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一物质的柔性高弹片状纺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0890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4
一种单一物质的柔性高弹片状纺织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通过Y1纱线、Y2纱线在内的至少两条相同材质且为单一材质的弹性纱线编织而成,Y1纱线、Y2纱线分别成线圈后相互圈套连接,形成串联结构部分和并联结构部分;其中,Y1纱线的模量≤Y2纱线的模量,或者Y1纱线的纱支≤Y2纱线的纱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串联和并联结构的设计,实现了在低模量阶段大开度的变形,具有高弹,轻薄,高模量,柔性,透气,大面积片状,可剪裁等特点。可剪裁等特点。可剪裁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一物质的柔性高弹片状纺织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单一物质的柔性高弹片状纺织面料。

技术介绍

[0002]柔软、舒适且有型的内衣产品(内衣、束身衣或运动围)是当代追求时尚、健康女性的首选。针织面料作为一种重要的纺织产品,近年来得到高速的发展,在内衣,运动,休闲等应用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其纤维耗用量占总耗用量的50%左右,并且还在不断的增加。那么相比梭织物,针织物的最重要的优势在哪里呢?无疑是高弹性这一特征。梭织物再怎么设计也做不到针织物的高弹性,这是它们的结构本质决定的。
[0003]随着现代女性追求健康舒适的诉求越来越强烈,柔软、舒适且有型的内衣产品逐渐成为市场消费需求。但市场上带有支撑和提托效果的内衣产品,却缺乏穿着舒适性,穿着有勒痕,压迫女性身体,给女性身体美造成负担。该类内衣产品无法满足具有一定的提托支撑效果同时穿着舒适无压无勒痕的消费需求,所以极其迫切需要一款高弹性面料供市场。但是同时我们不得不面对针织物高弹性带来的相比弹性梭织物的较低的回复率。低回复率会给成衣的使用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和体验,也是困扰服装设计师的一大难题。针对该难题,应该如何处理,成为现有技术人员的难点。高弹性、高回复率都是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而且,在使用中也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成衣的松紧度,需要同时满足这些需求问题。
[0004]氨纶纤维是一种优良的弹性纤维,其弹性伸长为450%
‑‑
700%,弹性回复率在95%以上,结实耐用,其卓越的拉伸及回复性能增加了服装的合体性,舒适感和悬垂性。但是因为氨纶也有其缺点,比如沾黏感,易变黄等,一般弹性针织物是氨纶和其他纱线的混织,其织物在弹性及回复率上就达不到纯氨纶的弹性及回复率了,难以适应人们的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单一物质的柔性高弹片状纺织面料。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单一物质的柔性高弹片状纺织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通过Y1纱线、Y2纱线在内的至少两条相同材质且为单一材质的弹性纱线编织而成,Y1纱线、Y2纱线分别成线圈后相互圈套连接,形成串联结构部分和并联结构部分;其中,Y1纱线的模量≤Y2纱线的模量,或者Y1纱线的纱支≤Y2纱线的纱支。
[0008]所述面料本体为经编结构或纬编结构,对面料本体进行拉力作用并且在拉力增大过程中,面料本体形成了串联和并联结构并存的整体结构,使Y1纱线或Y2纱线的经向或纬向的初开度或及模量变大。
[0009]所述面料本体为纬编结构时,所述Y1纱线所成线圈和Y2纱线所成线圈,在面料本
体的经向连接形成串联结构,和纬向上连接形成并联结构。
[0010]所述面料本体为经编结构时,所述Y1纱线所成线圈和Y2纱线所成线圈,在面料本体的经向连接形成并联结构,和纬向上连接形成串联结构。
[0011]所述单一物质的弹性纱线为氨纶纱线、硬弹性纤维、聚烯烃弹性纤维、复合弹性纤维、聚醚酯弹性纤维、聚氨酯纤维和二烯类弹性纤维的任一种。
[0012]所述面料本体为网孔织物或双拉平织物。
[0013]所述面料本体为平纹双面结构。
[0014]所述弹性纱线密度为50

