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滑道,包括滑体机构和设置于其上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具有张合结构的卡扣部,以及推动所述张合结构张开的致动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机箱装置,包括箱体和设置于箱体内部的滑道,所述滑道包括滑体机构和设置于其上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具有张合结构的卡扣部,以及推动所述张合结构张开的致动部;所述箱体设置有与所述卡扣部对应的限位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滑道以及一种机箱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机箱的集成度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兼容不同种类的板卡。可拆卸滑道是在机箱类设备上便于拆卸和安装以使机箱支持不同种类板卡的滑道装置。将可拆卸滑道安装在机箱上时,必须与机箱紧固连接,以保证拉手条单板在滑道前后滑动时,滑道能够保持固定状态。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的一种常用滑道装置,主要包括两部分滑体机构11和固定机构12。其中,滑体机构11作为支撑拉手条单板前后滑动的主体;固定机构12用于将滑体机构固定在机箱上,起到固定滑道的作用。固定机构12上设置有紧固螺钉121。请结合参看图2,其为图1所示滑道在机箱内部的安装示意图。支撑板21可以是机箱的底板或者是机箱的中间隔板。在支撑板21的前面板211上设置有一个凹槽,凹槽内壁有一个螺钉孔212。可以看出,滑道的固定机构12主要是通过其上的紧固螺钉121,拧入支撑板21前面板211上的螺钉孔212来完成滑道和机箱之间的固定。由此可知,支撑板21必须具有相当的厚度,才能够为紧固螺钉121提供固定空间。但是,目前的机箱集成度越来越高,需要插设的拉手条单板种类以及数目都非常多,因此,机箱通常要具有多层结构,不同层次之间通过中间隔板进行隔离。如果采用图1所示的滑道进行安装,根据图2已经清楚知道隔板(支撑板21)必须具有足够厚度,但是隔板厚度增加必然占用了机箱内部的有限空间,导致机箱内部空间利用率较低,如果是多成结构的机箱利用率的问题就更加突出了,进而能够容纳的拉手条单板数量十分不理想。此外,由于滑道具有一定长度,仅仅是通过紧固螺钉121将端部固定于机箱上,并不能保证拉手条单板在滑体机构12上进行滑动时,滑道能够完全保持固定状态。因此,需要在机箱内部设置一个配套限位机构22对滑体机构12进行限位,从而保证拉手条单板滑动时滑体机构12不会左右晃动。但是配套限位机构22体积较大、还需要另行开设模具进行生产,必然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道装置,以解决现有滑道通过端部螺钉固定于机箱,导致机箱内部空间利用率不高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滑道,包括滑体机构和设置于其上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具有张合结构的卡扣部,以及推动所述张合结构张开的致动部。优选的,所述卡扣部还包括转轴结构,所述转轴结构嵌设于张合结构中靠近致动部的一端。优选的,所述卡扣部还包括顶触结构,所述顶触结构固接于张合结构靠近致动部的顶端。优选的,所述张合结构包括第一张合瓣和第二张合瓣。所述第一张合瓣和第二张合瓣的末端呈向外侧弯曲的斜面状。在所述张合结构从闭合到张开的过程中,所述致动部触接卡扣部顶端。所述致动部为直体式紧固螺钉。所述致动部设置于滑体机构的前面板。所述卡扣部连接于滑体结构的顶部或底部。一种机箱装置,包括箱体和设置于箱体内部的滑道,所述滑道包括滑体机构和设置于其上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具有张合结构的卡扣部,以及推动所述张合结构张开的致动部;所述箱体设置有与所述卡扣部对应的限位部。优选的,所述张合结构的末端卡固于所述限位部。优选的,所述限位部设置于箱体顶板和/或中间隔板底侧,为所述板件冲压而成的抽桥。优选的,所述张合结构包括第一张合瓣和第二张合瓣,所述张合瓣的末端呈向外侧弯曲的斜面状。优选的,所述卡扣部还包括转轴结构,所述转轴结构嵌设于张合结构中靠近致动部的一端。优选的,所述卡扣部还包括顶触结构,所述顶触结构固接于张合结构靠近致动部的顶端。所述卡扣部连接于滑体结构的顶部或底部。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在本专利技术中,当滑道安装在机箱内部时,通过设置于滑体机构上的致动部推动具有张合结构的卡扣部,使得卡扣部直接卡固于箱体,从而将滑道位置固定。