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无砟轨道非吻合复合试件冲击损伤的装置及其加载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0803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拟无砟轨道非吻合复合试件冲击损伤的装置及方法,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驱动组件、与驱动组件连接的摆动组件以及连接在摆动组件端部的冲击锤,底座上设置有用于放置非吻合复合试件的高精度限位件,非吻合复合试件的端面设置有用于测量施加冲击力波形的薄膜传感器。其结构可靠,操作便捷,通过该装置及方法模拟列车荷载对无砟轨道非吻合复合试件的循环冲击损伤,无需每次冲击后人为干预,自动进行下一次冲击试验,并且该装置可以通过改变参数调整冲击力幅值及调整冲击力频率,测试层间界面损伤磨损程度以及混凝土的损伤程度,对无砟轨道层间界面的损伤演化规律与无砟轨道的服役寿命做出可靠的评估。规律与无砟轨道的服役寿命做出可靠的评估。规律与无砟轨道的服役寿命做出可靠的评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无砟轨道非吻合复合试件冲击损伤的装置及其加载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具体涉及一种模拟无砟轨道非吻合复合试件冲击损伤的装置及其加载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无砟轨道以其高稳定性、高平顺性、少维修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现今高速铁路的建设。然而,无砟轨道经长期运营后,在外界温度循环变化以及列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层间结合部分容易脱粘产生离缝,产生离缝后在温度循环与列车荷载作用下产生层间错动,从而使得原有层间吻合接触演变为非吻合接触,在列车荷载的持续作用下,会发生层间界面处混凝土磨损,混凝土内部损伤加速发展,进而影响到行车的安全性和整体轨道结构的服役寿命,因此有必要设计室内自动循环冲击荷载加载装置以模拟无砟轨道在多次列车冲击荷载作用下的损伤发展规律,并据此对无砟轨道的安全服役特出合理且实用的建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拟无砟轨道非吻合复合试件冲击损伤的装置及其加载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模拟无砟轨道非吻合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无砟轨道非吻合复合试件冲击损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驱动组件(2)、与所述驱动组件(2)连接的摆动组件(3)以及连接在所述摆动组件(3)端部的冲击锤(4),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用于放置非吻合复合试件(5)的高精度限位件(6),所述非吻合复合试件(5)的端面设置有用于测量施加冲击力波形的薄膜传感器(7);所述驱动组件(2)包括支架(20)、设置在所述支架(20)上的驱动电机(21)以及活动连接在支架(20)上且与所述驱动电机(21)配合连接的主动旋转杆(22),所述摆动组件(3)与所述主动旋转杆(22)连接,通过所述驱动电机(21)为所述主动旋转杆(22)的旋转提供驱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无砟轨道非吻合复合试件冲击损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组件(3)包括摆杆支架(30)、活动设置在所述摆杆支架(30)上的摆动杆(31)以及活动设置在所述摆动杆(31)和所述主动旋转杆(22)之间的凸起杆(32),所述冲击锤(4)设置在所述摆动杆(31)的底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无砟轨道非吻合复合试件冲击损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杆(32)与所述摆动杆(31)相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拟无砟轨道非吻合复合试件冲击损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杆(31)与所述摆动支架(20)之间、所述主动旋转杆(22)与所述支架(20)之间分别设置有套管和滚动轴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无砟轨道非吻合复合试件冲击损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21)通过传动皮带(23)将驱动力传递至主动旋转杆(22)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拟无砟轨道非吻合复合试件冲击损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吻合复合试件(5)的冲击面铺覆有弹性垫层(8)。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拟无砟轨道非吻合复合试件冲击损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传感器(7)设置在非吻合复合试件(5)与所述弹性垫层(8)之间。8.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模拟无砟轨道非吻合复合试件冲击损伤的装置的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坪锐刘卫星余颂徐天赐徐畅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