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精简且应用场景广的抗光幕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0731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结构精简且应用场景广的抗光幕布,包括基材层、位于基材层前侧并与其直接接触连接的光学微结构层、位于光学微结构层前侧并与其直接接触连接的反射层;基材层为PVC透明薄膜,光学微结构层的前侧表面设有凸起的菲涅尔纹路,反射层由反射油墨喷涂于光学微结构层表面形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基材层采用PVC透明薄膜代替PET材料,实现成品抗光幕布能够多次弯曲后无变化,进而实现本产品既可以做硬幕,也可以做软幕,可适应多种场景;而且软PVC材料相较于PET材料,成品的良品率较PET高;软PVC材料密度低于PET,重量较轻,因此能够有效降低整体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物理结构仅有三层,结构精简。结构精简。结构精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精简且应用场景广的抗光幕布


[0001]本技术涉及抗光幕布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结构精简且应用场景广的抗光幕布。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菲涅尔抗光幕布在投影配件行业内的使用逐渐增加,消费者对菲涅尔纹路的抗光效果逐渐认同,对菲涅尔抗光幕布的应用场景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0003]而现阶段菲涅尔抗光幕布选用PET材料作为基材层,例如中国专利号CN112099303提出了一种菲涅尔抗光投影幕及其制造方法,由于PET材料成型后材质脆而硬,导致多次弯曲后易产生形变、断裂等不良现象,因此菲涅尔膜材大多贴合在硬质基板(如铝基泡沫板或镀铬泡沫板)上,以加强其结构强度,但是会导致菲涅尔抗光幕布无法弯曲;即使贴合在部分软基材上也不能实现多次弯曲无变化。因此,采用PET材料作为基材层的菲涅尔抗光幕布大多作为硬幕使用,使用场景受限。
[0004]另外,上述菲涅尔抗光幕布的物理结构层复杂,包括基材层、着色层、扩散层、菲涅尔透镜层、吸光层和反射层,加工工艺复杂,成本高。
[0005]因此,如何在保证菲涅尔抗光幕布具备良好光学性能的前提下,既解决现有菲涅尔抗光幕布使用场景受限,又简化抗光幕布的产品结构,成为业内的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菲涅尔抗光幕布使用场景受限,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精简且应用场景广的抗光幕布。
[0007]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0008]一种结构精简且应用场景广的抗光幕布,包括:基材层、位于所述基材层前侧并与其直接接触连接的光学微结构层、位于所述光学微结构层前侧并与其直接接触连接的反射层;所述基材层为PVC透明薄膜,所述光学微结构层的前侧表面设有凸起的菲涅尔纹路,所述反射层由反射油墨喷涂于所述光学微结构层表面形成。
[0009]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PVC透明薄膜的透光率大于85%。
[0010]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PVC透明薄膜的厚度范围为125微米

600微米。
[0011]进一步的,当抗光幕布的尺寸小于等于100寸时,所述PVC透明薄膜的厚度范围为125微米

250微米。
[0012]进一步的,当抗光幕布的尺寸大于100寸且小于等于120寸时,所述PVC透明薄膜的厚度范围为250微米

500微米。
[0013]进一步的,当抗光幕布的尺寸大于120寸时,所述PVC透明薄膜的厚度范围为450微米

600微米。
[0014]在一个优选方案中,抗光幕布的尺寸为150寸,PVC透明薄膜的厚度为500微米。
[0015]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PVC透明薄膜的投影入射面的粗糙度范围为0.4微米

5微米。
[0016]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微结构层的材质为UV胶,所述光学微结构层的厚度范围为30微米

100微米。
[0017]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菲涅尔纹路中内部的单个微结构宽幅为80微米

