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小全反射探测光束占用范围的装置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全内反射探测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减小全反射探测光束占用范围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各类光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光学探测系统应用广泛,在生物医学检测、显微成像技术、折射率传感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使用全内反射的方式对样品进行探测有着光路简单、测试灵敏度高等特有的优势。当一束光线沿较大角度照射到被测试样品表面时,由于角度超过全内反射角,此时所有光线均被反射而没有透射。此种情况下反射光束就会携带大量样品在反射位置的光学信息。同时,全内反射的探测方式由于入射光和探测光都在需要探测平面的侧面,其上方和下方可以十分容易的加入其他激励源,比如电场、磁场或者光场等。这就为探索样品在不同激励的条件下的光学性质变化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工具。然而,全内反射这种方式仅可以测量反射面上的光学性质,因此加入外加激励条件时,此种激励也必须作用在表面上,这就要求激励源和全内反射探测光束在被测物体的一侧。并且通常需要一个特殊棱镜来构成全内反射条件,这就限制了上方激励源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小全反射探测光束占用范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能减少全反射探测系统的上方空间占用体积;该装置包括四块光学棱镜和一块普通载玻片,其中,载玻片作为底座平放在显微物镜下方,载玻片下方放置有样品,载玻片上方一定距离放置显微物镜或者其他激励源;显微物镜或者其他激励源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放置有棱镜Ⅰ和棱镜Ⅱ,棱镜Ⅰ和棱镜Ⅱ均为直角棱镜;棱镜Ⅰ的长直角边放置在载玻片上,棱镜Ⅱ的长直角边也放置在载玻片上并与棱镜Ⅰ之间形成一个间距,此间距为d;显微物镜或者其他激励源的前后两侧各设有一个块状棱镜作为阻隔,棱镜Ⅰ、棱镜Ⅱ和两块块状棱镜均放置在载玻片上,棱镜Ⅰ、棱镜Ⅱ和两个块状棱镜之间形成一块d
×
d的中空区域,该中空区域的高度为H,将中空区域称为凹槽;所述凹槽能嵌入光声系统中的紫外物镜或其他激发源,且凹槽内填充有折射率匹配液;当光线水平照射到棱镜Ⅰ的斜面后,经过折射,传播角度向载玻片方向偏转,通过棱镜Ⅰ后进入折射率匹配液,以较小的高度照射到载玻片的下表面中心并发生全内反射,反射后的角度相反,经过同样距离的传播后以相同的高度传播到棱镜Ⅱ的直角边,经过棱镜Ⅱ的斜边后由于折射再次变为水平光线向外传输;对此光线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此光线在全内反射位置处携带出的表面信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小全反射探测光束占用范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Ⅰ的第一个角度为θ1,棱镜Ⅰ的第二个角度为90
°‑
θ1,以保证棱镜Ⅰ为直角棱镜。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小全反射探测光束占用范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Ⅰ、棱镜Ⅱ、两块块状棱镜与载玻片之间的空隙填充有紫外光敏胶,并通过紫外光束进行照射将棱镜Ⅰ、棱镜Ⅱ、两块块状棱镜与载玻片相互胶合在一起。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小全反射探测光束占用范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率匹配液的折射率与玻璃的折射率相同。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小全反射探测光束占用范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块状棱镜的厚度为1m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小全反射探测光束占用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航,杨勇,冯甫,乔杰,袁小聪,
申请(专利权)人:之江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