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与奇专利>正文

脑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983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脑镜,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软性脑镜价格昂贵、难以普及的问题。本脑镜包括一根脑镜鞘管,在脑镜鞘管内设有内窥镜管道、冲水管道、以及器械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脑镜鞘管的前端设有一个锥形头,在锥形头上开有一个窗口,在所述的窗口处设有一块与此窗口的形状相适应的取向托板,在脑镜鞘管内还设有若干钢丝管道,设于钢丝管道内的调控钢丝的一端与取向托板固连,另一端与控制取向托板动作的调控结构相联;所述的脑镜还包括一个可固定在颅骨上的导向器,所述的脑镜鞘管插于导向器中且可以上下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脑镜
技术介绍
目前,颅脑手术多采用沿用多年的常规颅脑手术器械,虽然也能够进行手术;但是,通过传统器械进行手术具有创伤大,操作时的视野较差,手术的精度低等缺陷。而脑部结构恰恰是人体非常重要和精细的部分,对人体的影响至关重要,一旦操作不慎就会给患者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随着科技的进步,对于微创手术的研究日益深入,适用于人体各部位手术的新型器械在国内外均在研制生产,并且在人体具有腔隙的部位已经成功使用,如腹腔镜、胸腔镜、膀胱镜、宫腔镜、关节镜、支气管镜、耳鼻喉镜等,正在向普及的方向发展。然而,在神经外科为颅脑手术所设计的神经内窥镜,无论是硬性镜体或是软性镜体,虽各具特点,但均存在很大的使用局限性。例如,软性镜体损伤虽小,但价格昂贵,国产品罕见,更难普及。上述内窥镜大多用在具有腔隙的部位,如对脑室、脑池及一些囊性病变的处理。用于颅脑内的实质病灶部位的神经内窥镜几乎没有。另一方面,这些神经内窥镜在进入脑组织清除病灶周边时,常需改变镜体轴向,从而挤压牵拉正常脑组织,造成一定的医源性损伤,引起脑组织水肿,甚至导致损伤部位脑功能障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创口小,在操作时视野清晰,手术精度高,能够保证镜体穿刺进入正常脑组织直达病灶中心,清除病灶中心及周边时镜体轴向始终不变,避免了医源性损伤,适于对颅脑内实质性病灶的处理,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和推广的脑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脑镜,包括一根脑镜鞘管,在脑镜鞘管内设有内窥镜管道、冲水管道、以及器械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脑镜鞘管的前端设有一个锥形头,在锥形头上开有一个窗口,在所述的窗口处设有一块与此窗口的形状相适应的取向托板,在脑镜鞘管内还设有若干钢丝管道,设于钢丝管道内的调控钢丝的一端与取向托板固连,另一端与控制取向托板动作的调控结构相联;所述的脑镜还包括一个可固定在颅骨上的导向器,所述的脑镜鞘管插于导向器中且可以上下移动。在脑镜鞘管内的内窥镜管道、器械管道内分别装有用于采集发送同步图像信息的内窥镜,和用于对病灶进行操作的软弹性器械。脑镜鞘管通过导向器以预先规划好的方位进入颅内病灶中心部位,保持脑镜鞘管轴向不变。通过调整调控结构来控制调控钢丝,使其打开取向托板,器械能够从窗口伸出。通过调整上述调控结构可以改变器械头方向,将病灶中心及周边病变组织全部清除。手术实施者可以通过内窥镜目镜或电视图像显示系统直视下完成微创颅内病灶清除术。冲水管道冲洗内窥镜头及病灶,保证手术视野照明清晰。在上述的脑镜中,所述的导向器包括一根供脑镜鞘管插入的导向管,导向管套在内固定件上,在内固定件的下端部设有若干可以扣在颅骨内壁的弹性爪,内固定件的上端部通过螺纹结构与一个可以压在颅骨外壁的外固定件相固连。通过外固定件和内固定件将整个导向器夹紧在颅骨上,两者通过螺纹连接,便于安装和调试。这里的弹性爪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一般来说各个弹性爪是均匀布置的。这种方案的导向器适用于颅骨开孔较小的场合。另一种导向器的方案,在上述的脑镜中,所述的导向器包括一根供脑镜鞘管插入的导向管,导向管通过螺纹结构与一个导向管座固连,所述的导向管座通过若干可伸缩的支撑脚与颅骨固定脚相联,支撑脚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导向管座和颅骨固定脚上;颅骨固定脚具有卡槽,卡槽通过若干螺钉固定在颅骨上。这种方案的导向器适用于颅骨创口较大的场合。