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降胃气治疗胃胀的中药片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7426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降胃气治疗胃胀的中药片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本发明专利技术治疗胃胀中药片剂最佳重量份配比范围是:紫苏梗200~300g,醋香附210~230g,麸炒枳壳210~240g,陈皮260~280g,大腹皮250~280g,郁金200~250g,金不换50~60g,神曲260~280g,炒山楂260~280g,当归260~280g,丹参250~280g,三七30~45g,赤芍260~290g,白芍260~290g,甘草100~120g。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该治疗胃胀的中药片剂采用十五味中草药制成,利用十五味原料药的综合协同作用治疗胃胀,对人体副作用小,无须患者煎煮。具有治疗方法简便,价格低廉,疗效显著的特点。此片剂药力平和、力缓而不伤正,以疏肝和胃、通降胃气、活血止痛达通降之目的。对治疗胃胀有很好的作用。目的。对治疗胃胀有很好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降胃气治疗胃胀的中药片剂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草药制剂
,具体是指一种通降胃气治疗胃胀的中药片剂。

技术介绍

[0002]胃胀是胃部胀满不适。中医称“痞满”,指患者自觉胃脘部痞塞不通、胸膈满闷不舒。胃胀是消化系统常见病,随着人们生活饮食习惯改变、生活压力增加,此病患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质量。临床中常见引起胃胀的疾病有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下垂、慢性胆囊炎、便秘等。本病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包括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及HP感染等,最新的研究发现本病亦与胃电节律、胃肠激素、特定基因型、炎性细胞及社会心理学有关。此病属慢性疾病,病程长且易反复,单纯依靠西医胃肠动力药、平滑肌松弛剂、抗抑郁药以及心理治疗等方式,往往治疗效果有限。现代人们对于运用中药治疗此病越来越关注,中医药通过辨病和辨证论治相结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中医药学已经认识到片剂不仅可以达到平稳持久疗效,逐渐释放药物,作用持久,适合久服,而且剂量精准,携带、服用、储存、运输方便,受到越来多患者的青睐。从中医学角度而言,此病属中医之“胃脘痛”、“胃痞”的范畴,病变在胃,涉及肝、脾两脏。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导致脾胃气机失常,胃失和降是本病的主要中医病因病机。
[0003]从中医理论来讲,胃胀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各种病因影响到胃腑,使胃气不能正常和降,气机停滞于胃脘而形成的。目前,西医治疗胃胀主要加强胃动力,但是长期服用会造成人体的依赖性,而且由于药物是化学合成,对人体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有时会因为产生药物过敏反应,导致患者难以坚持服用。因此,使用中药成分的增强胃动力的药物是较好的选择,但是,由于目前无针对多种原因致胃胀的方便使用的药剂,难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由中草药配制而成的制剂,疏肝和胃、通降胃气、活血止痛,以达到治疗各种原因导致胃胀的中药片剂。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通降胃气治疗胃胀的中药片剂,本专利技术制备本专利技术治疗胃胀中药片剂最佳重量份配比范围是:紫苏梗200~300g,醋香附 210~230g,麸炒枳壳210~240g,陈皮260~280g,大腹皮250~280g,郁金200~250g,金不换50~60g,神曲260~280g,炒山楂260~280g,当归260~280g,丹参250~280g,三七 30~45g,赤芍260~290g,白芍260~290g,甘草100~120g。
[0006]一种通降胃气治疗胃胀的中药片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1)取白芍、三七干燥,粉碎成细粉;
[0008](2)取紫苏梗、醋香附、麸炒枳壳、陈皮、大腹皮、郁金、金不换、神曲、炒山楂、当归、丹参、赤芍、甘草十三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沸后1.5小时,第二次和第三次沸后 1小时,合并煎液,进行滤过。
[0009](3)浓缩至1000

1500ml,加2倍量乙醇,静置24小时以上,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状。
[0010](4)与以上细粉混匀,干燥,粉碎,制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添加交联聚维酮 XL

