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肠造口患者的医用腹带结构,包括两端可拆卸连接的腹带,其中:所述腹带中心开设用于供造口袋露出于腹带外的圆孔;所述腹带上端开设与圆孔相连通且用于方便更换造口袋及底盘的缺口;所述腹带的圆孔边缘设置有可充气以便给予患者造口周围腹壁支撑力的环形气囊;所述腹带上设置有两端与腹带的位于缺口两侧的部分分别连接的连接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医用腹带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造口患者保持身体形象,减少造口渗漏率,给予患者造口附近的腹壁一定支撑力,预防造口旁疝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生活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肠造口患者的医用腹带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肠造口患者的医用腹带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造口一般指消化系统或泌尿系统疾病,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对肠管进行分离,将肠管的一端引出到体表(肛门或尿道移至腹壁)形成一个开口,大便或者小便通过该造口不自主地排出体外,患者需要在造口处粘贴造口袋来装排泄物。
[0003]造口患者的身体外形发生了重大变化,排泄物不能随意控制,接造口袋盛排泄物,在社交、饮食、活动等问题上给患者带来的困扰。其中,造口旁疝为肠造口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腹腔内容物经造口所致的腹壁缺损向外异常突出形成的疝,其发生率术后第一年为30%,第二年40%,随时间的延长高达50%以上。
[0004]造口旁疝造成患者腹部畸形,使得造口袋更不易粘贴进而增加造口的渗漏率,还会引起造口处疼痛等不适症状,除此之外还会引起肠梗阻、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进而引发一系列问题,严重者可能需要再次入院手术治疗。而手术虽然是治疗造口旁疝积极、有效手段,但造口旁疝修补手术极其复杂、并发症高、术后复发率大于30%,给患者身体与心理均造成极大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肠造口患者的医用腹带结构,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造口患者保持身体形象,减少造口渗漏率,给予患者造口附近的腹壁一定支撑力,预防造口旁疝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0006]为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肠造口患者的医用腹带结构,包括两端可拆卸连接的腹带,其中:所述腹带中心开设用于供造口袋露出于腹带外的圆孔;所述腹带上端开设与圆孔相连通且用于观察造口黏膜情况的缺口;所述腹带的圆孔边缘设置有可充气以便给予患者造口周围腹壁支撑力的环形气囊;所述腹带上设置有两端与腹带的位于缺口两侧的部分分别连接的连接带。
[0007]优选的,所述缺口为V形缺口,V形缺口的尖端与圆孔相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环形气囊为圆环形气囊或椭圆形气囊。
[0009]优选的,所述环形气囊的底部与所述腹带的位于圆孔边缘的部分固定连接,且环形气囊一侧设置有用于与外部充气装置或空气连通的接头。
[0010]优选的,所述环形气囊的接头内设置有单向阀。
[0011]优选的,所述腹带由弹性材料或非弹性材料制成。
[0012]优选的,所述连接带的至少一端与腹带可拆卸连接。
[0013]进一步的,还包括与环形气囊可拆卸连接的用于封闭造口的圆形气囊。
[0014]进一步的,还包括其至少一端与腹带可拆卸连接且用于遮盖所述环形气囊与圆形
气囊的遮盖带。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用于肠造口患者的医用腹带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0016]本实施例的医用腹带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满足造口患者身体形象的保持,减轻造口袋对底盘施加的拉扯力,避免造口袋负重脱落,减少造口渗漏率,可充放气的环形气囊给予造口周围腹壁一定的支撑力,有效预防造口旁疝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医用腹带结构采用第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环形气囊处于未充气状态);
[0019]图2是本技术医用腹带结构采用第二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环形气囊处于未充气状态);
