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培菌箱置物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9874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培菌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培菌箱置物架,包括多个置物盘和提升装置,多个置物盘放置在提升装置内;提升装置两端安装有培菌箱箱体;培菌箱箱体外侧与提升装置对应位置安装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与提升装置驱动连接;置物盘包括置物盘主体、控制器和多个升降装置,控制器安装在置物盘主体侧面,多个升降装置均安装在置物盘主体内;置物盘主体上端与多个升降装置对应位置开设有多个凹槽一;多个升降装置上端均安装有托板,托板上端承托培养皿;多个升降装置和动力装置均与控制器通信连接;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1)凹槽一起到阻挡作用,相邻的培养皿无法碰撞,减少培养皿的损坏。少培养皿的损坏。少培养皿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培菌箱置物架


[0001]本技术属于培菌箱
,具体涉及一种培菌箱置物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培菌箱的应用非常广泛,需要将培养的细菌或者细胞放置在培养皿上,再放置在培菌箱内,在设定的培养条件下,培养的细菌或者细胞进行分裂,生长繁殖,培养出来的细菌或者细胞用于研究、鉴定和应用。
[0003]而培养皿质地脆弱、易碎、所以拿放时需要小心谨慎、轻拿轻放,培养皿需要放置在培菌箱的置物盘上,现有的置物盘通常为不锈钢材质,置物架为一个放置东西的平盘,多个培养皿放置在置物盘上,没有阻挡,多个培养皿之间很容易碰撞,导致培养皿损坏,碰撞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培养皿不能继续使用,需要重新将细菌或者细胞放入新的培养皿内继续培养,这样会增加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0004]现有的培菌箱内通常都设置有多个置物盘卡槽,需要尽可能利用培菌箱内的空间时,势必需要操作人员将放置培养皿的置物架放入最高的置物盘卡槽内,这样的情况下,增加了培养皿之间碰撞的可能性,并且将置物盘放入高处时,操作人员会比较吃力,更增加的培养皿的损坏概率,不利于细菌或者细胞的培养。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培菌箱置物架。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培菌箱置物架,包括多个置物盘和提升装置,多个所述置物盘放置在提升装置内;所述提升装置两端安装有培菌箱箱体;所述培菌箱箱体外侧与提升装置对应位置安装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与提升装置驱动连接;所述培菌箱箱体外侧安装有控制器一,所述动力装置与控制器一通信连接。
[0007]作为优选,所述置物盘包括置物盘主体、控制器二和多个升降装置,所述控制器安装在置物盘主体侧面,多个所述升降装置均安装在置物盘主体内;所述置物盘主体上端与多个升降装置对应位置开设有多个凹槽一;多个所述升降装置上端均安装有托板,所述托板能够在凹槽一内移动;所述托板上端承托培养皿;多个所述升降装置与控制器二通信连接。
[0008]作为优选,所述置物盘主体包括上底板、四周支架和下底板,所述四周支架上端安装在上底板外周;所述下底板安装在四周支架远离上底板的一端下方;多个所述凹槽一开设在上底板内,所述上底板开设有贯穿下底板的多个排气孔。
[0009]作为优选,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基座和升降杆,所述升降杆安装在基座上方,所述基座底部安装在下底板上方;所述升降杆远离基座的一端安装有托板,所述托板上方位于凹槽一下端。
[0010]作为优选,所述四周支架开设有多个卡槽一,多个所述卡槽一相互对应,所述相互对应的两个卡槽一内安装有隔板。
[0011]作为优选,所述提升装置包括两个提升机构,两个所述提升机构均安装在培菌箱箱体内,两个所述提升机构分别安装在培菌箱箱体两侧;所述置物盘主体两端分别与两个提升机构连接。
[0012]作为优选,所述提升机构包括主动轴、从动轴、主动轮、传动装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安装在培菌箱箱体侧面;所述主动轴与动力装置的输出轴可拆卸连接,所述主动轮与主动轴远离动力装置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从动轮与从动轴远离动力装置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通过传动装置连接;所述置物盘主体两端分别与培菌箱箱体两侧的提升机构的传动装置连接。
[0013]作为优选,所述培菌箱箱体右侧安装的提升机构的传动装置远离主动轮的外侧安装有多个连接件一;所述培菌箱左侧安装的提升机构的传动装置远离主动轮的外侧安装有多个连接件二;所述置物盘主体右端与连接件一连接,所述置物盘主体左端与连接件二连接。
[0014]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一靠近连接件二的一侧开设有卡槽二,所述连接件二靠近连接件一的一端开设有卡槽三;所述置物盘主体右端安装在卡槽二内,所述置物盘主体左端安装在卡槽三内。
[0015]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器二包括多个升降按钮,所述升降按钮数量与升降装置数量相同,多个所述升降装置分别与对应的升降按钮通信连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7](1)现有的置物盘没有阻挡,培养皿之间容易碰撞,导致损坏,而本技术中开设有多个凹槽一,凹槽一下端还安装有托板,将培养皿放入托板上,凹槽一起到阻挡作用,相邻的培养皿无法碰撞,减少培养皿的损坏;
[0018](2)培养皿脆弱、易碎,拿放时需要小心谨慎、轻拿轻放,而本技术在托板下方安装有升降装置,通过升降装置带动培养皿上升和下降,减少操作人员拿放培养皿的时间,避免培养皿在拿放时所造成的损坏;
[0019](3)现有的置物架都是开设有卡槽,最高处的卡槽也需要操作人员放入置物盘,增加了培养皿损坏概率,而本技术安装提升装置,只需操作人员操作控制箱,置物盘就可到达规定的位置,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也避免培养皿损坏;
[0020](4)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时间,也降低了培养皿损坏。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2]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培菌箱置物架中提升装置初始状态图;
[0023]图2为培菌箱置物架中提升装置最终状态图;
[0024]图3为培菌箱置物架状态图;
[0025]图4为培菌箱置物架结构图;
[0026]图5为培菌箱置物架示意图;
[0027]图6为培菌箱置物架俯视图;
[0028]图7为培菌箱置物架中置物盘主体结构图;
[0029]图8为培菌箱置物架剖面图;
[0030]图9为培菌箱置物架中升降装置结构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置物盘主体;101—上底板,102—四周支架,103—下底板;
[0033]2—凹槽一,3—托板,4—排气孔,5—隔板,6—控制器二,7—卡槽一;
[0034]8—升降装置,801—升降杆,802—基座;
[0035]9—提升装置,901—主动轮,902—传动装置,903—从动轮,904—连接件一,905—连接件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3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8]实施例1
[0039]下面结合附图1