200微米。
[0018]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的厚度范围为40微米

150微米。
[0019]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
[0020]本技术的基材层采用PVC透明薄膜代替PET材料,材质较软,实现成品抗光幕布能够多次弯曲后无变化,进而实现本产品既可以做硬幕,也可以做软幕,因此使用PVC透明薄膜作为单层基材可适应多种场景;而且软PVC材料市场用量大,价格也便宜;软PVC材料相较于PET材料,成品的良品率较PET高;软PVC材料密度低于PET,重量较轻,因此能够有效降低整体成本;
[0021]另一方面,本技术使用PVC透明薄膜作为单层基材,再在该单层基材的其中一面上直接固化有光学微结构层,最后在光学微结构层上直接喷涂有反射性质的反射油墨形成具有抗光功能的反射层,本技术的物理结构仅有三层,便可实现将投影光线反射至观影者,并将环境杂散光从侧边反射掉,不影响整体成像效果。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应用示意图。
[0024]在图中,1、基材层;2、光学微结构层;3、反射层;4、投影灯光;5、环境灯光;6、观影者。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讲解说明。同时声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结构精简且应用场景广的抗光幕布,包括:基材层1、位于基材层1前侧并与其直接接触连接的光学微结构层2、位于光学微结构层2前侧并与其直接接触连接的反射层3;可见,本技术的抗光幕布的物理结构仅有3层,结构精简,有利于简化量产工艺,缩短量产时间,提升量产良率,也有利于减少成本。
[0027]基材层1为PVC透明薄膜,本方案采用软PVC材料替换了现有技术中的PET,能够解决基材层1较硬的缺陷,实现成品抗光幕布能够多次弯曲后无变化,进而实现本产品既可以做硬幕,也可以做软幕,具备多使用场景的优势。软PVC材料市场用量大,价格也便宜;而且PVC透明薄膜相较于PET材料,成品的良品率较PET高;软PVC材料密度低于PET,重量较轻,因此能够有效降低整体成本。
[0028]光学微结构层2的前侧表面设有凸起的菲涅尔纹路,反射层3由有反射性质的反射
油墨喷涂于光学微结构层2表面形成。反射层的材质为有反射性质的油墨,此类油墨内部的不溶颗粒物有银粉(或铁镍合金粉末)、色粉等,银粉颗粒物直径介于5

50微米。
[0029]光学微结构层2上凸起的菲涅尔纹路,配合喷涂的反射油墨,实现抗光幕布抗环境杂散光的功能:一方面反射投影灯光4的入射光,确保投影画面传达到观影者6,另一方面从侧边反射环境灯光5或杂散光,或者透过部分杂散光,减少对投影光线的干扰,提升投影画质。
[0030]在其他实施例中,光学微结构层2的前侧表面还可以设置为凸起的四棱锥阵列纹路。
[0031]因此,本技术采用PVC透明薄膜作为单层基材,再在该单层基材的其中一面上直接固化有光学微结构层2,最后在光学微结构层2上直接喷涂反射油墨实现反射抗光功能。
[0032]PVC透明薄膜为透明薄膜,为了保证投影画面的要求,PVC透明薄膜透光率大于85%。而PVC透明薄膜作为单层基材,其厚度范围应满足125微米

600微米,特别是对于大尺寸的抗光幕布,为了保证抗光幕布的使用场景、性能和使用寿命,PVC透明薄膜的厚度与幕布尺寸之间具有严格要求: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精简且应用场景广的抗光幕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位于所述基材层前侧并与其直接接触连接的光学微结构层、位于所述光学微结构层前侧并与其直接接触连接的反射层;所述基材层为PVC透明薄膜,所述光学微结构层的前侧表面设有凸起的菲涅尔纹路,所述反射层由反射油墨喷涂于所述光学微结构层表面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精简且应用场景广的抗光幕布,其特征在于,所述PVC透明薄膜的透光率大于8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精简且应用场景广的抗光幕布,其特征在于,所述PVC透明薄膜的厚度范围为125微米

600微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结构精简且应用场景广的抗光幕布,其特征在于,当抗光幕布的尺寸小于等于100寸时,所述PVC透明薄膜的厚度范围为125微米

250微米。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结构精简且应用场景广的抗光幕布,其特征在于,当抗光幕布的尺寸大于100寸且小于等于120寸时,所述PVC透明薄膜的厚度范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军龙赵炯黄云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谛源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