俯视图。
[0030]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多齿钝体的风向采集装置的切换机构仰视图。
[0031]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多齿钝体的风向采集装置的圆孔、矩形槽和圆槽示意图。
[0032]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多齿钝体的风向采集装置的顶杆和矩形块示意图。
[0033]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多齿钝体的风向采集方法所述的多齿钝体示意图。
[0034]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多齿钝体的风向采集方法的6齿钝体截面及风向示意图。
[0035]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多齿钝体的风向采集方法的8齿钝体截面及风向示意图。
[0036]图1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多齿钝体的风向采集方法的10齿钝体截面及风向示意图。
[0037]图1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多齿钝体的风向采集方法的12齿钝体截面及风向示意图。
[0038]图1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多齿钝体的风向采集方法的基于多齿钝体的风能采集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齿钝体的风向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使用人力或者其他驱动设备将转动块(103)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螺栓(102)在安装底座(101)中旋转,而螺母(104)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底座(101)的一端,使得所述第一螺栓(102)和所述螺母(104)的螺纹配合将若干个所述安装底座(101)进行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齿钝体的风向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一螺栓(102)带动第一齿轮(202)旋转,进而所述第一齿轮(202)带动齿条(203)来回移动,使得第二齿轮(204)进行旋转,最终通过传动杆(205)的设置,驱动块(206)和所述第二齿轮(204)同步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多齿钝体的风向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驱动块(206)的旋转,使得所述驱动块(206)的一端推动连接块(209b)向一侧移动,另一端推动第二夹持块(208)向左移动,而所述连接块(209b)通过圆杆(209)的设置,使得所述连接块(209b)带动第一夹持块(207)向一侧移动,最终使得所述第一夹持块(207)和所述第二夹持块(208)逐渐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3任一所述的基于多齿钝体的风向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顶杆(309)能够将六齿钝体(305)、八齿钝体(306)、十齿钝体(307)和十二齿钝体(308)任一个从圆柱钝体(304)中顶出,并且通过止回块(309a)和圆槽(304c)的配合防止钝体的复位。5.一种基于多齿钝体的风向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基于多齿钝体的风向采集方法,包括,固定机构(100),其包括安装底座(101),贯穿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101)内部的第一螺栓(102),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螺栓(102)一端的转动块(103),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101)一侧的螺母(104);以及,卡和机构(200),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101)内部的矩形块(201),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螺栓(102)的第一齿轮(202),啮合连接于所述第一齿轮(202)一侧的齿条(203),啮合连接于齿条(203)一侧的第二齿轮(204),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齿轮(204)底部的传动杆(205),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明勇徐长宝高吉普林呈辉王宇祝健杨何雨旻文屹吕黔苏杨婧汪明媚冯起辉张缘圆毛均毅张后谊江雪玲鲁彩江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