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耳鸣耳聋的中药膏方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0756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耳鸣耳聋的中药膏方及其制备方法,属中草药制剂技术领域。该治疗耳鸣耳聋的中药膏方,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后,加调味冰糖、蜂蜜以及收膏的胶类等制成的半流体的中药剂型,以知柏地黄丸、具有口感好、服用剂量小、吸收较快、无须煎煮和服用方便、易保存等优点。易保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耳鸣耳聋的中药膏方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耳鸣耳聋的中药膏方及其制备方法,属中草药制剂


技术介绍

[0002]耳鸣、耳聋属于耳科难题。耳鸣耳聋的发生率平均为3%

30%。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升高,高发年龄在50

60岁;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等因素引起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增加、人口老龄化以及工业、环境噪声污染的逐步加剧,社会进步导致的竞争剧烈,心理压力加重等,致耳鸣耳聋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耳鸣耳聋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包括社交和工作。
[0003]目前耳鸣耳聋西医治疗主要包括血管扩张剂、营养神经剂、镇静剂、高压氧、手术等,临床治疗疗效不确切且具有风险大和副作用突出的问题。目前对于耳鸣耳聋的保守治疗中,常采用中药进行治疗,现有的治疗耳鸣耳聋的中药有很多,既包括市售药品如六味地黄丸等,也包括配制组方如申请公布号为CN112755115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上海中医药杂志2021年第55卷第1期公开的中药中药治疗耳鸣组方规律研究进展中的各个中药组方。现有的中药组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耳鸣耳聋的治疗需求,但是其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0004]第一:耳为清窍,居头面之上,六味地黄丸以补肾益精为主,补脾力弱,无载药达五官清窍之力。
[0005]第二:后两者均认为脾肾亏虚,脾虚生湿,但均未考虑湿为痰之渐,痰为湿之凝,日久痰瘀胶结阻滞经络的问题。/>[0006]第三:现有的中药汤剂内服因口感欠佳导致多数患者难以坚持。
[0007]由此有必要研发一种新的中药组方,以解决现有治疗耳鸣耳聋的中药药方存有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中草药配制而成的中药膏方制剂,针对耳鸣耳聋的发病机理,脾肾亏虚、痰瘀互结,通过其调补,补益脾肾、化痰泻火、活血化瘀,纠正脏腑偏盛偏衰,旺盛生机,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解决现有技术中治疗耳鸣耳聋的药物口感差和易复发迁延的问题。
[0009]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10]一种治疗耳鸣耳聋的中药膏方,其特征在于:该中药膏方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0011][0012]组方分析:
[0013]耳为肾窍,耳病皆属于肾。肾主精气,输注于耳,肾气充沛,则耳窍得养,功能健旺,听觉聪敏;肾精衰弱,肾虚耳络不荣、孔窍失养则导致耳鸣耳聋;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失调,精微不充,不能滋养五官;脾虚生痰,痰邪上蒙,阻滞耳窍,均可导致耳鸣耳聋;肝郁化火,肝胆火盛,上扰清窍,则发为耳鸣耳聋;病程日久,久病则瘀,痰瘀内生,气滞血瘀阻滞耳部经络,耳窍气血不和致耳鸣耳聋;耳乃宗脉之所聚,脾肾亏虚夹有痰瘀互结病机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临床从肾、脾胃、肝胆等诸脏功能失调并从痰火、瘀血等病理产物出发治疗耳鸣、耳聋,每每获效。
[0014]本专利技术具有补益脾肾、化痰泻火、活血化瘀法的功效,能较好改善耳鸣及听力。该治疗耳鸣耳聋的中药膏方是根据耳鸣耳聋脾肾亏虚、痰瘀互结的病机特点以知柏地黄丸、补中益气汤为主方加减而成膏。《膏方大全》:“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耳窍位于人体头颈部,为外在独立器官,但其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联系,故耳鸣不应只局限于局部,更应注重全身的调理,尤其是脏腑功能的恢复和调理。