200丹尼尔。
[0015]所述面料本体的弹性回复率在95%以上。
[0016]本技术通过面料本体的串联结构和并联结构的设计,实现了在低模量阶段大开度的变形,提高了该面料拉伸舒适性的区间,并具有高弹,轻薄,高模量,柔性,透气,大面积片状,可剪裁等特点,其主要应用于服装的中间层,提高复合材料的模量,回复率及抗皱性,可广泛应用于内衣,束身衣,运动围等服饰。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经向上形成串联结构的原理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经向上形成并联结构的原理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纬编结构线圈示意图;
[0021]A为串联结构、B为并联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如附图1

4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单一物质的柔性高弹片状纺织面料,包括面料本体,该面料本体通过至少两条相同材质且为单一物质的弹性纱线编织而成,在本实施例中,采用Y1纱线和Y2纱线两条纱线为例进行说明。Y1纱线和Y2纱线编织形成若干个线圈,然后各个线圈相互圈套在一起组成串联结构A和并联结构B。Y1纱线的模量≤Y2纱线的模量,或者Y1纱线的纱支≤Y2纱线的纱支,所述面料本体随着弹性纱线的模量或纱支变化,该面料本体的经向和纬向的初开度及模量相应地发生改变。
[0025]当然,在满足其他需求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三条弹性纱线编织形成面料本体,或者更多数量的弹性纱线。而每一个弹性纱线,都是单一物质,为相同材质,从而得到单一物质的面料。
[0026]比如附图1所示,通过此种串联和并联并存的结构,不管在哪个方向上受力,都会
形成某一弹性纱线在经向或纬向上的初开度及模量的变大。
[0027]所述面料本体为经编结构或纬编结构,对面料本体进行拉力作用并且在拉力增大过程中,面料本体在经向方向和纬向方向分别形成串联或并联结构,使Y1纱线或Y2纱线的经向或纬向的初开度或及模量变大。
[0028]更具体的,当面料本体为纬编结构时,随着对面料本体的拉力增大,在经向方向形成串联结构:首先拉动Y1纱线,使Y1纱线发生变形,Y1纱线带动Y2纱线的经向初开度及模量逐渐变大;在纬向方向形成并联结构:拉动Y2纱线,使Y2纱线发生变形,Y2纱线带动Y1纱线的纬向初开度及模量逐渐变大。
[0029]当面料本体为经编结构时,随着对面料本体的拉力增大,在纬向方向形成串联结构:首先拉动Y1纱线,使Y1纱线发生变形,Y1纱线带动Y2纱线的纬向初开度及模量逐渐变大;在经向方向形成并联结构:首先拉动Y2纱线,使Y2纱线发生变形,Y2纱线带动Y1纱线的经向初开度及模量逐渐变大。
[0030]从以上不同组织结构的受力情况可看出,不同弹性纱线的受力,会对其他弹性纱线产生关联影响,使得相应弹性纱线的对应方向的初开度和模量变大。
[0031]通过面料本体内各弹性纱线模量的串联和并联结构设计,利用不同弹性纱线的变化,实现了在低模量阶段大开度的变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一物质的柔性高弹片状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通过Y1纱线、Y2纱线在内的至少两条相同材质且为单一材质的弹性纱线编织而成,Y1纱线、Y2纱线分别成线圈后相互圈套连接,形成串联结构部分和并联结构部分;其中,Y1纱线的模量≤Y2纱线的模量,或者Y1纱线的纱支≤Y2纱线的纱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一物质的柔性高弹片状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为经编结构或纬编结构,对面料本体进行拉力作用并且在拉力增大过程中,面料本体形成了串联和并联结构并存的整体结构,使Y1纱线或Y2纱线的经向或纬向的初开度或及模量变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一物质的柔性高弹片状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为纬编结构时,所述Y1纱线所成线圈和Y2纱线所成线圈,在面料本体的经向连接形成串联结构,和纬向上连接形成并联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一物质的柔性高弹片状纺织面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贤德胡军岩张海涛陈长荣昝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超盈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