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聚酯和弹性纤维的废旧织物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0066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包含聚酯和弹性纤维的废旧织物的处理方法,其是使用至少一种极性溶剂对废旧织物进行至少两个阶段的分离处理,然后再回收处理后的废旧织物,极性溶剂是选自于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乙酰胺(DMAC)、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含聚酯和弹性纤维的废旧织物的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废旧织物资源化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包含聚酯和弹性纤维的废旧织物的处理方法,其是通过至少两个阶段的溶剂处理来从废旧织物中分离出弹性纤维从而将其回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纺织品的使用周期大幅缩短,造成大量废旧纺织品的处理问题,其中聚酯/弹性纤维混纺织品占有一定的比例,但这类混纺织品不易回收,且废弃后容易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从环保和节约资源的角度来看,回收再利用是处理废旧纺织品最理想的方式。
[0003]目前,针对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物理回收、能量回收和化学回收方法。其中物理回收方法是将废旧纺织品初步加工成可以被重新利用的状态;例如,将废旧衣物剪成小块当作抹布,或是将破损程度不是很严重的废旧地毯修复翻新。能量回收方法是焚烧废旧纺织品中热值较高的化学纤维,以产生热能用于发电;能量回收方法适合于处理一些不能被循环利用的废旧纺织品。化学回收方法是将废旧纺织品中的高分子聚合物解聚,再利用解聚产物如单体制造新的化学纤维;化学回收方法在一些价值较高的化学高分子材料的回收再利用中已有初步的成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包含聚酯和弹性纤维的废旧织物的处理方法,其具有减少溶剂用量和大批量处理的优势,且处理后得到的聚酯和弹性纤维可以回收再利用。
[0005]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包含聚酯和弹性纤维的废旧织物的处理方法,包括:提供一废旧织物,所述废旧织物包含聚酯和弹性纤维;对所述废旧织物进行第一阶段分离处理,所述第一阶段分离处理是在第一温度下使用第一极性溶剂处理所述废旧织物,使所述弹性纤维的其中一部分发生溶解;回收使用后的所述第一极性溶剂,并对经所述第一阶段分离处理后的所述废旧织物进行第二阶段分离处理,所述第二阶段分离处理是在第二温度下使用第二极性溶剂处理经所述第一阶段分离处理后的所述废旧织物,使所述弹性纤维的另外一部分发生溶解;以及回收使用后的所述第二极性溶剂与经所述第二阶段分离处理后的所述废旧织物;其中,所述第二温度高于所述第一温度,且所述第一极性溶剂与所述第二极性溶剂是选自于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乙酰胺(DMAC)、N

甲基吡咯烷酮(NMP)、γ

丁内酯(GBL)和二甲基亚砜(DMSO)所组成的群组。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提供所述废旧织物的步骤中,还包括将所述废旧织物分割成多个织物碎片。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纤维为聚氨酯弹性纤维,且所述弹性纤维在所
述废旧织物中的含量为2至40重量百分比。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阶段分离处理的时间为30分钟至120分钟,且所述第一温度为10℃至35℃;所述第二阶段分离处理的时间为30分钟至120分钟,且所述第二温度为70℃至130℃。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阶段分离处理中,所述废旧织物与所述第一极性溶剂的固液比为1:5

20;在所述第二阶段分离处理中,经所述第一阶段分离处理后的所述废旧织物与所述第二极性溶剂的固液比为1:5

20。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性溶剂与所述第二极性溶剂各为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乙酰胺。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性溶剂与所述第二极性溶剂各为二甲基甲酰胺与二甲基乙酰胺的混合溶剂,且二甲基甲酰胺与二甲基乙酰胺的体积比为1:2。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回收使用后的所述第一极性溶剂的步骤中,还包括从使用后的所述第一极性溶剂中回收所述弹性纤维的所述其中一部分;在回收使用后的所述第二极性溶剂的步骤中,还包括从使用后的所述第二极性溶剂中回收所述弹性纤维的所述另外一部分;在回收经所述第二阶段分离处理后的所述废旧织物的步骤中,还包括从经所述第二阶段分离处理后的所述废旧织物中回收所述聚酯纤维并制成聚酯粒。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废旧织物的处理方法还包括:对经所述第二阶段分离处理后的所述废旧织物进行第三阶段分离处理,所述第三阶段分离处理是在第三温度下使用第三极性溶剂处理经所述第二阶段分离处理后的所述废旧织物,使所述弹性纤维的剩余部分发生溶解;以及回收使用后的所述第三极性溶剂与经所述第三阶段分离处理后的所述废旧织物;其中,所述第三温度高于所述第二温度,且所述第三极性溶剂是选自于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N

