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氧材料配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39760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吸氧材料配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配体合成包括以下步骤:常压回流反应、反应副产物的去除、目标中间产品收集、目标产品配体合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吸氧材料配体合成方法简单,所用设备少,产率较高,成本较低,操作性强,安全系数高;合成原料成本低,来源广泛,易于选择和采购;所制备的吸氧材料配体能很好地应用于吸氧材料的合成,吸氧材料产率高,并且该吸氧材料配体所制备的吸氧材料常温条件就能实现循环利用,并达到很好的吸氧、脱氧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氧材料配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吸附材料
,涉及一种吸氧材料配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核能、医学以及化学化工等行业常常会涉及到一些对氧敏感的工艺,其中一些工艺对氧气含量的要求很高,要求氧气越少越好,希望氧指标可以达到最低。
[0003]专利CN105013324一种手套箱的除氧方法,介绍了在钯催化剂的作用下,使循环气体中的氧气与氢气混合反应从而除去氧。钯催化剂只是催化剂而不是反应物,因而能够重复利用,净化除氧,但是钯催化剂作为贵金属催化剂,价格昂贵,成本较高。
[0004]现有的氧气吸收材料,成本较高,使用次数和使用寿命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氧材料配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配体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用该配体进行吸氧材料的合成,合成产率较高,含有此配体的吸氧材料不仅吸氧效果好,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吸氧材料可以重复利用,在常温下的氧气吸附、脱附性能效果很好。
[0006]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吸氧材料配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1)常压回流反应:在充有惰性气体的反应容器中加入二酮类化合物、酸酐、酯类化合物,三者的添加比例为1:1.5

4:1

3,混合使之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进行搅拌和加温,混合液温度控制在80

150℃,待混合液在温度控制点反应回流1

3h之后,关闭加热,混合液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降温至室温;
[0008]2)反应副产物的去除:将上述反应体系连接到减压蒸馏装置,检查装置系统体系的气密性,确保气密性良好的情况下,启动冷凝搅拌装置,搅拌速度300

800rpm,室温下缓慢将真空接入装置系统体系,真空度调节为15

50KPa,通过真空度的调节来控制其混合液的沸腾程度,待液滴不再滴下,提高其真空度至0

15KPa,然后溶液温度缓慢升至50

80℃,混合物中的副产物逐渐蒸出,收集至副产物接收容器,直至无液滴滴下,将其装置系统体系恢复至常压;
[0009]3)目标中间产品收集:将所述副产物接收容器换为目标中间产品接收容器,调整真空度0

15KPa,反应混合液逐步升温至80

100℃,溶液开始沸腾,目标中间产品接收容器中有液滴滴下,控制溶液的温度最后升温至100

120℃,收集目标中间产品,计算目标中间产品的产率;
[0010]4)目标产品配体合成:将收集的目标中间产品在搅拌条件下与溶剂和胺进行反应,其中,胺作为滴加物进行滴加反应,目标中间产品、胺、溶剂的反应比例关系为2:1

3:4

8,反应后进行过滤,烘干,得到目标产品,即吸氧材料配体。
[0011]其中,所述步骤1)中的酸酐是乙酸酐、丙酸酐、丁酸酐、丁二酸酐、苯酐中的任意一
种。
[0012]其中,所述步骤1)中的二酮类化合物是丁二酮、二苯基乙二酮、二噻吩乙二酮、二吡啶乙二酮、9.10

菲二酮、2.4

戊二酮中的任一种。优选的,所述二酮类化合物是2.4

戊二酮。
[0013]其中,所述步骤1)中的酯类化合物是原甲酸甲酯、原甲酸乙酯、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二乙酯原乙酸酯、原苯甲酸酯中的任意一种。
[0014]其中,所述步骤1)中的二酮类化合物、酸酐、酯类化合物的反应,搅拌速度300

800rpm。
[0015]其中,所述步骤1)的反应过程中混合液颜色逐步变化,最后为红棕色时,关闭加热。
[0016]其中,所述步骤4)中的溶剂可以是甲醇、乙醇、异丙醇、丙三醇、环己醇、苯甲醇中的任意一种。
[0017]其中,所述步骤4)中的胺可以为乙二胺、丙二胺、邻苯二胺、间苯二胺、1.2