可以看出这种结构的滑道不是像现有技术通过螺钉进行固定,因此不需要箱体提供固定螺钉的厚度空间,因此提高了箱体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尤其在多层机箱结构中的效果更为突出,能够容纳更多数量的拉手条单板。此外,由于与滑道配套使用的机箱只需设置工艺简单的限位部,就能起到固定滑道的作用,无需另开模具,节省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一种滑道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滑道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滑到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固定结构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张合结构的闭合状态示意图;图6为张合结构的张开过程状态示意图;图7为张合结构的最大张开角度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机箱装置实施例的安装过程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机箱装置安装完毕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A部位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固定机构卡固在抽桥91上的整体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利用致动部进行的小幅度直线运动,推动具有张合结构的卡扣部进行大幅度的张开运动,使得卡扣部能够卡固于箱体的限位部,进而将滑道固定于机箱内部。请参阅图3,其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滑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所述滑道100包括滑体机构31和设置于其上的固定机构32,固定机构32包括卡扣部321和致动部322。为了更清晰的介绍固定机构,请同时参阅图4,其为图3所示固定结构部分的放大示意图。滑体机构31主要由滑道支架313、前面板311以及后面板314组成。滑道支架313用以为拉手条单板提供支撑作用,具体结构多种多样。图中示出的滑体支架313采用的是中间镂空型的结构,其高度可根据实际单板需要设置。在支架313底侧设置有两排突起315,在这两排突起之间可以插入拉手条单板。此外,后面板314也可以不单独设置。总之,滑体机构的具体结构、尺寸多种多样,只要具有能够为单板提供滑动及支撑的板面即可,置于板面的具体结构可以是实心连续结构,也可以是一排间断性的突起等等,种类繁多不再一一赘述。以下主要介绍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的主要区别技术特征固定机构32。致动部322设置于滑体机构31的前面板311上部,在与致动部322对应的位置设有通道孔312,以便致动部322能够沿着通道孔312做前后运动。优选的,致动部322为直体式紧固螺钉,对应的,通道孔为螺纹孔。所谓直体式是指螺钉的螺纹部分和十字头部分的外围口径相同,即螺钉可以沿着螺纹孔一直拧到螺纹孔的尽头。当然,所述紧固螺钉也可以为一字头螺钉。与致动部322位置相对应,卡扣部321连接于滑体结构31的顶部,即滑道支架313的上部。需要说明,如果致动部322设置于滑体机构31前面板311的下部时,卡扣部321就相应的连接于滑体结构的底部,只要致动部322和卡扣部321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面即可。卡扣部321包括三部分顶触结构、转轴结构以及张合结构。所述顶触结构包括两个对称的顶触片41,所述转轴结构包括两个对称的转轴42,所述张合结构包括两个对称的张合瓣43。张合瓣43的末端呈向外侧弯曲的斜面状,使每个张合瓣43看起来像个扳手形状。具体而言,转轴42嵌设在张合瓣43的一端,转轴42与张合瓣43靠近致动部322一端的距离较近,与远离致动部322一端的距离较远。张合瓣43以转轴42为轴心进行转动,转轴42底部可以固接在滑道支架上,例如焊接或粘接等。在张合瓣43的前端固接有顶触片41,每个顶触片41与对应的张合瓣43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两者焊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道,包括滑体机构和设置于其上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具有张合结构的卡扣部,以及推动所述张合结构张开的致动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柏根,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