甲基吡咯烷酮、γ

丁内酯和二甲基亚砜所组成的群组。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阶段分离处理的时间为30分钟至120分钟,且所述第一温度为10℃至35℃;所述第二阶段分离处理的时间为30分钟至120分钟,且所述第二温度为45℃至60℃;所述第三阶段分离处理的时间为30分钟至120分钟,且所述第三温度为70℃至130℃。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性溶剂、所述第二极性溶剂与所述第三极性溶剂各为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乙酰胺。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述第一极性溶剂、所述第二极性溶剂与所述第三极性溶剂各为二甲基甲酰胺与二甲基乙酰胺的混合溶剂,且二甲基甲酰胺与二甲基乙酰胺的体积比为1:2。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回收使用后的所述第一极性溶剂的步骤中,还包括从使用后的所述第一极性溶剂中回收所述弹性纤维的所述其中一部分;在回收使用后的所述第二极性溶剂的步骤中,还包括从使用后的所述第二极性溶剂中回收所述弹性纤维的所述另外一部分;在回收使用后的所述第三极性溶剂的步骤中,还包括从使用后的所述第三极性溶剂中回收所述弹性纤维的所述剩余部分;在回收经所述第三阶段分离处理后的所述废旧织物的步骤中,还包括从经所述第三阶段分离处理后的所述废旧织物中回收所述聚酯纤维并制成聚酯粒。
[0018]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包含聚酯和弹性纤维的废旧织物的处理
方法,其能通过“在第一温度下使用第一极性溶剂处理废旧织物,使废旧织物中一部分的弹性纤维发生溶解,再在第二温度下使用第二极性溶剂处理经第一阶段分离处理后的废旧织物,使废旧织物中另一部分的弹性纤维发生溶解,然后回收使用后的第一和第二极性溶剂与经第二阶段分离处理后的废旧织物”以及“第一极性溶剂与第二极性溶剂是选自于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N

甲基吡咯烷酮、γ

丁内酯和二甲基亚砜所组成的群组”的技术特征,以实现聚酯纤维与弹性纤维的分离及回收再利用。此外,相较于现有的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处理方法大大减少了溶剂的用量,因此能降低生产成本及对环境的危害。
[0019]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含聚酯和弹性纤维的废旧织物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含聚酯和弹性纤维的废旧织物的处理方法包括:提供一废旧织物,所述废旧织物包含聚酯和弹性纤维;对所述废旧织物进行第一阶段分离处理,所述第一阶段分离处理是在第一温度下使用第一极性溶剂处理所述废旧织物,使所述弹性纤维的其中一部分发生溶解;回收使用后的所述第一极性溶剂,并对经所述第一阶段分离处理后的所述废旧织物进行第二阶段分离处理,所述第二阶段分离处理是在第二温度下使用第二极性溶剂处理经所述第一阶段分离处理后的所述废旧织物,使所述弹性纤维的另外一部分发生溶解;以及回收使用后的所述第二极性溶剂与经所述第二阶段分离处理后的所述废旧织物;其中,所述第二温度高于所述第一温度,且所述第一极性溶剂与所述第二极性溶剂是选自于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乙酰胺(DMAC)、N

甲基吡咯烷酮(NMP)、γ

丁内酯(GBL)和二甲基亚砜(DMSO)所组成的群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含聚酯和弹性纤维的废旧织物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提供所述废旧织物的步骤中,还包括将所述废旧织物分割成多个织物碎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含聚酯和弹性纤维的废旧织物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纤维为聚氨酯弹性纤维,且所述弹性纤维在所述废旧织物中的含量为2至40重量百分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含聚酯和弹性纤维的废旧织物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段分离处理的时间为30分钟至120分钟,且所述第一温度为10℃至35℃;所述第二阶段分离处理的时间为30分钟至120分钟,且所述第二温度为70℃至13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含聚酯和弹性纤维的废旧织物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阶段分离处理中,所述废旧织物与所述第一极性溶剂的固液比为1:5

20;在所述第二阶段分离处理中,经所述第一阶段分离处理后的所述废旧织物与所述第二极性溶剂的固液比为1:5

2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含聚酯和弹性纤维的废旧织物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性溶剂与所述第二极性溶剂各为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乙酰胺。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含聚酯和弹性纤维的废旧织物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性溶剂与所述第二极性溶剂各为二甲基甲酰胺与二甲基乙酰胺的混合溶剂,且二甲基甲酰胺与二甲基乙酰胺的体积比为1: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含聚酯和弹性纤维的废旧织物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回收使用后的所述第一极性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德超庄荣仁翁梓桓
申请(专利权)人: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