二胺基
‑2‑
甲基丙烷、三乙烯四胺、二乙基三胺、临二胺基环己烷中的任意一种。
[0018]其中,步骤1)中所述反应容器与回流冷凝装置、恒压滴液装置、温度控制装置、加热搅拌装置相连。
[0019]其中,步骤1)中所述反应容器的容积为1

10L。
[0020]其中,所述步骤2)反应副产物去除不限于采用减压蒸馏,旋转蒸发、冷冻干燥、柱分离方法均可使用。
[0021]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吸氧材料配体的应用,所述吸氧材料配体用于制备吸氧材料。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吸氧材料配体能很好地用于吸氧材料的合成,产率较高,并且,本专利技术吸氧材料配体所制备的吸氧材料常温条件就能循环利用,并达到很好的吸氧、脱氧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的吸氧材料配体合成方法简单,所用设备少,产率较高,成本较低,操作性强,安全系数高;合成原料成本低,来源广泛,易于选择和采购;所制备的吸氧材料配体能很好的用于吸氧材料的合成,产率较高,使吸氧材料常温就循环利用,达到很好的吸氧、脱氧效果。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制备的吸氧材料配体的核磁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充分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及效果,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0025]如无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原料均可市售购得,或根据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制备得到。
[0026]实施例1
[0027]将3L的反应容器与回流冷凝装置、恒压滴液装置、温度控制装置、加热搅拌装置连接,经抽真空置换之后充入惰性气体,在反应容器中加入2mol的2.4

戊二酮、3mol的乙酸
酐、2.4mol乙酰乙酸乙酯,三者的添加比例为1:1.5:1.2,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反应,搅拌速度300rpm,混合液温度控制在90℃,待混合反应液在温度控制点反应回流2h之后,关闭加热,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降温至室温;
[0028]将反应容器连接减压蒸馏装置,检查装置系统体系的气密性,确保气密性良好的情况下,启动冷凝搅拌装置,搅拌速度300rpm,室温下缓慢将真空接入装置系统体系,真空度调节为30KPa,通过真空度的调节来控制混合液的沸腾程度,待液滴不再滴下,提高其真空度至15KPa,然后溶液温度缓慢升至60℃,混合物中的副产物逐渐抽出,收集到副产物接收容器,直至无液滴滴下,将装置系统体系恢复至常压;
[0029]将上述副产物接收容器换为目标中间产品接受容器,调整真空度10KPa,将反应混合液逐步升温至100℃,溶液开始沸腾,目标中间产品接受容器中有液滴滴下,通过控制溶液的温度最后升温至115℃,进行目标中间产品的收集,称重,产率在85%;
[0030]将上述目标中间产品在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氧材料配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的步骤为:1)常压回流反应:在充有惰性气体的反应容器中加入0.5

3.5mol/L的二酮类化合物、酸酐、酯类化合物,三者的添加比例为1:1.5

4:1

3,混合使之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反应,反应过程中进行搅拌和加热,混合液温度控制在80

150℃,待混合反应液反应回流1

3h之后,关闭加热,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降温至室温;2)反应副产物的去除:将上述反应体系连接到减压蒸馏装置,检查装置系统体系的气密性,确保气密性良好的情况下,启动冷凝搅拌装置,搅拌速度300

800rpm,室温下缓慢将真空接入装置系统体系,真空度调节为15

50KPa,通过真空度的调节来控制其混合液的沸腾程度,待液滴不再滴下,提高其真空度至0

15KPa,然后溶液温度缓慢升至50

80℃,混合物中的副产物逐渐蒸出,收集至副产物接收容器,直至无液滴滴下,将其装置系统体系恢复至常压;3)目标中间产品收集:将所述副产物接收容器换为目标中间产品接受容器,调整真空度0

15KPa,反应混合液逐步升温至80

100℃,溶液开始沸腾,目标中间产品接受容器中有液滴滴下,通过控制溶液的温度最后升温至100

120℃,收集目标中间产品,计算目标中间产品的产率;4)目标产品配体合成:将收集的目标中间产品在搅拌条件下与溶剂和胺进行反应,其中,胺作为滴加物进行滴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敏李春风刘志军顾逸凡樊丹张琳琳
申请(专利权)人:威格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