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感器装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0242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互感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互感器装配结构,互感器装配结构包括外壳、接线端子、互感线圈、相线母排和相线连接针。其中,接线端子固定于外壳的外表面上;互感线圈固定于外壳内,互感线圈与接线端子电连接;相线母排的第一端穿设于互感线圈及外壳,相线母排的第二端连接有相线连接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互感器装配结构,通过接线端子替换传统方案中的第一引线,且将接线端子固定于外壳表面上,使接线端子与电路板定位方便;通过相线连接针替换传统方案中的第二引线,使相线连接针与电路板定位方便,进而方便与电路板装配,且有效提高电气的可靠性,适合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高。效率高。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互感器装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互感器
,尤其涉及一种互感器装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互感器是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统称,能将高电压变成低电压、大电流变成小电流,用于量测或保护系统。其功能主要是将高电压或大电流按比例变换成标准低电压或标准小电流,以便实现测量仪表、保护设备及自动控制设备的标准化、小型化,同时互感器还可用来隔开高电压系统,以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0003]目前导轨表用的互感器都是分体式的,如图1所示,包括母排10和互感线圈20,母排10穿设于互感线圈20的中间孔内,互感线圈20通过第一引线30引出,且母排10上焊接有第二引线40,互感器通过第一引线30和第二引线40与电路板连接。由于第一引线30和第二引线40质软,且第一引线30和第二引线40数量较多,与电路板装配的过程中多出人工整线工艺,同时引线经过多次折弯会引起焊接点焊接不牢靠,降低电气的可靠性,不利于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低。此外,反复弯折的第一引线30和第二引线40容易导致线皮破损或折断,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互感器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0);接线端子(200),固定于所述外壳(100)的外表面上;互感线圈(300),固定于所述外壳(100)内,所述互感线圈(300)与所述接线端子(200)电连接;相线母排(400),所述相线母排(400)的第一端穿设于所述互感线圈(300)及所述外壳(100),所述相线母排(400)的第二端连接有相线连接针(5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感器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线母排(400)呈弯折状或呈直线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互感器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相线母排(400)呈弯折状时,所述相线母排(400)的中间部位呈U型且包括水平板(410)和位于所述水平板(410)两侧的竖直板(420),两个所述竖直板(420)的端部均向外弯折有弯折部(430),位于所述相线母排(400)第一端的所述弯折部(430)穿设于所述互感线圈(300)及所述外壳(10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互感器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相线母排(400)呈弯折状时,所述相线连接针(500)呈直线状并固定于位于所述相线母排(400)第二端的所述竖直板(420)内侧,且所述相线连接针(500)凸出于所述弯折部(430)设置;当所述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全宇丁振李春章陈凡叶怀昆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