[0015]方中以熟地黄、制山茱萸为君,熟地黄大补肾脏之精血,制山茱萸补肝固精,味甘而温,又可补肾之阳气,二者能够滋补肝肾,养血固精。制五味子、怀牛膝、杜仲、制龟板、黄芪、山药、陈皮、枳壳、石菖蒲、路路通、葛根、泽泻、丹皮、茯神、知母、黄柏共为臣药,制五味子专补肾精,兼补五脏;杜仲、怀牛膝、制龟板合用补益肾精,滋阴潜阳,同知母、黄柏清肾虚之浮火,泽泻、茯神、丹皮清火泄浊祛湿;山药、黄芪、陈皮、枳壳共奏健脾养胃,行气利湿之效。石菖蒲辛温,气味芳香,重在宣化湿浊、开宣豁痰,路路通苦平,能通行十二经,具有祛风通络,利水除湿之效,二药伍用,増强其疏通开窍化痰之力;葛根升发清阳,能鼓动脾胃清阳之气,助药力上达空窍;诸药合用补脾益肾,理气通络,行气化痰,防补益药滋腻碍胃。醋香
附、红花、地龙、川芎、当归、丹参、郁金、阿胶、炒酸枣仁、柏子仁、煅石决明、生牡蛎、合欢皮、天麻、炒刺蒺藜、炒蔓荆子、夏枯草、白芍共用为佐药。川芎、白芍、当归合一味熟地黄便是四物汤,再加阿胶及功同四物之丹参,补血调血之力更增;红花、地龙、醋香附、郁金加强行气活血通络之功,诸药共奏活血行血、通络化瘀,血行气顺之效。肝肾同源,肾精亏虚,肝血亦不足,致肝气郁结,肝阳上亢,故以白芍、当归滋水涵木,煅石决明、生牡蛎、天麻、炒刺蒺藜平抑肝阳,夏枯草、炒蔓荆子清肝泄热,同时炒蔓荆子辅助葛根载药上行;炒酸枣仁、柏子仁、茯神、合欢皮解郁安神,炙甘草补中调和诸药兼为佐使。诸药合用大补脾肾,意在补肾精,精血互化,耳窍得养,瘀血去、痰湿除,火自降,安神利窍,全方补中有泻,补不足而泻有余,补不留邪,泻不伤正。
[0016]功能主治:补益脾肾、化痰泻火、活血化瘀,用于治疗耳鸣耳聋及相伴随之眩晕、耳闷、失眠等症。
[0017]本专利技术的治疗耳鸣耳聋症的中药膏方制剂,由熟地黄、山药、制山茱萸、泽泻、丹皮、茯神、路路通、石菖蒲、葛根、知母、黄柏、夏枯草、制五味子、白芍、郁金、红花、地龙、醋香附、川芎、炒蔓荆子、炒酸枣仁、柏子仁、煅石决明、天麻、当归、怀牛膝、丹参、制龟板、黄芪、炒刺蒺藜、生牡蛎、陈皮、炙甘草、合欢皮、杜仲、枳壳、蜂蜜、冰糖、阿胶39种中药原料制成。
[0018]本专利技术的中药成分中主要为天然草本植物,其具体涵盖了植物的根茎类、花果类和茎叶类等整个植物的系统,采集天然植物的精华。患者通过服用上述中药膏方制剂,可以补益脾肾、化痰泻火、活血化瘀,纠正脏腑偏盛偏衰,旺盛生机,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解决现有技术中治疗耳鸣耳聋的药物未兼顾痰湿、痰瘀互结及诸药难达清窍和口感差、易复发迁延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中药中植物药全部入药、全方位地对患者的身体机能进行调理和治疗。
[0019]本专利技术上述原料组分中各原料的药性特点及功效、药理如下:
[0020]熟地黄:首载于《本草图经》,性味甘,温。归肝、肾经。功效:补血滋润,益精填髓。主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肝肾阴亏,潮热盗汗,头目昏花,耳鸣耳聋;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肾虚喘促;月经不调,遗精阳痿。《本草纲目》: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本草从新》:滋肾水,封填骨髓,利血脉,补益真阴,聪耳明目,黑发乌须。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熟地黄有很好的抗衰老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抗氧化,抗突变的作用。
[0021]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功能: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主治: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耳鸣耳聋的中药膏方,其特征在于:该中药膏方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耳鸣耳聋的中药膏方,其特征在于:制备本治疗耳鸣耳聋的中药膏方的优选重量份配比范围是:聋的中药膏方的优选重量份配比范围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耳鸣耳聋的中药膏方,其特征在于:制备本治疗耳鸣耳
聋的中药膏方的最佳重量份配比范围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耳鸣耳聋的中药膏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疗耳鸣耳聋症的中药膏方,包括以下步骤:取熟地黄、山药、制山茱萸、泽泻、丹皮、茯神、路路通、石菖蒲、葛根、知母、黄柏、夏枯草、制五味子、白芍、郁金、红花、地龙、醋香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华范军董常梅王英波王涛王德艳王婷
申请(专利权)人:荆州市中医医院荆州市沙市中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