图9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一种培菌箱置物架,如图1

图8所示,包括多个置物盘和提升装置9;置物盘包括置物盘主体1、控制器二6、多个升降装置8和提升装置9,如图1

图4所示,控制器二6安装在置物盘主体1侧面,多个升降装置8均安装在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培菌箱置物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置物盘和提升装置(9),多个所述置物盘放置在提升装置(9)内;所述提升装置(9)两端安装有培菌箱箱体;所述培菌箱箱体外侧与提升装置(9)对应位置安装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与提升装置(9)驱动连接;所述培菌箱箱体外侧安装有控制器一,所述动力装置与控制器一通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菌箱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盘包括置物盘主体(1)、控制器二(6)和多个升降装置(8),所述控制器二(6)安装在置物盘主体(1)侧面,多个所述升降装置(8)均安装在置物盘主体(1)内;所述置物盘主体(1)上端与多个升降装置(8)对应位置开设有多个凹槽一(2);多个所述升降装置(8)上端均安装有托板(3),所述托板(3)能够在凹槽一(2)内移动;所述托板(3)上端承托培养皿;多个所述升降装置(8)与控制器二(6)通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菌箱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盘主体(1)包括上底板(101)、四周支架(102)和下底板(103),所述四周支架(102)上端安装在上底板(101)外周;所述下底板(103)安装在四周支架(102)远离上底板(101)的一端下方;多个所述凹槽一(2)开设在上底板(101)内,所述上底板(101)开设有贯穿下底板(103)的多个排气孔(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培菌箱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8)包括基座(802)和升降杆(801),所述升降杆(801)安装在基座(802)上方,所述基座(802)底部安装在下底板(103)上方;所述升降杆(801)远离基座(802)的一端安装有托板(3),所述托板(3)上方位于凹槽一(2)下端。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培菌箱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周支架(102)开设有多个卡槽一(7),多个所述卡槽一(7)相互对应,所述相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飞张南郭晓霆翟芳芳梁乐娟娄焕燕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华银康医学检验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