[0020]图3是本技术医用腹带结构环形气囊处于充气状态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医用腹带结构环形气囊处于充气状态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腹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环形气囊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技术环形气囊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本技术环形气囊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0026]图9是本技术连接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是本技术医用腹带结构采用第三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环形气囊处于未充气状态);
[0028]图11是本技术医用腹带结构采用第四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环形气囊处于未充气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图1、图2、图10、图11分别为本技术提供的用于肠造口患者的医用腹带结构的不同结构的示意图,由图1、图2、图10、图11可知,本技术提供的用于肠造口患者的医用腹带结构包括两端可拆卸连接的腹带1,其中:腹带中心开设用于供造口袋露出于腹带外的圆孔12;腹带上端开设与圆孔相连通且用于方便更换造口袋及底盘的缺口11;腹带的圆孔边缘设置有可充气以便给予患者造口周围腹壁支撑力的环形气囊2;腹带上设置有两端与腹带的位于缺口两侧的部分分别连接的连接带3。
[0030]具体的,本技术腹带1可采用如图5所示的结构,腹带为由弹性材料(如弹力带)或非弹性材料(如棉布等)制成的细长条形的带子,在腹带上开设有沿腹带宽度方向由腹带上端边缘朝下延伸的缺口,该缺口为沿腹带由上至下逐渐缩窄的缺口,通过缺口方便观察造口黏膜情况。如图1
‑
图5所示的V形缺口,在腹带上的位于缺口下方开设有贯穿腹带厚度的作为造口窗呈圆形的通孔,该圆孔12与患者肠造口尺寸相当,与并与缺口的尖端相连通,当患者带上造口袋后,造口袋可从该圆孔内穿出并外露于腹带外,以便于造口袋进行清理,通常,圆孔的直径可为2
‑
4cm或其他尺寸,可设计多种圆孔尺寸以适应不同患者所用
的不同型号的造口袋直径。
[0031]为了给予患者造口周围腹壁一定支撑力,预防患者出现造口旁疝,减轻造口袋对底盘施加的拉扯力,避免造口袋因患者排便而负重脱落,减少造口处渗漏率,本技术在腹带圆孔边缘设置可充放气的环形气囊2,该环形气囊可为呈圆环形且带有缺口的气囊(如图6、图7所示,环形气囊的外环直径可根据需要确定),也可为呈椭圆形且带有缺口的气囊(如图8所示)。环形气囊的底部与腹带的位于圆孔边缘的部分固定连接(如通过胶粘贴而不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或者通过魔术贴等方式可拆卸连接在一起)。
[0032]设计时,环形气囊上设置的缺口21尺寸可与腹带上缺口(如图1中V形缺口)下端尺寸相当,也可使环形气囊上缺口尺寸小于腹带上缺口下端尺寸,这样,当气囊膨胀时,可减小环形气囊缺口处缝隙(如图3所示)或使缺口处无缝隙,以便为造口处更大面积的腹壁提供支撑力。
[0033]为了便于对环形气囊充气或放气,在环形气囊一侧设置用于与外部充气装置的连通管或空气相连通的接头22,并在接头内设置有单向阀。环形气囊所带有的缺口与腹带上缺口位置对应,以便更换造口袋时,造口袋可由上至下经由腹带缺口进入环形气囊缺口及腹带圆孔内,直至安装于造口底盘上。通过腹带缺口及环形气囊缺口,增加患者更换造口袋的便利性。
[0034]为了防止使用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肠造口患者的医用腹带结构,包括两端可拆卸连接的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腹带中心开设用于供造口袋露出于腹带外的圆孔;所述腹带上端开设与圆孔相连通且用于方便更换造口袋及底盘的缺口;所述腹带的圆孔边缘设置有可充气以便给予患者造口周围腹壁支撑力的环形气囊;所述腹带上设置有两端与腹带的位于缺口两侧的部分分别连接的连接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腹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为V形缺口,V形缺口的尖端与圆孔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用腹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气囊为圆环形气囊或椭圆形气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腹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萌,徐征,谷洪涛,刘金,关辉,傅晓瑾,陶珍晖,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