在上述的脑镜中,所述的取向托板是铰接于窗口的下沿的。取向托板可以绕着其于窗口下沿的铰接点转动。通过调控结构控制调控钢丝来改变取向托板的位置。另一种取向托板的连接方案,在上述的脑镜中,所述的取向托板贴在窗口内,并可在调控钢丝的作用下与窗口脱离。在上述的脑镜中,所述的调控结构设置在脑镜鞘管的上端,包括设置在脑镜鞘管内的至少一个调控件,调控钢丝的上端固定在相应的调控件上,调控钢丝的下端与取向托板固连;在调控件上设有调控按钮,所述的调控按钮露出于开在脑镜鞘管上的滑槽;调控件上设有与内窥镜管道外围相适应的弧形,并可沿着内窥镜管道滑动。在取向托板与窗口下沿相铰接时,调控结构可以仅有一个调控件。在调控件上固连有两根调控钢丝,调控钢丝的另一端固连在取向托板上端。调控件与调控按钮可以设为一体。通过拨动调控按钮可以带动调控件在脑镜鞘管内上下移动。由于调控钢丝的长度不变,在拨动调控按钮时能够带动调控钢丝移动,从而实现取向托板打开角度的变化,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应用场合。在取向托板与窗口可以脱离时,调控结构包括设置在脑镜鞘管内的两个调控件即上调控件和下调控件;两根调控钢丝固定在上调控件上,调控钢丝的下端与取向托板的上端固连;两根调控钢丝固定在下调控件上,调控钢丝的下端与取向托板的下端固连。调控按钮即上控按钮和下控按钮分别与上调控件和下调控件固连,上控按钮和下控按钮露出于开在脑镜鞘管上的滑槽。通过上控按钮和下控按钮可以分别控制不同的调控钢丝动作。两两对应的上调控件和下调控件与上控按钮和下控按钮可以是固连在一起,也可以设为一个整体。另一种调控结构的方案,在上述的脑镜中,所述的调控结构设置在脑镜鞘管的上端,包括设置在脑镜鞘管内的至少一个升降体,调控钢丝的上端固定在相应的升降体上,调控钢丝的下端与取向托板固连;在升降体上设有若干凸体,凸体部分伸出于开在脑镜鞘管上的滑槽,凸体和套在脑镜鞘管上的螺套之间螺纹连接。在取向托板与窗口下沿相铰接时,调控结构可以仅有一个升降体。在升降体上固连有两根调控钢丝,调控钢丝的另一端固连在取向托板上端。通过转动螺套可以带动升降体在脑镜鞘管内上下移动,从而改变取向托板打开的角度。在取向托板与窗口可以脱离时,调控结构包括设置在脑镜鞘管内的两个升降体即上升降体和下升降体。两根调控钢丝固定在上升降体上,调控钢丝的下端与取向托板的上端固连;两根调控钢丝固定在下升降体上,调控钢丝的下端与取向托板的下端固连。分别转动与上升降体和下升降体配合的螺套可以控制取向托板打开的角度。为了防止脑镜鞘管轴向移动,在上述的脑镜中,所述的导向管的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有一个用于轴向固定脑镜鞘管的抱紧件,在导向管和抱紧件之间设有弹性胶圈;所述的导向管上固定有一个与其同心设置的转盘,所述的转盘与导向管采用一体式结构。在转动抱紧件时,可以将弹性胶圈压扁,使其与脑镜鞘管紧密接触,达到固定的目的。通过转盘能够方便地带动导向管转动。在上述的脑镜中,所述的支撑脚由若干节套套接而成,在两个节套之间设有固定件;所述的支撑脚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球型凸头,上述的球型凸头分别插入设置在导向管座和颅骨固定脚上的凹口内。固定件为螺钉,在拧紧时,能够将插在另一节套内的节套固定起来,固定支撑脚的长度。在上述的脑镜中,所述的取向托板上设有一个圆形透光片,在取向托板的内侧设有若干与调控钢丝一一对应的凸耳,调控钢丝与凸耳固连。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脑镜的优点在于1.手术的创口小,实施过程清晰直观,视野宽阔,精度高;手术全过程均在直视下完成,避免了术者盲目操作的心理缺憾和多种弊端。2.导向器固定在颅骨上,在事先定位以后,能够保证镜体穿刺进入正常脑组织直达病灶中心,轴向始终不变,对正常脑组织只造成很小的创伤。3.软弹性手术器械工作头在取向调控结构调控下能在病灶中心腔隙内弯曲,向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脑镜,包括一根脑镜鞘管(1),在脑镜鞘管(1)内设有内窥镜管道(1a)、冲水管道(1b)、以及器械管道(1c),其特征在于,所述脑镜鞘管(1)的前端设有一个锥形头(2),在锥形头(2)上开有一个窗口(3),在所述的窗口(3)处设有一块与此窗口(3)的形状相适应的取向托板(4),在脑镜鞘管(1)内还设有若干钢丝管道(1e),设于钢丝管道(1e)内的调控钢丝(5)的一端与取向托板(4)固连,另一端与控制取向托板(4)动作的调控结构(6)相联;所述的脑镜还包括一个可固定在颅骨(14)上的导向器(7),所述的脑镜鞘管(1)插于导向器(7)中且可以上下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与奇
申请(专利权)人:王与奇王国红王国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