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半导体制冷片与相变材料的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与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1433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半导体制冷片与相变材料的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涉及分布式储能控制领域,通过电池监测电路采集电池子模块中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值并传输至BMS管理系统,所述BMS管理系统获取各电池子模块对应上部温度值与下部温度值的温度平均值,根据温度平均值下发对应电池子模块的控制指令至半导体制冷片驱动模块,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驱动模块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其对应电池子模块中驱动电路的通断状态,以进入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其在复合使用相变材料与半导体制冷片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各电池子模块温度的独立控制。立控制。立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半导体制冷片与相变材料的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与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分布式储能控制领域,尤其涉及基于半导体制冷片与相变材料的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与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池模组散热方式包括风冷、水冷、相变材料(PCM)冷却、半导体冷却和热管等。其中,相变材料冷却属于被动冷却,利用相变焓吸收热量,而自身温度不会显著变化的特点,对电池模组内的电池进行散热。较为常用的固液相变材料包括石蜡,其具有不易发生相分离及过冷、腐蚀性较小、潜热大的优点,但电池过热或环境温度过高将导致相变材料全部或部分转为液态,容易造成泄露。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相变材料给电池模组散热的过程中,由于电池过热或环境温度过高导致相变材料全部或部分转为液态,容易造成泄露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片与相变材料的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包括:
[0004]多个并联的电池子模块,所述电池子模块中包括:模块外壳、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对应的驱动电路与多个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均封装在模块外壳内,所述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片与相变材料的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并联的电池子模块,所述电池子模块中包括:模块外壳、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对应的驱动电路与多个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均封装在模块外壳内,所述各电池单体之间设置有导热铜柱,所述电池单体与导热铜柱之间的空隙填充有相变材料,所述导热铜柱的下端与半导体制冷片的上端面接触,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下端面连接有散热翅片,任意一个电池子模块中均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池单体靠近正极端的温度为上部温度值,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池单体靠近负极端的温度为下部温度值;BMS管理系统;各电池子模块对应的电池监测电路,其电连接于对应电池子模块中的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上部温度值与下部温度值,并传输至BMS管理系统;与BMS管理系统及各电池子模块通信连接的半导体制冷片驱动模块;所述BMS管理系统,用于接收各电池监测电路传输的上部温度值与下部温度值,并获取各电池子模块对应上部温度值与下部温度值的温度平均值,根据温度平均值下发对应电池子模块的控制指令至半导体制冷片驱动模块;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其对应电池子模块中驱动电路的通断状态,以进入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在制冷模式下时:控制半导体制冷片的上端面吸收导热铜柱的热量与相变材料存储的热量,并通过半导体制冷片的下端面与散热翅片释放出热量,以实现制冷;在制热模式下时:控制半导体制冷片加热导热铜柱使相变材料温度升高,从而使电池单体温度升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片与相变材料的分布式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电池子模块内、电池单体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片与相变材料的分布式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周向设置有隔热垫,用于阻隔导热铜柱与散热翅片之间的热传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片与相变材料的分布式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子模块中还包括设置在散热翅片下端并与半导体制冷片驱动模块通信连接的风扇,用于在制冷模式下时,形成流动空气带走半导体制冷片下端面与散热翅片释放出的热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片与相变材料的分布式储能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殿波洪小波李文州乔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银贮宁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