10和硬脂酸镁,包薄膜衣,即得治疗胃胀的中药片剂。
[0011]优选的,所述步骤(1)白芍和三七在80摄氏度进行干燥粉碎为细粉。
[0012]优选的,所述步骤(4)制粒之后进行干燥的温度为80摄氏度。
[0013]本专利技术上述中药原料组份中,每组份原料药的药性特点及功效如下:
[0014]方中君药:紫苏梗、枳壳;
[0015]紫苏梗:性味辛、甘,微温。归肺、脾、胃经。临床常用来治疗中焦气滞诸证,适用于胸腹气滞、痞闷作胀及胎动不安、胸胁胀痛等。研究发现,芳香类中药多含挥发油,具有增强胃肠运动的作用,紫苏梗所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紫苏醛、十六烷酸和紫苏醇,研究示紫苏梗水提液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离体单个结肠平滑肌细胞有明显的收缩作用,其作用主要通过胞外Ca
2+
内流介导,可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
[0016]枳壳:性味苦、辛、酸,温。归脾、胃、大肠经。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接近成熟的果实(去瓤),生用或麸炒用。长于行气开胸,宽胸除胀,广泛用于食积停滞、胸脘胀痛等证。主要含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和少量的生物碱等成分。100%的枳壳水煎液能增强绵羊小肠的位相收缩,加强小肠的排空作用。枳壳水煎液的各种浓度(25%、50%、 75%、100%)对离体兔肠均有抑制效应,并呈现量效关系。枳壳水煎剂对正常的小鼠胃排空功能无明显影响,但能加强正常小鼠的小肠推进关系。Aline de MoraesPultrinit等研究结果表明,枳壳还具有抗焦虑的作用。
[0017]臣药:陈皮、香附。
[0018]陈皮:味甘苦温,理气醒脾消滞。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干燥成熟久置的外果皮。国内外研究人员在橘皮中发现了一些特有的黄酮成分,这些物质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镇静消炎、抗菌杀虫等作用。研究表明陈皮有促进胃肠动力及促进小肠推进作用,可调节胃肠动力。
[0019]香附:性味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具有疏肝解郁,调经解郁,理气调中之效。为莎草科植物的干燥根茎。研究发现香附挥发油能明显协同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的镇静作用,对由物理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可抑制离体家兔肠管的收缩,并且具有抗炎抗菌作用。研究表明其可调节肠道平滑肌。
[0020]佐药:大腹皮、郁金、金不换、神曲、炒山楂、当归、丹参、三七、赤芍、白芍。
[0021]大腹皮:味苦、辛,性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辛能行散,行气宽中之捷药。现代药理研究,大腹皮有兴奋胃肠平滑肌,促进胃动力的作用,能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和肠神经系统的胆碱能神经途径介导。
[0022]郁金:味辛苦,性温,归肝心肺胆。是姜科植物郁金的干燥块根,具有行气化痰、清心解郁、利胆退黄的功效。郁金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抑制中枢神经,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自由基损伤等作用。研究表明郁金二酮能明显延长家猫的各期睡眠,说明郁金二酮具有明显的中枢神经抑制效应。且研究示其可抑制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减少胃黏膜氧化损伤进而抑制胃炎的发展。《本草经疏》中言:“郁金,本入血分治气药。此药能降气......”。郁金味辛能散能行,既入气分以行气解郁止痛,又达血分以活血化瘀。
[0023]金不换:又名土大黄,味苦性寒,为蓼科植物(红丝酸模)。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金不换具有清热解毒,破瘀生新,消肿痛,止血等功效。”金不换具有理气活血、破瘀生新、消肿生肌、清热解毒,兼有较强的抑制HP作用之效。可保护胃黏膜、抗炎、镇痛,可以减轻胃黏膜病理性损害。荆州道地药材,可以治疗HP相关的胃炎,可保护胃黏膜、抗炎、镇痛,可以减轻胃黏膜病理性损害。现代药理研究其具有促进血液凝固,降低血管脆性,加强毛细血管收缩性作用,其含止血有效成分磷酸铵镁,根中所含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降胃气治疗胃胀的中药片剂,本发明制备本发明治疗胃胀中药片剂最佳重量份配比范围是:紫苏梗200~300g,醋香附210~230g,麸炒枳壳210~240g,陈皮260~280g,大腹皮250~280g,郁金200~250g,金不换50~60g,神曲260~280g,炒山楂260~280g,当归260~280g,丹参250~280g,三七30~45g,赤芍260~290g,白芍260~290g,甘草100~120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降胃气治疗胃胀的中药片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取白芍、三七干燥,粉碎成细粉;(2)取紫苏梗、醋香附、麸炒枳壳、陈皮、大腹皮、郁金、金不换、神曲、炒山楂、当归、丹参、赤芍、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光俊李洁陈兵张维王世华桂壮司勤罗银虎刘冲屈伟
申请(专利权)人:荆州市中医医院荆州市沙市中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